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辑手记 | 高颜值惊悚故事集“火中”出炉记

 laudal 2020-06-21
玛丽安娜·恩里克斯是当今阿根廷文坛70后作家中的翘楚,以设定新颖、构思大胆著称。虽然国内此前还从未引进过她的作品,但恩里克斯在西方文坛的声名已不容小觑,甚至有不少西语研究者对她颇为推崇。

这部故事集便是她首部译介为英文的作品,出版之后迅速在欧美文学界引发好评,这也是我们决意出版这位阿根廷文坛新星作品的原因。《火中遗物》可谓是一部立足历史与现实的黑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无论在素材的选用,还是写作的笔法上,都堪称出色。

《火中遗物》
外研社·互文
2020年4月
装帧设计:范晔文


书名推敲与背景挖掘

编校之初,我们一度对全书的中文译名斟酌不定。这本书西班牙语书名是Las cosas que perdimos en el fuego,英译为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直译成中文原是“我们遗失在火中之物”。

有人提出直接借用台版书名“跳火堆”,或是采用“燃烧的女人”这类意译的书名,但终究觉得不够妥帖。直至一番讨论后,终于确定了“火中遗物”这个名字,朗朗上口,也足够有力度。

《火中遗物》收录的十二则故事,大部分是陆续发表在杂志和文选里的短篇,前后跨度将近三年。恩里克斯把它们放在一起,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故事间有某种相似性,叙述者、口吻,甚至恐惧的类型,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的。

“现实主义”或许会让不了解内情的读者感到疑惑,因为这部故事集荒诞而魔幻,有很多灵异元素,读来犹如在看惊悚电影。其实书中的很多细节都有现实和历史因素可寻,甚至直接取材于作者真实的见闻和新闻头条。

小说集同名的短篇故事《火中遗物》里,地铁里行乞的烧伤女孩是恩里克斯真实见过的。她不知道那个女孩遭遇了什么,但女孩的伤疤和桀骜不驯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她联想到阿根廷有很多男人焚烧女性伴侣的案例,便稍加虚构,将那个女孩塑造成了家庭暴力受害者。

在这个故事里,女性频频遭男性伴侣焚烧,她们无力申诉和改变,便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反抗——焚烧自己。你可以读到恩里克斯在为女性发声和申诉,但也看得出她对极端的女权运动是持怀疑态度的。

在另一篇名为《黑水之下》的克苏鲁式的故事里,警察把两个贫民窟男孩推下黑水里的桥段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那片沉寂腐臭、藏污纳垢的黑水就是举世闻名的被污染河流——阿根廷里亚丘埃洛河。

《火中遗物》西语版封面

恩里克斯大学主修新闻学,从事过记者和编辑,对时事和社会现象有长时间的关注和思考,故而她的作品里有很多贴近当代生活的话题,如家庭暴力、抑郁症、社会福利工作,易引发读者对当下的思考。

恩里克斯成长于独裁时期,1976—1983间阿根廷军政府实施的国家恐怖主义在她头脑里留下很多模糊的记忆。“肮脏战争”的暴力和残忍是暗中进行的,恩里克斯到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才开始明白儿时那些记忆背后的真相。

这些关于失踪者和腐败统治的记忆,都幻化成作品中充满隐喻的细节和无处不在的恐惧,比如《蜘蛛网》中消失的丈夫,《旅店》里那所神秘的警察学校。这种立足于历史高度,又处处隐射现实的写作风格,让她的作品有了“黑色魔幻现实主义”的称号。

十二个酣畅淋漓的故事依次读过来,越发觉得“火中遗物”这个译名取得很巧妙。失去与遗留本是相互依存,当我们谈论“遗留”时难道能忍住不去想所失吗?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们而言,在如火焰般迷人而诡谲的经历后,留给他们的是什么呢?恩里克斯没有给我们答案,甚至没有给故事结局,她总在故事的高潮处戛然而止,让读者久久停留在她编织的叙事网络里难以走出来。


“一击入魂”的封面设计

书稿即将完工时,封面方案也即将出炉。不得不说,相比于译名的前后推敲,《火中遗物》的封面方案反倒几乎是一次性敲定的。我们预设的是色彩浓烈或者暗黑的画风,希望封面能结合书名“火中遗物”和故事中的火柴、蜘蛛绣等元素,充分捕捉到作品新颖、怪诞、阴暗同时又洞察人性的特征。

