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觉层次越高的人,越能摆脱迷茫走向从容

 碧海蓝天kx32di 2020-06-22

自我觉察的最终目标,是自我接纳

探索人生哲学 | 追求自我成长

『自言稚语』

最近有一档综艺节目非常火,对,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个节目召集了30位30+的女星,通过训练和考核,最终将选出5位成员组成女团出道。

这群女星中,有的自带气场绝不服输,有的淡定从容沉静内敛,更有年近五十却依然活力四射。

看了节目,你不得佩服姐姐们的果敢和自信,甚至很多女生看了之后也感叹:这让我觉得,进入30岁也没有那么可怕。

相比起很多姐姐们的大开大合,敢说敢撕,让我觉得最拉好感的是万茜和阿朵,她们一个是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情绪稳定,另一个则说话办事非常机敏,圆融有分寸。

说实话,人到中年,最应该学习和坚守的就是情绪稳定和分寸感,从而让自己始终保持从容淡定。

而这样一种从容的状态,需要的是一个人自我觉察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和行动都处于「自动导航模式」,饿了该吃饭,困了要睡觉,受委屈了会哭,这种省力节能模式让我们的人生变得高效,所以并不是一件坏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处于「自动导航模式」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忘记了如何开启「自我觉察模式」。渐渐地,我们对日常的习惯,冲动和反应变得麻木,我们不再控制它们,反而被它们所控制。

只有当一个人懂得适时开启「自我觉察模式」,他才能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纠正习惯,改变惯常的反应模式,进而让自己发生蜕变。

每个人都有自我觉察的意识,但是自觉也是分层次的。

一个自觉层次越高的人,就越能了解自己,看清自己,从而摆脱迷茫变得从容。

自觉的第一层

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

生活不易,充满了各种问题:

  • 在亲密关系里挣扎;

  • 孤独无助感常常来袭;

  • 感到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 糟糕的工作和财务状况,让不确定感倍增;

    ……

面对这些问题,为了避免痛苦,我们会习惯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无止境地刷手机刷剧,借助于电影,游戏和娱乐将我们带入一个没有痛苦的虚拟世界,让一切看起来轻松,愉悦且正确。

分心并没有错,每个人遇到痛苦的时候都需要某种焦点转移,以使自己保持理智和快乐。

关键是我们要觉察到自己分心。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清楚到底这是我们主动选择分散注意力,还是毫无意识地进入了「自动导航模式」。

大部分人毫无意识地淹没在注意力分散的海洋里,就像我最近特别爱看微博热搜,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难题,或是在写作的时候下不了笔,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打开微博,看看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大部分热搜其实跟我没一毛钱关系),不知不觉十几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每天的实际工作量大约为3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只是在瞎忙。

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你花一天时间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在做一些琐事,你的无意识行为多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觉察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不是要制止正在做的事情,而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无意识行为的认识和控制。

你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看剧聊天玩游戏,而是通过一种令人满意且健康的方式将一些空闲的时间投入其中。如果你的大脑觉察到了疲惫,想要放松,你大可毫无负担地去娱乐,因为你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

这就是自我觉察的第一层,你可以借此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只有当你觉察到了自己在做什么,你才会进一步去思考,正在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应该如何做更好,从而跳脱出自动导航模式,让自己真正去做那些对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自觉的第二层

觉察到自己的感受

当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吗?是快乐的,激动的,还是愤怒的,郁闷的?

大多数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却很难觉察到自己的感受。

人们通常会发现,他们越是能觉察到自己当下在做什么,越是有意识地屏蔽干扰和分心,就越容易感知到行为模式之下隐藏的许多情绪感受。

如果你初次尝试冥想,就会发现自己像一个瓶子,里面盛满了各种各样从未触及过的情绪念头,它们在你的大脑里肆意翻滚,让你心绪不宁,专注力涣散。

自觉的第二层,是你能够真正开始发现「我是谁」的地方。

因为只有你的自我觉察到了这一层,你才会知道在面临生活困境的时候,你的实际感受是怎样的,这些实际感受常常被隐藏于心底很多很多年。

而你的情绪感受,正是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钥匙。

在现实中,大部分人只活在自觉的第一层,浮于生活的表面——

他们按照别人的指示做事,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感知却也仅止于此,更关键的是,他们从来不会深究掩藏于人事物背后的情绪和反应,却常常迷失在其中。

自我觉察的第二层,是个让人极不舒服的地方。

一个人通常要在第二层导航上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接纳和消解所有的情绪,这需要坚毅,也需要勇气。

而最近复出的姐姐阿朵,就是已经走过了自觉第二层的人。

2005年的央视春晚,阿朵凭借《再见,卡门》一炮而红。舞台上她非常专业,也很卖力,个人性感的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

她觉察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停地熬夜,工作,转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觉察到了一些异样的感受——

“我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在不停贬值,那个时候我并不快乐,不停地上节目,当我发现我所热爱的事情只是为了挣钱,那就没有价值了。”

一旦一个人从习以为常的环境中移开,他就会开始意识到从未感知到的情绪。

所以,2012年,阿朵选择了隐退。

在她隐退之前,有很多人问她:“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想不开?”

