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

 育邻人 2020-06-22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

育邻梦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童年是人生成长的起步之年,是增长智慧知识、增长人生力量的关键时期,童年需要被呵护、同样也需要引导孩子奔向远方,毕竟人生成长就是以家庭为基地奔向更大的社会分工协作环境。因此,助力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更多有力量、方向明确的男老师加入,要让助力孩子学习成长真正成为社会中最高尚、最伟大的事业。

男老师能够赋予孩子们更好的成长规矩

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负责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链接,女性负责家庭内部事务、包括孩子的成长教导。但是,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能够为社会建设作出较大贡献的人,都与其接受男性教育多寡密切相关,比如太子太傅就几乎没有女性,私塾先生也极少有女性,即便近代真正对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的大家也以男性居多。男女除了在生理结构上有差别外,还体现在生活习性上,原始社会男性以狩猎、防御、观测远距离目标为主,女性则以采摘近距离果蔬为主。因此,男性生活的目标感更为强烈、女性则更关注与当前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

难老师更具阳刚魅力

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教育对象越小,男教师比例越小,幼儿园男教师寥寥无几、小学男教师屈指可数,这是当下学校师资配置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困境。《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763104人,其中女专任教师2702111人,占比97.79%;初等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成人小学】专任教师6278607人,其中女专任教师4393907人,占比69.98%;初中专任教师3749193人,其中女专任教师2166957人,占比57.8%;高中专任教师1861175人,其中女专任教师1018648人,占比54.73%;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740145人,其中女专任教师883138人,占比50.75%。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

图表数据源自教育部网站

女性教导孩子温柔有余、力量不足

女性是温柔、体贴的化身,母爱柔情似水、无微不至。世界上最温暖的的地方就是母亲的怀抱,世界上最关心您的人就是母亲。当您说饿了,第一个响应您需求的人是父母;当您身体不舒服了,最心疼、最关心的是母亲;当您有计划需要远行的时候第一个为您准备行装的是母亲,《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是孩子童年成长的依靠,且看年幼的孩子见到母亲总是会抑制不住撒娇的心情。母亲是孩子在世间最可靠的托付,孩子是被母亲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纵观整个大自然的生命体系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无论是低等级的动物、还是最高等级动物的人类。人们常说:“血浓于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是朋友之间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统称。孩子与母亲具有最直接的血缘关系【孕期孩子和母亲通过脐带彼此连为一体】,从身体内流淌的血液开始就具有了天然的融合性。陪伴孩子成长需要给予孩子生活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对孩子进行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教导,母亲作为带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的成长教导拥有更多的耐心,并且在教育理念上也会显得更有主见,对孩子的成长处于主动引导。

男性总是和力量相伴

布兰肯霍恩在《得不到父爱的美国》一书中指出:“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得不到父爱的男孩以后更易产生暴力倾向、受到伤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绩不佳,而且在青春期时更有可能加入不良团伙。”母爱温柔的背后便是缺乏像父爱那样的力量之源,特别是对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力量引导和女孩子对男性的认识。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基础教育亟需更多男性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