方案1

拿到设计师提供的两款封面方案时,我心中的忐忑一扫而空,顿感眼前一亮。方案1给我的直观感受,就像是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春之祭》,经典的构图融合象征性的写实意象,秩序中有一种既叛逆、前卫,又原始、小众的感觉。

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片铺红,位于视觉中心的火柴盒,随时会从画面中跳出来的花朵,以及最下方如尸体般堆积的火柴残骸,种种细节都极富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这里不妨引述一下设计师阐释创作思路的原话:“花朵代表书中频繁出现的女性角色,火柴则预示着被害者手中反击的武器。中间眼睛的图形可以理解为书中的人物:加害者、被害者,抑或是周围的旁观者。”

方案2

此外,当时还有一个备选方案。在描述这个方案时,设计师说道:“中间的蜘蛛镂空,显现出后面印在内封上的眼睛,即作者或读者的眼睛。一个以自己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一个代入情境感受、理解故事。蜘蛛的八条腿是从烧化的火柴的剪影中提取出来的。”

摆成蜘蛛腿模样的火柴,配上写实的血迹,原本计划放在腰封上的文案如触腕般穿梭于图案间,借同事的话说就是“有点精神分裂的感觉”,让人脊背发凉。

说来也怪,向来不敢独自看恐怖片的我,那天在看过方案2的封面后,夜里噩梦连连,梦到无数双眼睛和飘荡的黑影,醒来冷汗涔涔。后来大家投票选出了方案1,另一个方案之所以落选,理由也格外值得回味:有好几位同事在看过书封上无数只眼睛后,觉得略显阴森,竟和我未曾言明的遭遇如出一辙。

定稿后,在对细节的进一步优化上,设计师也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和耐心。中文书名字体上增加了纸张灰烬的效果,以契合主题。考虑到原先带血丝的绿色眼睛可能会吓退一部分(如我这般胆小的)读者,设计师便将方案2内封上的眼睛移植过来,进行了弱化处理。鲜艳写实的色彩中加入柔和的黑白线条后,整个画面沉淀下来,那只幽暗的眼睛像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凝视和拷问,原先令人心惊肉跳的血腥感消失,多了些神秘与深沉。

原先护封最下方使用的火柴素材,设计师觉得欠缺清晰度和层次感(对比方案1图和封面定稿图),又牺牲周末休息时间,烧了好多火柴,一根根拍照,然后花了一周多时间修图。重修后的火柴果然“活”了,有的已化为黑炭,有的仍保有木材的生命力,形态各异又错落有致,让画面富有动感和张力。直到最后送印,设计师都在勤勤恳恳地完善封面细节,以期达到最好的印刷效果。

封面定稿展开图

有个十分有趣的插曲。在发送外方审核时,邮件抄送了版权经纪人,他一般不需要回复,但是那次他突然专门回了一封邮件,上面说道:“超级喜欢这个封面!!!”(没错,还加了三个感叹号。)后来在微博上看到有网友用“一击入魂”来评论这款设计,我深感赞同。能遇到一个喜欢这类题材并能抓住故事灵魂的设计师是一种幸运。后来的插图设计同样没少带给我们惊喜。


精益求精的绝美插图

审稿过程中,资深的编辑老师提议给内文配些图,以丰富阅读体验。迫于出版进度,我起初略有犹豫,但想到如此精彩的故事理当有美图点缀,就兴高采烈地忙活起来,将十二个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加以提炼,列出有表现力的意象和元素,发给了设计师。

   
篇章页方案1

篇章页方案2

原本我是计划为每个篇章页加一个小图标,收到方案初稿时感觉着实超过了预期。《邻居家的院子》这个故事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元素来呈现,但这只抬头仰视的猫神秘、令人不安,很好地抓住了故事的氛围,一眼俘获了我。我们结合印制实现度和画面表现力做了权衡,选择了方案1,请设计师继续推进其他章节。

设计师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完善,把剩下的几个章节也陆续做出来,画面做了很大调整。收到全部插图的时候,我暗自感叹,设计师对故事的理解,竟不输前后读了好多遍书稿的自己。可以说,装帧设计的过程也帮助我更加理解了这部作品。

