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中蜂的活框饲养与传统继承

 南岳胡中蜂 2020-08-13

  安宁位于云南省的中部(滇中),经退耕还林和多年持之以恒的封山育林后,森林覆盖率正大幅度上升,四季山花不败,蜜源丰富,山区农户素有家庭饲养中蜂的传统,有的人家养蜂达数十群之多。

  我们在帮助农户改传统养蜂(旧法饲养)为活框饲养(新法饲养)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过群强、蜜足、子旺、性情温顺的蜂群,蜜蜂净重在 2kg 左右的不少,个别特强群甚至近 3kg。旧法饲养的中蜂能养成强群这一事实表明:其饲养管理过程中的若干做法,必然与中蜂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因此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对其给予科学的诠释,以利于新法饲养的学习、借鉴和继承。

  那么,中蜂在数千年的旧法饲养传承中,到底有哪些东西值得新法饲养学习和借鉴呢?我们在中蜂活框饲养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1、蜂窝一一冬暖夏凉

  我们在中蜂过箱过程中看到,中蜂强群的蜂窝(巢),多为人工开筑或是土坯垒砌而成的土墙洞,其空间结构多为正方体,长、宽、高都在 50cm 左右,巢内宽敞,巢门一面用厚木板或竹篱笆做成,蜂窝内和巢门一方用湿牛粪涂抹,干后形成一层厚厚的、既保温又保湿的硬膜。这种貌似原始的土墙洞,与我国西南地区农村老式的土墙瓦顶结构的民宅室内气温相似,冬暖夏凉。这种厚实、严密、宽敞,既防热又保温保湿的土蜂窝,应该说已经满足了中蜂对巢内生态条件的基本要求。

  关于中蜂巢温的管理,国内养蜂者中有两种意见,其一是“宁热勿冷”,其二是“宁冷勿热” ,我们在观察研究了滇中地区饲养中蜂的土蜂窝后认为:“不冷不热”最佳,土墙洞蜂窝“冬暖夏凉”的特性和宽敞的空间,为蜂群自动调节巢温创造了条件,我们把这种“冬暖夏凉”的土墙洞蜂窝称之为“生态蜂窝” 。我们在山林中收捕野生中蜂的过程中同样观察到,凡是中蜂强群,生活的洞穴都宽敞、严密、隔热且保温保湿,达到了“冬暖夏凉”的要求。

  借鉴土墙洞蜂窝的上述原理,我们将活框蜂箱设计为四壁夹层,夹层内填充湿砖泥与草筋搅拌后的合物,箱底再抹上一层草泥,蜂箱内巢框上梁覆布上方,留有适当高度的散热空间,这种仿土墙洞蜂窝制成的活框定地饲养箱,我们称之为“仿生蜂箱”。

  土墙洞蜂窝给我们很多启示,养好活框中蜂,蜂箱及巢内生态条件的确值得深入研究。


  2、巢脾一一“总把新桃换旧符”

  巢脾的新旧对培育体魄健壮的蜂群和蜂病的预防关系极大,旧法饲养的中蜂,巢牌的更新是以割脾取蜜的方式完成的,割脾的方法十分讲究:一年内割脾取蜜仅2次,即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各一次;每次割脾取蜜时仅割去巢内总脾数的 1/2 左右;如果上半年从左到右,那么,下半年则从右到左,一个年度结束后,巢脾得到了全面更新,巢内没有一年以上的老、旧巢脾。这种原始取蜜方式的不足之处:每次取蜜时,均损伤一定数量的子脾,但是,割脾取蜜后,巢脾数量减少了,蜜蜂赖以栖息的巢脾有效面积压缩了,出现了蜂多于脾,高密度拥挤的蜂团,进而迫使蜂群又快速造脾以恢复正常。我们知道,中蜂蜂王产卵对巢脾有喜新厌旧的生物学特性,造新脾促进了蜂王的积极产卵、工蜂的兴奋采集,于是新一轮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这种通过巢脾消长更新进而调动蜂王和工蜂积极工作的管理模式表明:中蜂活框饲养也需要类似的技艺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手段,方能不断推进蜂群的自我良性循环。

