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展部家长老师问答录

 Richard_X 2020-06-22


导言:


 


问题简要描述清单:

问题一:孩子磨蹭,怎么办?
问题二:孩子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怎么办?
问题三:如何看待和孩子关系紧张?孩子不尊重人,怎么办?
问题四: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时间该干嘛,怎么办?
问题五:孩子不午休,下午上课打瞌睡,怎么办?
问题六:孩子7岁了,如何建立家长威信和规则意识?
问题七:孩子用过的物品不归位,还经常丢三落四,怎么办?
 


家长疑问一:孩子磨蹭,没有时间观念。

1、6点30分闹钟响,7点才下得了床,8点钟才出得了门去跑步。7点到8点这1个小时就是叠被子、拍照片上传、梳头发、小便、喝水、带口罩和纸巾、穿鞋袜、擤鼻涕(有鼻炎,早上擤鼻涕要擤几十次,但这也不是根本原因);

2、为了节省换衣服的时间,从不穿睡衣,都是前一天晚上就穿好第二天的衣服;从开始跑步后,早上刷牙洗脸也省了,但依然还是要一个小时才出得了门);

3、好不容易到了跑步的地方,还要在那酝酿15分钟才动身跑;



4、其他时间做其他事情也是这种节奏,比如晚上洗澡和洗内裤时间要一个小时;下午做体制学校那点作业要做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
因为这么慢,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做家务和阅读。催,没用;不催,也没用。奖励,没用;承担后果,也没用。计时器已经买了好几个了,时间安排表也换了几个版本了。我不知道怎么办,请老师指点迷津。
 

老师答疑:

 
一、解读孩子的言行,对照反思我们眼中的问题,其实磨蹭是孩子的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抵抗。孩子抵抗什么呢?抵抗给她安排事情的人或者安排的事情。孩子可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以下内容:“你都没有做到,你怎么要求我这么做?我不喜欢你这么命令我,我不喜欢你安排我做这个、做那个。我想通过磨蹭的方式来告诉你,你那样命令安排我、催促我是无效的。我不喜欢(不愿意、不需要、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些事情,是你安排我做的。”孩子的这些想法,都可能导致磨蹭行为。
 
对此,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或者和孩子坦诚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



1、我们是否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言行呢?拖拉、磨蹭等。如果有的话,那么孩子可能是在模仿我们。而我们没有做好,就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可能不服气。

2、平时和孩子相处沟通的方式怎么样?是偏权威命令式的,还是沟通协商式的?一般来讲,孩子磨蹭的行为,很可能就是管教者太罗嗦,对于过程管的太多,经常采取命令式的语言,催促式的语言导致的。如早上孩子起床,家长会不断地催促孩子:快点刷牙,快点吃饭,快点穿鞋子。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袜子,换鞋,怎么还在磨蹭啊,还不快点啊,怎么这么慢呢,你倒是快点啊,急死我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改进:

1、把权威式命令换成启发式的提问。如我们7点半要出门,现在你要做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7点半之前出门?

2、对于教育孩子,我们可以要求一个结果,至于具体的过程,不做太多干涉。如要求20分钟内跳绳1000个。至于时间怎么安排,一次跳多少个,交给孩子自己去安排。

3、安排给孩子做的事情,他是否都明白背后的原因、理由?孩子是否明白这些事情都是他需要做的,而不是家长需要他做的?因为当我们不愿意做某件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去做,那就只好磨洋工。想一想是否制定好了家规?家规是否明确规定,孩子为了获得家长提供的各种吃穿住用学习等条件,该承担什么责任等。



4、面对孩子磨蹭的言行,家长怎么反应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我们心平气和,还是比孩子还着急?如果家长比孩子还着急,肯定就有问题啦。我们要做到孩子着急,我们不着急。为什么孩子不急,我们比他还着急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可以承担起他的责任,我们想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就如我们定好7点半出门跑步,如果做到了,就跑5公里,没有做到拖拉延迟了,延迟1分钟10个蛙跳,我们就不用催了,到了时间执行规则就可以了。执行规则时,不用愤怒生气,反而可以笑话他很傻: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不用做蛙跳,结果因为拖拉磨蹭让自己做了蛙跳。是不是很傻?什么时候,能够变聪明一点呢?这样就是教会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了。
 
二、帮助孩子改变的方法:

可能调整好我们自己,孩子的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当然,如果以上几个方面都没有问题,或者都有改善,孩子磨蹭的情况依然如故,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帮助孩子。
 
第一步:孩子年龄较大的,他自己对于这样的行为(磨蹭)有怎样的认知?他是否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需要改进?