篇章页定稿

《中毒的岁月》以经济萧条、政治萎靡为时代背景,讲述一群迷惘的年轻人沉迷于重金属音乐和毒品,疯狂地挥洒青春。无连贯的情节,也没有特别适合视觉化的元素,我绞尽脑汁,最后提供了故事中一个看似次要实则关键的线索:一个消失在树林里、有着仇恨眼神的陌生女孩。

插图没让我们失望:尾图将树上的节瘤处理成眼睛的形态,传神而诡异;篇首则用了仰视角度的树林,仿佛在回首往事,道出几个年轻人疯狂恣意外表下的忧伤。


《绿、红、橙》的主角是一个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只潜行于网络,让亲人伤心着急的蛰居族。原本我提供的是网络信号、电脑之类很直观的意象。设计师在绘图时别具匠心地用了钥匙和敞开的门,四两拨千斤,作者的用意立时出来了。

二十多幅插图,暗黑、简洁而有美感,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彩蛋,这是简体中文版独有的福利。


最伤脑筋的印制工艺

如果要问我在出书的所有环节中最怕哪一关,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印制环节。对编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很多细小而微妙的专业知识,有些还需借助丰富的经验加以判断,也是我们最容易踩坑的环节。即便不需要编辑一一去安排和判断,但每次要就印制方案做出决策时,依然会感到惴惴不安和不知所措。


好的设计往往要有相应复杂的工艺和纸张作为承载。《火中遗物》的插图大面积印黑,四色机印刷才能保证效果。黑色上还加了一款含蓄的金色,希望在不同角度下能看出金属的质地。为配合插图效果,整本书内文都需采用四色机印,还要选更高克重和更好色彩还原度的纸,成本增加了不是一点点。

我们最初准备用纸价相对适中的轻型纸,让插图印出老旧感,有轻微掉渣也无妨,斑驳阴暗不正适合本书的风格嘛!但在即将拍板时,才发现有一本同类书印刷的效果不佳,墨色不均。

在印制老师的建议下,果断决定换纸。于是又分别用三种纸打了试样,最终选择了色彩还原度和纸价都可以接受的更高克数的纯质纸。为确保印刷质量,又对图片做了些微调,在大面积黑色的背景上添加了一些噪点和纹饰,增强部分图片的明暗对比。腰封做了波浪般的弧线模切。

护封的创新也颠覆了我的经验。最开始我想象的是用普通胶版纸印,工艺上做出磨砂作旧的感觉,但是设计师和印制老师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我这个印制门外汉大为震撼。

随着封面和插图细节日趋完善,两位老师抛弃了“铜版纸+触感膜”这个保守方案,觉得可以使用更豪华的配置,让这把“火”真正烧起来:用镭射卡纸印,呼应故事中荒诞、魔幻的色彩,营造半真半幻的故事氛围。红色部分直接印在镭射卡纸上。

火柴及火柴盒经过两次印刷,先以白色打底,再用四色印出图案形态,后期做出磨砂效果,让这两部分成为护封中最现实、最稳固的颜色,与“晃眼”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只保留眼睛一处的白色。


最后,为保证质量,这本书被嘱托给了一家精于该技术的印厂。与印厂师傅反复比较纸样效果后,终于确定了护封用纸。护封红色部分又由四色改为专色印刷。也就是说,加上火柴及火柴盒的四色,以及为了让火柴显色更加稳固的白色铺底,整个护封超越了普通的四色印刷,成为我手头上史无前例采用“六色印刷”的书。

年前一切准备妥当,争取年后回来立马开印。谁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印厂迟迟无法复工,我也被困在湖北老家。宣传预热做了好几期,眼看出版时间一拖再拖,让人干着急。最后,在经验丰富的主任编辑的建议下,果断地选择远程盯印,由印厂师傅、设计师、印制老师和我就颜色效果线上全程监工,于是就这样完成了万里跋涉的最后一步。

4月初《火中遗物》终于入库,到了5月,这本书已经被爱书之人拿在了手中。而此刻的我也已经从家乡返回北京,结束了隔离,回到了久违的办公室里。看着这本质感十足,流光溢彩的小书,我心里终于踏实了。回头想想,从接手这个项目到现在,已足足有一年,期间经历过挫败和挑战,也暴露了自己很多不足,但总归是有更多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