分享

癌症患者的最后三个月,这8大改变不容忽视

 肺癌康复圈 2021-02-06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记录对人生命末期良好结局的考究,即我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所谓“考终命”是指在人临终时,身体没有痛苦,心里没有挂念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世。这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人生结局的一种向往。

然而,多数临终患者不能享有这项“优死”的权利,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备受疼痛及其他痛苦症状的折磨,身心俱损。

癌症,作为现代医学不能治愈的疾病,由疾病的恶化转向死亡是难以避免的。癌症患者临终期不应该以治愈为目的,也不应该以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控制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尊重生命为目的,使患者能平静、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8大改变表明肺癌患者可能处于濒死期





濒死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能很短,也可能旷日持久,生理上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症状[1-3]。

 
1. 中、重度疼痛




基本上所有晚期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疼痛,疼的厉害,并且是难以预测的“爆发式”的疼痛。

 
2. “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是一种生理应激现象,常表现为某些状态和功能的突然转变。比如,食欲增加;梦见已故的亲友;神志变得清醒,能开口说话了,思路清晰;精神亢奋等。


3. 意识的改变




意识按程度可分为清醒-嗜睡-昏迷,意识状态改变是临终患者的常见症状。

 
4. 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50%~70%的濒死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喉鸣音、点头样的呼吸。表现为呼气吸气费力,声音很大,呼吸一口要停很长一段时间。

 
5. 血压下降/体温改变




癌症患者在临终阶段常伴有循环系统的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降得很低很低;脸色苍白、发灰,肢体慢慢变凉;很多患者会出现肢体末梢皮肤的发紫。有的病人在最后几天会出现体温不升,一开始发热就烧到40度以上,然后慢慢下降,直到测不出来。

 
6. 仅能喝少量流质




主要表现为饮食喝水减少、恶心呕吐、便秘、尿量的改变。患者可能很久不进食、不喝水,有的人可以十几天不吃不喝,直到去世。便秘也很常见,大便很干,很久没有一次。

 
7. 卧床不起




绝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出现器官衰竭,并伴有恶液质。心肺肾等功能都不好,极度消瘦,乏力,精神萎靡,基本一直躺在床上一动一动,很少有能下床活动的。

 
8. 用药方式改变




临终阶段常改变平时的用药方式,以尽可能减少创伤。比如疼痛的时候用贴剂或肛门塞药。有患者水肿得厉害会打不进去针。

 



做好临终关怀,可延长生存期





在谈论临终关怀时,常常有这样一种误解:临终关怀意味着放弃治疗或加速死亡。然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是出于人们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而并非客观事实。

事实上,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更能感受到希望,并且存活时间也更长。有研究表明[4,5],在死前转到了临终关怀医院的癌症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没有进行临终关怀的患者延长了29天之多。

同时,站在家属的角度,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4,6],如果家属不得不为失去意识的患者做重要的决定,就会对家属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压力感、对自己所做决定的内疚感、以及对自己是否做了正确决定的怀疑。这种负面影响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说到底,坚持治疗也会引起痛苦,并且与来自身体的痛苦不同,治疗的痛苦源自于充满希望到希望破灭的绝望过程。

面对绝望,重塑自己的目标和希望,才能让自己更好的生存。当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目标和希望时,他就可以把希望牢牢地抓在手心,赋予生命别样的意义

从这角度来说,绝不能将谈论死亡视为“放弃希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更有希望感。




临终关怀,任重道远




癌症患者人群的生存质量较低,尤其在濒死期,症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而国内缺乏对癌症患者濒死期照护的重视。中国的一项研究显示[7],90%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地疼痛缓解和对痛苦症状的控制。

临终关怀要想发挥最佳效果,估计需要80-90天,也就是3个月。而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30%的临终患者直到最后一周才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4]。在另一项纳入180名癌症患者的研究[8]中,90%的人更愿意在家中死去


正确识别患者是否处于濒死期,尽早进行临终关怀,让患者更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周茹珍, 王海霞, 周玲君, et al. 医护人员判断癌症患者濒死期的质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301-304.

[2]. Pugh EJ, McEvoy M, Blenkinsopp J. Use of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dying on an End of Life Pathway as a quality marker: considerations for interpretation[J].Palliative Medicine,2010,24(5) 544–547.

[3].Ruegger, Josh, Latchem, et al. Care of dying adults in the last days of life[J]. Clinical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 2016.

[4]. Dee Walker Ford, Kathryn A Koch, Daniel E Ray,et al. Palliative and End-of-Life Care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Chest, 2013, 143(5 Suppl):e498S-512S.

[5]. Connor S R , Pyenson B , Fitch K , et al. Comparing Hospice and Nonhospice Patient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ho Die Within a Three-Year Window[J].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7, 33(3):238-246.

[6]. Wendler D , Rid A . Systematic review: the effect on surro-gates of making treatment decisions for others . Ann Intern Med . 2011 ; 154 ( 5 ): 336 - 346. 

[7].谷焰,姜佳明,郑玲,王晓毓.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82例临床症状分析及临终关怀[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6):150-151.

[8]. Tang ST . When death is imminent: where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with cancer prefer to die and why . Cancer Nurs . 2003 ; 26 ( 3 ): 245 - 251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