“我没有想不开,我恰恰是想开了。”阿朵这样答道。

她一个人住在深林里,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并且一直在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人们呆在一起,向他们学习非遗传统文化。

阿朵在山里倒空自己,把那些在心底潜藏很久的情绪理顺了,消解了,然后,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当她重新出现在舞台上,你发现她依然魅力无穷,更难得的是,她身上的那种从容和分寸感,让人觉得很舒服。

很多人一生都迷失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压抑的情绪里,他们无法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更没有勇气去接纳和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终其一生,他们被情绪所控制,无法跳出生活的僵局。

任何一种感受,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你首先要觉察到它,才能有机会去接受它,转化它,释放它,让它成为你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助推器。

自觉的第三层

觉察到自己的盲点

当你越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会发现自己越不完美。

我们大部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往往都受制于当下的感受。

就像你当下很不开心,那你根本就不可能有心思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你只会像推磨的毛驴,在原地打转。

大多数人都喜欢把自己视为独立的思考者,他们认为自己会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内心的信念辩护。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 我们的记忆并不可靠,而且常常是错误的,尤其是记住我们在特定时间地点的感觉时;

  •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一般来说,我们做某事的能力越差,我们会认为自己做得越好,反之也成立;

  • 在矛盾的证据面前,我们更倾向于自己所处的立场,而不是去质疑自己的想法;

  • 我们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我们的信念相吻合的事物上;

  • 面对问题,大部分人喜欢躲避真实状况,甚至自欺欺人;

…...

这就是人性中的盲点——

你常常戴着有色眼镜,过滤掉那些和自己信念不符的事实,只看到符合自己想法的世界。

就像我有个朋友,总是感觉别人不喜欢她。

后来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她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会有以下表现:

  • 做出让别人不喜欢自己的行为,比如经常迟到,明知道这样会让对方不高兴还是控制不住

  • 对他人有一些隐含的期待,比如,她发微信给朋友,如果没有及时回复,她就会生气

然后,她又会对别人对她的不喜欢,感到受伤和愤怒。

她的迟到,生气都是对别人暗暗的攻击,对别人令自己失望的惩罚,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对自己生闷气的人,也没人喜欢被惩罚,所以就会疏远她,不喜欢她,而这又进一步验证了她自己的认知:我是不讨人喜欢的人,别人是不会喜欢我的。

对别人有过高的不言明的期待  —> 别人令她失望 —> 她感到受伤生气 —> 对方感受到攻击 —> 不喜欢她疏远她 —> 验证了自己不被喜欢的信念 —> 进一步对别人失望……

这一切环环相扣,形成了非常完美的剧本,不断在她的生活里上演。

而只有觉察到了她信念里的盲点和弱点,她才有可能打破信念的束缚,进而改写自己人生的剧本。

在漫长的人生里,我们只有通过觉察到自己的盲点,来优化自己看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从而在生活里慢慢进化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条路很难,但却值得我们走下去。

如何提升自我觉察的层次?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但是想要让自己在日常生活里变得更加有自我意识,想要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觉察的层次来进化成一个从容淡定的智者,那你可以尝试做以下这些事情:

1. 练习「正念」

正念是一种练习,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带着专注,觉知和接纳来观察在你的思想,身体和环境中所发生的事情。

你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感受,然后,你必须弄清这些想法和感觉:

它们在你的身体的何处出现?它们给你的感觉如何?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是紧绷的,还是放松的?是令人兴奋的,还是让人恐惧的?等等等等。

正如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冥想就是一种可以帮助你练习变得更加正念的工具。

但是,冥想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教会你如何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最终的目的,是将你从冥想中锻炼出的自我觉察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你更加清晰地看到当下发生了什么,在任何时刻都保持觉察和接受。

2. 记录生活

写日记,写博客,在笔记本上随意写写自己的感受,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写作就像另一种激发大脑敏锐性的冥想方式。

因为写作可以迫使你集中精神,并且清楚地内观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正如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所说:“我之所以写,是因为直到我读了自己的文字,我才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

你不必像作家那样追求文字的美感,在纸上整理思想的简单动作就足以使你更加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有时候,有读者会在后台给我发消息寻求建议,我也常常很好奇,到底会有多少人愿意通过文字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描述清楚。

因为一个人必须先想清楚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整理成文字,进而真正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而当你有意识地去记录,你的自我觉察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3. 获得他人的诚实反馈

让你完全信任的人指出你的盲点,是提高自我意识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但它也可能让你非常痛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别人往往会比我们更容易看清楚自己,尤其是你的亲密朋友和家人,但你得要以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式问他们,否则很容易引发争执和矛盾。

最重要是在让别人对自己提出真诚反馈时,你要保持一种谦卑和接纳的状态——

  • 信任他会告诉你真相

  • 当他们说出实话时,不要感到自己被攻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愉快的部分,我们心里都有恶魔,都做过傻事,都曾经伤害过别人,但关键是我们开始通过他人的视角意识到这些糟糕的现实。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让某人对所有这些事情进行判断,那么请着重于正念和写作。

最后的话

其实,自我觉察的最终目标,是自我接纳。

在自觉的过程中,你看到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看到了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和弱点,所有的自我觉察都让你看到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甚至非常糟糕的自己。

如果你因此讨厌自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龌龊和丑陋,那你的觉醒之路还没有走完。

如果自我意识的提升,没有导致自我接纳,那自我觉察的付出就白白浪费了。

柏拉图说,所有邪恶都源于无知。如果你想到可以想象到的最邪恶,最卑鄙的人,他们之所以卑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缺陷,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有缺陷,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自我觉察使我们有机会去接受自己,一旦你觉察和意识到了某个行为,某种感受,或是某个人性中的盲点,你就已经给那些阴暗的角落带去了光明。

这时候,你的自我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自我觉察的过程并不能使每个人都更快乐,它可能会让一些人更加痛苦,但是,在做好自我觉察之后,愿意去修正错误的行为模式,释放内在情绪感受,打破不合理信念的束缚,那你就会慢慢地走出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接纳一个全新的自己。

敢于自我觉察的人,都有很多裂痕。

万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样?

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