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画像:艺术家式的自恋

 zdjphoto 2020-06-22

L'Estro Armonico No. 6 来自美在高处 02:36

现如今,一个人自恋标志,就是爱自拍。手机里光是自拍的 app 就不下十个,磨皮瘦脸美颜加滤镜,发到社交媒体,等待一句句赞美的降临。

而艺术家们的自恋,可就明显技高一筹。不管是割掉一只耳朵的梵高,还是点亮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米开朗基罗,他们都有一套自恋的方式。今天就来看看他们不同的表达。

01 / 一本正经派

梵高一生只留下了几张照片,却留下了四十多幅风格各异的自画像。这幅《缠着绷带的耳朵》是梵高所有自画像中,最有名的一幅。

试想,一个连自己割了耳朵也要如实画出来,保留到自己作品中的人,可见是多么的诚实。再加上出身于牧师家庭与不善与人沟通的性格,我们便可大胆的猜测,作画时的梵高,当然是一本正经的。

都说好的画家,也难画好自己,但这句话似乎不太适用于莫奈

这幅《戴着贝雷帽的自画像》,色彩细腻,光影恰到好处。仔细看莫奈的眼神,我们总是觉得能被某个眼神打动。

莫奈一生只画两幅自画像,上面是另外一幅,名为《手持调色盘的自画像》

擅长使用光线的莫奈,在他的自画像中,对光与暗的平衡感也拿捏的十分精准。背景干净且有质感,使得这幅肖像画多了几分沧桑的痕迹。

伦勃朗作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拥有两个最独特的关键词:自画像,明暗法。而热爱“自拍”的伦勃朗,也爱在他的自画像中,体现它的明暗法。

在这幅《伦勃朗自画像》棕黑的背景下,伦勃朗侧身端坐,神情严肃,只有上半身以及头部周围,有明显的光线。而他的一生,也都能在这幅自画像中呈现了。

《达芬奇自画像》是一副素描作品,也是达芬奇少有的自画像。

这幅画的作画工具,是一种红色的粉笔。整幅画用笔流畅、洗炼,线条丰富多变

02 / 艺术写真派

这幅《三人自画像》,来自美国 20 世纪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也是他的一幅代表作。画中的他,一边对着一面镜子,一边画他自己,独具新意。

如果再仔细观摩,其实这上面不只是三个洛克威尔,左上角还有好几张他画的草图,加起来一共有九个。右上角又是一些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包括丢勒、毕加索、梵高、伦勃朗等,都夹在右上角“以供参考”,新奇有趣。

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尔在创作自己的自画像时,也用了创作“金堂宝罐头”和“玛丽莲梦露肖像画”的创作风格。

他用九种不同实验风格的色彩,对单一的图像进行色调改变和数量重复。以不断的重复、趋同,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和与众不同。

不出所料,作为超现实主义大师的达利,连自画像都是如此不走寻常路。在这幅《柔软的自画像与烤培根》中,一张深受地心引力控制的脸,止不住向下流淌。多亏了几根金属支架,才勉强能看出五官。

木质底座的前方刻着“柔软自画像”几个大字,上面还摆着一块烤培根... ...这或许是达利留给观众的思考题吧。因为他的天马行空,就像那两根向上翘的小胡子,你永远不懂。

乍一看,蒙克的这张《骷髅手臂自画像》,应该归到“一本正经”的流派。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重点隐藏在画的最底部,那双撑在桌上的手竟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骷髅。

蒙克,这位挪威的画家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喜欢用一切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和夸张的造型来表达感受。比如,那个大家都见过的作品《呐喊》。

被人称作“波点女王”的草间弥生,在自画像上也不忘表达,她对小圆点的狂热喜爱。从背景,人物的头发到衣领,统统是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圆点,有规则地堆砌而成。

据说,草间弥生对波点的迷恋,源自幼年环游的神经性视听障碍。她将波点视为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看作宇宙与自然的信号。

不得不说,里希特是在世艺术家中最令人敬重者之一。他永远简单干净的打扮,让你不禁想起隔壁家每天朝九晚五背着公文包的高级官员。总之,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艺术家大胡子长头发的邋遢刻板印象。

不信你看看这幅《自画像》,即使是表面像被蒙上了一层花掉的玻璃,模糊了低着头的里希特,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扑面而来的庄重之感。

03 / 心机派


在这幅《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代意大利的 50 多位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集中在一个空间,表达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倘如将镜头往右下角拉近,会发现在智者之间,藏着一位身穿黑衣头戴贝雷帽的男子,没错,这正是拉斐尔本人。

这幅《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完成天顶画 25 年以后,在同一个教堂进行的又一项大创作。

这幅画用了近 6 年的时间,在将近 200 平方米的祭坛后的大墙上,绘出了数以百计真人大小的裸体群像。整幅画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形成了一个视觉左右对称均衡和谐的章法。

在这些宏大壮丽,纷繁杂乱的场面中,到底哪一位是米开朗基罗?没错,那张被英雄拎着的皮相,就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或许艺术家自喻为殉道的圣徒,为完成艺术的使命,在人间受尽苦难。

这幅《阿诺芬尼夫妇像》,几乎出现在所有的艺术教科书里,是凡·艾克最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在这幅画中,阿尔诺非尼夫妇正进行神圣的结婚仪式。一枝蜡烛,代表上帝,橙代表了财富,小狗则代表忠诚。

作者的自画像在哪里呢?

注意夫妻背后的画面正中,有一面小小的凸面镜。只有用显微镜看,才会发现它的边框里,竟然藏着 10 幅耶稣受难的故事。

除此之外,你又会发现,镜中竟然还有蓝色衣服的凡·艾克本人、红衣主教和整个房间的三维纵深。

以上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强烈的美学符号和表达方式。看他们的自画像,就像在看一本本日记,如何剖析自己,如何记录自己当下的状态,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

究竟要使用美颜,还是要完全写实?还是想要别出心裁地玩一场寻宝游戏?以上这些艺术家前辈们,已经给出了很棒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