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俊田医案:十,脱汗

 昵称17447218 2020-06-22

十、脱汗:脱汗也称绝汗(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绝汗因气血大量耗损,阴阳相离,是生命垂危的先兆。《灵枢·经脉篇》曰:“六阳气绝,阴阳相离,腠理发泄,绝汗乃出…”脱汗有阳脱,阴脱之分。

1)阳脱(即亡阳)多发生于青壮年或老年急性暴病,病势垂危,阴不敛阳,阳气立散欲绝,忽然大汗淋漓不止,呼吸气微,瞑目神昏,撒手遗尿,脉微欲绝,手足发凉等,为阳气暴脱,故曰亡阳。

2)阴脱(即亡阴)多发生于老年久病内伤,肌肉消瘦如削,大肉已脱,大骨已现,形体肌肉津液已耗欲尽(特别是癌症之类的疾病),病危时呼吸呈鱼口状(如鱼喝水状)只有微弱的吸气之力,脉细似无,准头和前额微汗出,身躯其他部位无汗。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出汗。为元气下脱,津液已尽,浮阳外越,微阳欲绝之先兆。《医学纲目》曰:“元气下脱,头汗出如珠者死。”汗者血之液,久病津液消耗将尽,已无血。《灵枢·卫生会篇》曰:“夺血者无汗”。特别是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临终时头身无汗。为阳脱阴竭,符合“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学说。阴脱阳已散,阳散阴已竭,均是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危侯。凡属暴脱者,幸存者鲜矣!

阳脱:阳脱者,阴无所依。

治则:宜温中回阳,参附汤加味。

处方:人参15克,制附子30克(先煎20分钟),鹿茸3克,黄芪50克,白芍15克,五味子15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水煎频饮。

方义:人参大补元气,是气血双补的主要药物。阳脱肾中之真阳外越,附子、鹿茸合用既回阳又能填补肾中之真阳,黄芪补气使阴生于阳。白芍、五味子、龙骨、牡蛎,既敛阴而又能收敛浮越之阳。

阴脱:阴脱者阳无所存,宜益阴补气,独参汤加味。

处方:人参15克,当归12克,山萸肉30克,黄芪50克,五味子15克,水煎频饮。

方义:人参既补阴又补阳,使阴生阳长,阴脱则阳气衰微,浮阳外越,加当归、山萸肉、白芍、黄芪以生血补血益气,气随血生,血随气存,白芍、五味子既敛阴而又敛阳,使阴阳互生,二者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