  蜂巢内不应该有一年以上的老、旧巢脾,通过巢脾更新调动蜂王和工蜂的积极性,这应该是活框饲养中蜂的一项基本原则-一一这就是旧法饲养中蜂巢脾更新方式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3、取蜜一一“仅取其盈”

  蜂蜜是蜂群的主要食粮,对蜂群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获取蜂蜜,是人类饲养蜜蜂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在滇中定地饲养中蜂 20 余年的观察表明,有蜜就有子,无蜜定断子,一旦断子(不含分蜂孕育期和新王交尾期),蜂群飞逃的可能性已在十之八九了, 活框饲养的中蜂,流蜜期需要多次取蜜,这是与旧法饲养截然不同的两种取蜜方式,那么旧法饲养的中蜂取蜜“仅取盈”的做法,活框平箱饲养的中蜂取蜜是否也值得借鉴呢?

  我们在研究了中蜂蜜子动态平衡关系和中蜂的“应激易感”特性后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活框饲养的中蜂,每次取蜜也应该“仅取其盈”。而有的活框平箱饲养的蜂友,采用的取蜜方法是:流蜜的前期、中期每次均一扫光,就是说,见蜜就摇,末期才抽取。其实,活框平箱饲养的中蜂,流期的储蜜极具规律性:中间脾的蜜储于子圈之上,边脾12框几乎为纯蜜牌。我们每次取蜜遵循的原则是“仅取其盈”,即只取巢箱两的边框纯封盖蜜脾,而不是竭泽而渔。经多年取蜜后的观察表明,蜂群安定,外勤蜂采集积极,流期结束后子旺、群强、不垮蜂。

  中蜂属“应激易感型”蜂种,管理上要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每次摇蜜仅取边脚的封盖蜜脾,既取了蜜。又为中间巢脾留下了充足的封盖蜜圈,从而消除了蜂群对无蜜的恐惧不安感,又很少破坏巢温的稳定,这就将取蜜对蜂群的人为干扰降到了最低限度。

  中蜂与西方蜂终究是两个不同的蜂种,在生物学特性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在管理中蜂时,在学习和借鉴西蜂饲养方法的同时,应更多地探索和研究其个性,方能走出一条中蜂活框铜养的新路子。


  4、管理一一少干扰为妙

  旧法饲养的中蜂,一年内仅开窗割蜜2次,割时捎带进行蜂窝内的清扫:管理更为精细的人家。也仅再有1-2次的开箱清扫而已。这种对蜂群的管理,外表看来极其粗放,但从中蜂好静怕动的特性来看倒是很科学的。我们发现,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有的蜂友由于爱有加,三天两头翻动,闹得蜂群不得安宁;有的蜂友照抄照搬西蜂的管理模式。不断地开箱折腾。中蜂易失王,实与这种折腾关系极大。活框饲养的中蜂,除必要的开箱检查外,应多用眼,少动手,就是说,多作箱外观察,少作箱内翻动,这应该是活框铜养中蜂的再一条基本原则。


  5、结束语

  关于中蜂是否适宜于活框饲养,应不应该活框饲养,国内养蜂者中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中蜂活框饲养,是中蜂饲养管理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活框养中蜂,是对传统的旧式养蜂法的一个否定,但是这种否定应该是否定之否定,即否定中有肯定、有继承。中蜂活框饲养,不但应该借鉴西蜂的若干管理方法,而且更应该学习、继承旧法饲养的合理内核。我国推广中蜂活框词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关键在于应该认真总结经验,从而有所创新。

  关于中蜂是否适宜于活框饲养,应不应该活框饲养,国内养蜂者中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中蜂活框饲养,是中蜂饲养管理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活框养中蜂,是对传统的旧式养蜂法的一个否定,但是这种否定应该是否定之否定,即否定中有肯定、有继承。中蜂活框饲养,不但应该借鉴西蜂的若干管理方法,而且更应该学习、继承旧法饲养的合理内核。我国推广中蜂活框词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关键在于应该认真总结经验,从而有所创新。作者:晋华贵 作者机构:云南省安宁市宝兴花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