1、如果孩子认知很清楚,自己也想改进,就进行下面第二步。

2、如果孩子没有认知,或者认知体会不深,则可以选择几种方式来加强她的认知:

(1)进行拳击摔跤练习。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如果磨蹭,出拳不够快就要挨打。进行老板和员工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如果做事太慢了,浪费时间,不能及时供餐,没能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是不合格的员工,就要挨骂,扣工资,甚至开除。

(2)我们故意磨蹭拖延导致她体会到一些不好的感受。如什么时候,孩子兴冲冲需要我们跟她一起做什么事情,他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也故意表演磨蹭一下,让她体会内心焦急等待的感觉;又如某天中午做饭,我们也故意磨蹭、拖延,慢慢的,做一会饭,玩一会,看看手机,看看书,又去厨房忙一下,本来通常12点开饭,那一天你就拖延到2点甚至3点开饭(当然中间保证没有零食水果吃),体会一下别人磨蹭给自己带来什么体验和后果。当然做完了之后,要跟她沟通,也不用说多,只是提醒当别人磨蹭的时候,他是什么感觉。

(3)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最大潜能,1分钟能做到什么事情。如计时1分钟最多写多少字,1分钟能写多少个数字,1分钟能做多少个题等。


 
第二步、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认知,也决定要改进(真的是孩子自己要改进,要提升,要成长),那就一起来制定改进的计划。注意不能全面铺开,而是一点点突破,先找最容易突破的点。

如第一周,重点突破洗澡和洗衣服的时间。共同确定改进目标、计划。如现在一个小时,我们一周之内要缩短到30分钟。能不能做到本周最后3天都在30分钟之内完成?如果提前做完了,节省下来的时间,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前提是健康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果结束没能达到这个目标,要怎么办?如跑一次10公里。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孩子自己制定计划方案,这样就更容易执行。我们只需要问孩子,需要我们家长怎么协助你呢?孩子可能会说帮他计时,提醒或者教他一些方法。

第二周,突破了洗澡洗衣服,现在我们突破早起、出门。还是一样的,确定好目标,规则,共同讨论决定计划等等。依此类推。 
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慢慢有所进步。

 

家长疑问二:孩子不能知行合一。具体表现:

1、她想当上层人,也很清楚知道上层人需具备哪些素质,如上层人有自控力,不会受到各种诱惑,可是到她自己行动上面,她就是自控力很差,忍不住玩手机、忍不住在还没完成作业的时候就玩。假如妹妹在那看动画片,而她事情还没做完,她也会忍不住去看;

2、她知道伙伴价值,希望自己能得到更高的伙伴价值分,如果跑步太慢的话,会拖组里的后腿,其他组员自然不会给她高的伙伴价值分,但是她一到跑的时候,就又动不起来了。
 
老师答疑:

第一,孩子这个情况很正常。如果说了一个至上就能做到至上,了解上层人是什么样的,马上就能做到,定了一个目标,就能自动实现达成,那教育也就太简单了。我们只要帮助孩子定好目标,只要告诉孩子卓越至上。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也就根本不需要教育了。孩子成长,也没有我们教育者什么事了。不过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们自己也做不到。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呢,定好很多目标,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最后没有完成的,甚至很多都还没开始的。我们真的做到了,定下的目标都百分百达成了吗?



第二,孩子出现这个情况,正是一个机会,考验或者提升我们父母教育水平的机会。也就是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来帮助孩子的行动和愿望目标匹配。
 
具体给出两点建议:

1、做出榜样示范。我们是不是都做到精进合一,各方面都做到极致?如我们知道运动好,就每天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要学习提升,就每天养成阅读习惯等;知道孩子的教育要规划,就好好按照山长的作业要求,以良好的态度来完成山长的作业,给孩子的教育好好规划一下。


知道要做经营者,要成为一名服务者,就为所在团队、所在集体不计回报地多付出等。知道要惜福,生活中就尽量过的最简朴,不需要的东西就尽量不买,每天吃最简单的食物等。我们好好想一下,是不是都做到这样的了?我们是否做到了这样的极致?如果没有做到,那么我们要求孩子去做到,那肯定也是挺难的了。家长做到了之后呢,就可以多给孩子分享。


如孩子的团队意识、伙伴价值方面,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分享,自己在团队精神、伙伴价值、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和一些做法。特别在工作和生活中,家长毕竟要比孩子在这些方面理解更深一些的,肯定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经验等。这样就会加强父母榜样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了。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可以立志跟孩子一起进步,制定改善的计划,相互去监督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一个榜样示范。在潘静老师写的调整自己女儿那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爸爸确定一个戒烟目标,这就极大地带动了孩子去突破自己的目标,坚持做到了2000个蹲墙功。这样的话,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相互成就。所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改进自己问题的示范呢?


