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重器 | 陶器篇——尖底红陶瓶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6-21
尖底红陶瓶——仰韶文化的见证者

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最为普遍。仰韶文化遗址里有红陶、灰陶、彩陶和黑陶等。陈列在河南省巩义博物馆里的尖底红陶瓶陶质较细,内壁有拍捏痕迹,为仰韶时期常见的陶器,蕴含着仰韶文化。

形似“曰”的红陶瓶

它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漩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画的倒“曰”字。

既可做实用器亦可做葬器

据专家们考证,这是仰韶时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瓶身有一系,可系绳。倒“曰”字刻文应为族徽,是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区分的标志。

另外,在这个尖底红陶瓶里,发现有幼小的人类尸骨。因而,专家还认为,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夭折的婴孩放在此瓶中,埋在父母住处的房基下,寓意骨肉不分离,瓶身上的圆孔用来供灵魂自由出入。

烧制原理

红陶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今天关于红陶的介绍我们将告一段落,相信各位都已被红陶所吸引,想要更多的去了解红陶吗?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安阳学院博物馆,我们将和你一起领略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辑:张晓静

责任编辑:朱香曼

审核:贺启俊 李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