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大母神是远古时代人类对母性崇拜的一种崇高意向,是女权社会时期形成的一大精神内涵。陶器代表了这一时期最大的文明成就,也是大母神文化精神的结晶。故此,刘易斯·芒福德为此总结道:“在女人的影响和支配下,新石器时代突出地表现为一个器皿的时代”。 女人的天性使她们更适合在栖息地料理部落里的日常生活,除了不断发明和改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石器家具外,还偶然发现了烧烤硬化过的泥土,可以塑造成一种得心应手的容器(图01)。这便是陶器的出现,一个划时代的开始。 图01邯郸市博物馆藏距七千多年前磁山陶釜和陶支脚 图02新石器盘条绳纹陶罐 在制作容器泥胎时免不了留下指痕和绳纹,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又将其转变为装饰纹样或有思想意识的图案。于是,她们通过刻、画、堆塑等手法,使单纯的容器赋予了审美思和精神理念(图02)。 吝惜和善于藏储也是大多数女人的癖好,新的容器造型因此从她们的手中不断诞生(图03、04)。而且,越来越多的瓶、罐、瓮、盆、钵等各种式样的“坛坛罐罐”不便于部落迁徙,最终使人类走向永久性的定居,继而使很多聚落在一处繁衍了数千年,并成为城市发育的胚胎。 图03 宝鸡北首岭出土仰韶文化渔网纹船型彩陶壶 图04 仰韶文化鱼纹细颈彩绘陶壶 中国人从原始社会养成的厚葬风俗,让我们目睹到中国的陶器从锅碗瓢盆、祭祀礼器,到棺椁等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类型,近五十种类型的陶器艺术也让我们生动领略到“容器时代”大母神文化的价值和思想内涵(图05、06、07、08)。 图05 双连壶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 图06 仰韶文化红黄陶鸟形器 图07 仰韶文化彩陶钵 ![]() 图08 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 温柔、慈爱、同情心强的女人本性创造了大母神时期繁衍生命、关爱生命和与万物通灵的生命崇拜文化,形成了以象征生命繁殖的蛙纹和鱼纹为主题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纹样。例如,马家窑半山类型彩陶罐的蛙神图形,突显的女阴图形与四个通天通地的巫术符号相配,彰显出“容器时代”的大母神文化理念(图09、图10)。而作为夭折儿童陶棺封盖的半坡彩陶盆,人面鱼纹可能是安慰亡灵和证明死者身份的氏族图腾,希望死者的灵魂在转世的路途中不觉孤单,在彼岸世界能够与逝去的同族亲人相认和团聚。那么,这种无微不至关爱生命的细腻情感只能出自女人特有的仁爱心理(图11)。 ![]() 图0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遗址蛙纹样彩陶罐 ![]() 图11 半坡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葬具 图12 嘉兴淞泽文化人首种子陶瓶 图13 陕西洛南仰韶文化红陶人头壶 ![]() 图14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女人们在制作陶器时也在塑造着大母神的品质和自神形象,她们将用于饮食的容器看做是孕育生命的子宫或者为哺乳生命提供乳汁的乳房(图12、13、14、15)。所以,德国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家埃利希·诺伊曼将女性人体的生理本质与容器功能相统一的观念,延伸到有关人类造物创形的设计艺术的起源问题上:“从女性容器和乳房衍生出来的另一系列象征,由容器、碗、杯、酒杯、圣杯组成。”(《大母神——原型分析》)所以,体现生育力强盛的丰臀大乳往往成为大母神文化时期容器造型的一大特征,并以此为原型而展开的变形和仿生设计(图16……23)。 /// ![]() 图15 马家窑彩陶变体人纹双耳壶 ![]() 图16 裴李岗文化扁弧形乳钉纹鼎 图17 大汶口红陶尊 ![]() ![]() ![]() 图20新石器后期大汶口白陶 ![]() 图21 西藏自治区昌都卡若遗址出土4000多年前的“双体陶罐” ![]() 图22龙山文化白陶鬶 图23 大汶口陶鬶 本期编辑:竹前 田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