2、对于孩子来讲的,定期总结比看着一个行为就当场说一个行为要好,特别对于10岁以上孩子。10岁以上孩子,我们更加要启发孩子自我检视、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等意识。有一个教育技巧叫做随时表扬、定期批评。对于自信心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讲,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如平时尽量少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以看到她的优势、肯定鼓励为主。当然如果明确违反家规的,就严格按照家规执行。

而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在会议上就可以总结自我检视存在的问题及要改善的地方,相互指出要改善的问题,并且制定改善的方案或者目标。而且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父母也可以总结本周自己有哪些要改善的,父母做出榜样示范,孩子也会感受到,要不断改善完善自己。下一周,我们开家庭会议时,还要回顾一下上一周大家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改善、有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就要分析什么原因,并确定要调整方案,还是继续之前的方案等。这样的方式比每天都盯着孩子,看到一个问题,就马上说一个问题更好一些。

 

家长疑问三:我最近的困惑就是,这孩子最近和我关系紧张。对人不尊敬,言语不当,冲口而出,还带脏话。
 
老师答疑:

1、检视家庭成员是不是有这样的言行,做了不好的榜样示范。


2、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对人不尊敬的言行:

第一,跟孩子说,可以说脏话,也可以骂人,甚至说脏话骂人是一种技能。如遇到一些对我们有恶意的人(想要侵犯、欺负我们),在我们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骂人,说脏话。因为这样是在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温和地慢吞吞地说,可能早就受到别人恶意的伤害了。

很多时候,学校里面霸凌的存在,部分原因就是受到欺负的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所以骂人,说脏话是可以的。只是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就如我们平时教孩子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要打扰他人。但是也要教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大声呼救。甚至平时还要练习大声呼救的能力。



第二,如果不合适的场合(对不合适的人),表现出不尊敬的行为,甚至对长辈不尊重、不尊敬,就要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家绝对不允许的行为,我们家任何人都不能对长辈不尊重不尊敬,我们家长也是一样。一旦出现这样的行为,就要为此承担责任。真诚的道歉是必须的,同时要承担一些其它责任,如打戒尺之类的,大一点的孩子写500字说明书,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

道理讲清楚了之后,就要把这一条写进家规里面。每一次违反这条规则,都不能放过,必须严格执行家规。不能感觉孩子还小,就无所谓。新教育最强调诚敬恕。孩子在家里不尊敬父母,在学校里面也不会尊敬老师,在外面也不会尊重他人。这样的话,一定会吃很大亏的。



3、如何看待和解决关系紧张:

第一种情况,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无条件满足,孩子喜欢什么,就提供什么。家长对孩子的言行也没什么要求,孩子不喜欢做什么,也不强求,就由着他去。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会很开心,很舒服。孩子和父母关系看起来也是比较好的,没有冲突矛盾。

第二种情况,家长逼着孩子承担责任,即使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也会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需要孩子达到一定条件,家长才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不开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可能会紧张。
 
不过两者二选一,我们选哪一个?

选择第一种情况,培养的孩子是个废物。尽管小时候,他很开心、很舒服,最后他在生活中很无能。和同龄人相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他会怎么样?他一定会怪罪于父母,怨恨父母,成为一个叛逆的不孝子。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呢?而且选择第一种,其实家长也会觉得孩子有问题,只不过是认为小时候忍忍就过去了,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就会觉得孩子问题特别严重,这个时候再来严格要求孩子,能做到吗?做不到了。

这个时候,你让他不爽了,他的能量特别强,什么时候他半夜爬起来拿刀杀了你都是有可能的。所以13、14岁之前,你能够严格要求,那肯定要严格要求。13、14岁之后,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要慢慢放松要求,跟孩子交朋友。18岁之后成年了,就不管了,完全尊重,孩子做什么都好。家长装糊涂,除非他来找你,你才给他出主意。现实中我们很多人是不是都做反了呢?18岁之后,还想来教育孩子,只能讨孩子嫌。

