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蜂墙洞饲养技术的改进:朱学富、王珍祥

 济蒼之梅兰竹菊 2020-06-21

中蜂是我国土生 土 长 的 蜂种, 全称为中华蜜蜂 , 俗称为土蜂。

在我中原地带 , 中蜂比较稀少 , 但目前, 土生土长的中蜂正在我地悄然兴旺起来 。

1 目前我地中蜂的饲养形式

经养蜂者不断探索 , 形成了 2 大类家养方式:一类是用圆桶 、 空心树段 、 墙洞等形式的土法饲养, 另一类是用活框蜂箱的新法饲养。

2 中蜂具有 “二喜三怕” 的特点

通过笔者用 2 种形式的试养发现, 中蜂具有“二喜三怕” 的特点。

一喜:中蜂的造脾能力很强 , 不喜欢旧的巢脾, 喜欢新的巢脾 。蜂群越冬时, 往往将老脾的中间穿个洞, 以密集群体 , 保温抗寒, 第二年再造新脾育子 。

二喜:中蜂喜欢群居在通风透光且较为隐蔽的处所, 因此农村有人认为, 中蜂的位置安排不对就会逃跑 。所以, 饲养中蜂时, 要尽量避开干扰源

三怕:一怕热 , 经观察实践, 中蜂过箱后气温在30 ℃以上蜂王就停产。我地每年夏季、 初秋气温在30 ℃以上的天气较多 , 秋季蜜源虽好 , 但因无较多采集适龄蜂 , 所以产量较低 。后改为墙洞饲养, 因避免了太阳光照射, 巢内温度较低 , 所以蜂群发展很快 , 冬季能割下许多蜂蜜 ;二怕巢虫 ;三怕震动 , 1976 年, 我地所有的中蜂都飞逃了 , 不知什么原因, 飞逃的方向都是西南, 没几天我地发生了4.5级地震 。所以 , 饲养中蜂要防震。

3 蜂群巢内空间的设置

目前, 家养中蜂在我地形式多样, 墙洞饲养为数较多。通过实践, 土木结合优点较多, 能利用空间发展 , 根据群势大小可以加长和缩短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 方形 , 截面为 40~ 45 cm 的木框最好 , 长度根据群势发展情况来定 ,可以加长。加长的办法是:在墙外加截面积相等的木框, 木框深度40 cm 为宜 。一般 2 个正方体 , 如果群势再好可再加一个木框。夏天 , 木框后面加窗纱通风 、 降温 ;春季取蜜后, 可取去木框 , 减少空间 , 促使蜂群快速繁殖 。

4 中蜂巢内巢脾方向的设置

中蜂巢内巢脾往往都是堵门的脾, 依次向后发展 , 这样有四不利 :一是通风不好 , 夏季难降温 ;二是工蜂出勤走弯路;三是不利于人们观察群内王台多少 , 难以控制分蜂;四是割蜜割不了老脾 。因而要改变巢脾的排列方向:事先, 在巢内顶上靠一边粘上几块小巢脾 , 小巢脾的走向是前后 , 蜂群入巢后, 便按粘的方向建造起巢脾来 , 就解决了四不利 。

5 蜂群分蜂的控制

我地分蜂的季节往往是有蜜源的5 月份和 8 月份 , 经常观察蜜蜂的出勤情况 , 只要工蜂不出勤或很少出勤 , 就观察群内有无王台 。可用烟和艾叶熏 , 使巢脾下部暴露 , 若发现王台已封盖且要变黄 , 那么群内老王不久就会带部分工蜂离巢分蜂 。这时, 可在巢口安装控王用的笼子 , 控王笼工蜂可以出入 , 当工蜂大批往外飞时 , 蜂王则被堵在控王笼内。堵住王笼后门, 困住蜂王, 将蜂王挂到离蜂群数米外, 乱飞工蜂能找到的地方 。工蜂找到蜂王后, 便集聚成蜂团 , 把蜂团收回, 放到设置好的蜂笼内, 并将出口用王笼封住, 待工蜂造有手掌大的2 块巢脾时 , 可去掉王笼 , 工蜂出巢便顺利了 。但要注意 , 新分群安居后要喂 1 kg 蜜或糖水。

6 中蜂取蜜应分期进行

因我地自然条件优越 , 从春到冬初都有蜜粉源, 这就要合理取蜜。从实践来看, 在 “三伏天”中蜂蜂王产子量较少, 群内蜜粉足 , 可从一边开始将老脾割下来, 这些老脾一般都是蜜脾。若是有子的脾, 可以这样处理:保护好子脾, 不要割坏 , 依次靠在墙壁, 每脾中间放 2 根竹筷, 工蜂仍能护脾 。过三五天这些蜂儿出来后 , 拿去割蜜 , 这次要慎重, 不要将蜜取完, 留一部分度夏 。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的探索 , 水平有限 , 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中蜂墙洞饲养技术的改进:朱学富、王珍祥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