选择第二种情况,孩子可能会有点不爽,甚至压抑,亲子关系不好。如果没有教育出来,他可能就是一个奴仆,别人安排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但他至少不是一个废物,他还是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在逼迫之下,各方面能力都超越同龄人,他会获得极大的自信,最终他过的很成功、很幸福,最终他反过来肯定会感谢父母。成龙也说过,他自己曾经就恨父母逼着他练功,但是现在却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

所以以上两种情况,到底选择哪一个,明白的家长都能分辨清楚。不过如何做到既能够关系和谐,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成长(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承担责任,愿意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几个观念,平时可以给到孩子。

第一个观念,出生在哪个家庭,都是自己选择的。可以跟孩子说:“你来到我们家(现在还待在我们家)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我也不想管你,教育你费心费力的,但你赖着不走,有什么办法呢?其实我养你,我都是吃亏的,我没占任何便宜。尽管你需遵守我们的家规,或者我对你有要求,你可能不爽,但是是你自己选择出生在我们家的,选择我们作为你的父母,你出生之前就选择好了的。你现在赖在我们家不走,也是你自己选择的。

如果你现在就能选择到外面独立生活,就不用遵守我们的家规了,也不用接受我对你的教育了。如果你现在就能做到这一点,我巴不得,我不用来花费心思教育你了,多省心啊,还会省很多钱,我可以把这些钱捐给什么机构,为自己积累更多福报。我拿来养你,你还不好好学习成长,不给我创造超过那些钱的价值,我是不是亏大了?”



当然也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一本正经地跟孩子讲这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都可以给孩子透露出这些信息,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信念。如平时给孩子买书、交学费或者其他花钱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时机给孩子开开玩笑说:“你看你又花了我这么多钱,小时候,你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没给我这么多钱花,我每周就1块零花钱,买点什么东西,都得自己挣零花钱,所以我养你挺划不来,挺吃亏的,啥时候你离开我们家,自己去独立生活呢?这样的话也让我省钱省心。”

你觉得孩子听了这些话会怎么样?他还还会觉得父母给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会不会更感恩父母呢?而且你越这么说他早点离开,孩子可能越会觉得舍不得离开。反而你越觉得孩子不能离开,最后他反而可以离家出走。

其实这一点也是告诉孩子,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的责任,没有什么是外在强加的。你完全有另外的选择,我们不限制你选择,但是目前你选择了这一项,选择在我们家,让我们养着,你就必须承担责任。



第二个观念: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我们不需要你,是你需要我们。山长举的例子,小时候带着儿子去逛商场,孩子就乱跑,不听父母的。山长就故意把他弄丢了,在旁边躲起来,孩子突然发现父母不见了,就在附近找,找了一段时间,找不到,急的哭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山长再从旁边跑出来,假装碰到并说:哎,你怎么还在这里,以为把你弄丢了的。弄丢了,我就省心了。这样下次逛商场,孩子就知道要关注父母在哪里,紧紧跟着父母。这样就是教孩子要围着家长转,而不是家长围着孩子转。

去年夏令营观摩期间,山长还分享过,有一次他带着明慧去校区看望突破班体验营的孩子。他就跟张明慧说,你去看看那些学生中,有没有比你更厉害的,比你更愿意学习的,有没有更符合我们清一家族言行的学生?如果有的话,我就把你丢了,认她做清一公主。

其实这些都是在点滴当中,告诉孩子,我们不需要你,是你需要我们。我们随时可以离开你,还可以生活的很好。我们把你丢了也不会给我们带来损失,而你离开我们,你损失会很大,你可能活不了。所以我们家长不用看你的脸色,而是你要看我们的脸色,懂得我们父母的喜好,按照我们父母的喜好做。
 
家长疑问四:孩子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清楚,如早上起床,下一步应该叠被子,跑步,喝水,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起个床都能起半个小时。容易分神,手上在做着这件事,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比如吃饭了,他又想着其他的事情,上课他又想着还没画画。妈妈不安排他就不知道下一步干嘛。
 
老师答疑:

1、帮孩子列好计划,列好每日必做事情的流程,然后贴在床头,或者其它醒目的地方。当孩子忘记了做什么,我们可以不用告诉他做什么,而是请他去看贴在墙上的计划或者流程。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在哪个时间点要做什么了。

2、定好规则。如果忘记了,没有按照流程计划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又想着做其他事情,可以说:你可以去做,但是我们吃饭的时间就是12:00到12:30,过了12:30我们就要停止吃饭了,收餐了,你也不能吃了,并且其它零食也不能吃。

3、孩子容易分神的话,可以通过一些运动练习,如打小球,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打得好。
 
家长疑问五:孩子每天作业效率低导致晚睡,中午还不睡,下午上课就打瞌睡,这种状态她似乎没有想改变的意思(大人心平气和给她提醒过这样的问题、后果及改变策略,但是作用不大)。如果说让她承担后果的话,是不是就让她天天这样直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给她当头一棒,或者在周末班被淘汰,用这样严重的后果来叫醒这个沉睡的人呢?
 
老师答疑:

孩子上课打瞌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休息好,没有充足的睡眠。没有充足睡眠的原因,第一个是晚睡,第二个是不午休。



如何解决晚睡的问题?第一,规定到了时间,就熄灯睡觉了,没完成作业,就在学校里面承担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可以跟体制学校老师沟通。第二,考虑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业效率。如让孩子尝到作业效率高的甜头,完成作业就自己安排,学习喜欢的内容。往往孩子做完作业了,家长又安排其他学习内容,特别是孩子不喜欢的,那么他可能就会拖拖拉拉。

接下来解决不午休的问题。其实就是要养成作息规律,制定作息时间规则,如6点起床,如果起床太晚了,没什么运动,中午可能确实睡不着。不午休就代表精力充沛,精力充沛就去跑5公里。
 
家长疑问六:7岁前没建立好父母的威信以及规则意识,现在怎么建立呢?例如:跑步时说一起做热身运动,经常沒反应。大人沒说完话他就插嘴。
 
老师答疑:

如果12岁之前的话,还是有机会的。家长要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就是先把做人的基础学好,再学习其他知识。做人简单一点就是“诚敬恕”,以《弟子规》作为参考也是可以的,《弟子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可取的。今年今日突破班录取学生也会考核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弟子规的标准。首先家长要重视这一块。家长对长辈就是这样的,长辈有什么吩咐安排,都立马行动配合等。



另外每天跟孩子交流沟通总结谈论的都是这些内容。你每天问孩子什么,其实也就代表你重视什么。每天问孩子成绩怎么样,孩子也会感受到你重视成绩。每天问,做人怎么样?孩子就知道你重视做人。最近走读班也在让孩子们实践。学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孩子每天晚上总结自己展现出哪些符合和不符合这句话的言行。

其次,第一次出现这个情况,一定引起重视,孩子每出现一次这样的行为,就要处理解决一次。并且跟踪落实到位,不能放过。如果经常放过,孩子可能都不会把这个作为原则了。

以上是总的理念、原则。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解决。

如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是什么原因呢?是规则漏洞?还是规则没有得到孩子认同?又或者规则不合理?针对不同的原因,调整、完善规则,再去执行。并且温柔而坚定地执行到位。这样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如孩子对热身运动没有反应,其实孩子一个人对运动不太有热情也正常。另外有可能孩子不喜欢热身运动项目,那么就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热身,然后商定做到具体数量和标准。又或者,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一起运动,那就让孩子自己运动,自己去跑,只要完成相应的数量就行。

对于孩子插嘴,也要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插嘴。插嘴不一定是孩子问题,是否孩子在讲话的时候,他没讲完,我们就插嘴了呢?又或者我们讲的太罗嗦了,重复了很多次,孩子打断一下,不愿意听了也是正常的。如果这样,恰好就是我们需要反思的,要改进的。
 
家长疑问七:家里东西不归位,出去外面经常随身携带的如伞、书、钱包、电话手表忘记拿回家后自己又哭。
 
老师答疑: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孩子得到的东西太容易了,所以不知道珍惜。要帮助孩子建立付出才有回报的信念。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需求,超过基本需求的东西都需要通过劳动(为家庭服务更多)来换取,包括零花钱等。如果物品弄丢了,不能随便再买了,也要承担责任,自己通过劳动付出去挣回来。
 


对于具体的家里东西不归位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习惯。如发现一次东西没有归位的情况,可以请他做归位动作100次。这就是利用身体肌肉记忆帮孩子养成习惯,而不是仅仅就是说道理。对此,余世维分享过他会半夜让孩子爬起来把物品归位。其他一些做法也是可以的,如可以做一个表格,让孩子每天例行检查家里面物品有没有归位。当然要提前定好规则要求取得孩子认同。
 
对于孩子哭,就让他哭好了,鼓励他哭,尽情哭,不要否定打压或者不耐烦。只是哭完了,该承担责任的还是要承担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