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佩纶: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的祖父,晚清四大谏臣之一

 林歌作品 2020-06-22

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今河北省)丰润人,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子,近代才女张爱玲祖父。

同治九年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时年才23岁,被誉为才子。

此后任职翰林院,由庶吉士升任侍讲。

光绪五年至七年,母丧,在籍守制三年,在此期间曾入李鸿章幕府,参赞军机。

期满回翰林院,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次年又升任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因他勇于击时弊,弹官员,敢于进谏慈禧太后,以清流以政,名声大噪,成为清流派中坚,被誉为清末四大谏臣之一。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佩纶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务。

他执行李鸿章主和派的妥协退让政策,大敌当前,却不备战,听任法国军舰和福建水师舰同泊马尾港内达一月之久。

期间,他严令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更可笑的是,当张佩纶收到法舰开战的宣战书后,竟在战船上高悬免战牌,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战争。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福建水师在敌舰突然全面进攻下,被动挨打,一败涂地,甚至全军覆没。

而他自己,亦赤足逃往鼓山彭田乡。

马尾战败,张佩纶难辞其咎,受到朝野强烈抨击,一致要求予以严惩。

朝廷将他革职充军。

但他不服,认为不应由他一人独当罪名,他只是执行上级指示而已。

张佩纶拟将李鸿章阻止他备战、等候议和的历次文电公之于世。

李鸿章闻知,急忙答应日后一定为他开脱,请他保持沉默,勿露真相。

光绪十四年,张佩纶充军期满返京,以四品京卿见用。

他再次应邀入李鸿章幕府,颇受器重。

不知是出于爱才,还是因为有把柄被捏住的缘由,李鸿章对他几乎言听计从。

有一天,李鸿章生病。

张佩纶到他的卧室探病,看见一位情丽无比的少女在侧侍奉。

她乃李鸿章唯一的千金,才华出众,李鸿章视为掌上明珠。

李鸿章便介绍说:“这是小女,粗略懂得吟咏诗词,老夫很愛她。”

并命女儿拜见张佩纶。

女儿施礼毕退出。

李鸿章从枕边拿出一本诗稿说:“这是小女的手笔,雕虫小技,贻笑大方,请你多给指教。”

张佩纶翻开诗稿,见其中有一首《马江感事》七律,诗云:

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

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

焚车我自宽房琯,乘障谁教使狄山。

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张佩纶看到这里深受感动,乃至眼泪涔涔流下来。

李鸿章惊问他为什么哭?

张佩纶说:“女公子这首诗,堪称晚生平生知己,没齿难忘,故感动得流下眼泪。”

李鸿章无限感慨,又见张佩纶很有才学,便聘他为西席,执教女公子。

女公子聪慧过人,诗文俱佳,师生相处极好,时相唱和。

有一天,李鸿章到书斋。

张佩纶很高兴地夸奖说:“女公子学识大有长进,不愧是没考功名的进士。”

李鸿章听了当然很欣慰,笑容满面,心花怒放,却假装谦虚说:“老师夸奖弟子过分了,小女怎敢当!”

从此对张佩纶更加器重。

有一次,李鸿章在和张佩纶的闲谈中说:“小女资质不错,可惜在婚姻大事上高不成低不就,蹉跎至今,仍待字闺中,请你留心代为物色如何?”

张佩纶当时已过不惑之年,原配妻子是闽浙总督边宝泉的千金,夫妻感情很好,不料在他流放期间,郁郁寡欢,因病去世。

他已鳏居数年,急于续弦,对李鸿章之千金早有爱慕之意,只因李的门第太高,且年龄相差悬殊,不敢唐突启齿。

他问李鸿章择婿条件。

李鸿章坦言:“能如君之文章、才学足矣。”

听了李鸿章之言,张佩纶认为此乃天赐良机,赶紧跪下,鼓足勇气,毛遂自荐,口称“岳父大人”,表明求偶之意。

李鸿章愣了一下。

因张佩纶比爱女大约20岁,又是二婚,不免有所踌躇。

但最后,他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叫张佩纶速请媒人来提亲。

张佩纶的同事、好友于晦若自告奋勇充当月老。

张佩纶剃掉胡须,行聘纳采,不久便拜堂成亲。

婚后,伉丽感情甚笃,吟咏唱和为乐。

张佩纶自从成了李鸿章的乘龙快婿,地位随之发生变化,由西席变为东床。

此事引起不少议论。

有人写一副对联加以嘲讽。

联曰:

老女配幼樵,无分老幼;

东床即西席,不是东西。

另一说,联曰: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无分老幼;

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

二联意思一样,只是后者把当事人的姓名全点出来、更为露骨。

那时的风俗是早婚。

女子过了20岁尚未嫁人就算“老女”了。

幼樵是张佩纶的字,恰巧“老”与“幼”相对、“东”与“西”相对。

旧时称家庭教师为“西席”,称女婿为“东床”。

这副对联的讽刺未免过于刻薄。

李鸿章有私产4000万两白银、张佩纶以女婿的名分,得站其光,坐享其成,住在南京安享晚年。

他在1903年去世后,有人撰联曰:

三品功名丢马尾;

一生艳福仗蛾眉。

此联讽刺张佩纶因中法战争中马尾一没战败丢掉三品官,后来却倚仗娶了李鸿章的千金,而后半生得享艳福。

还有一联:

中堂爱婿张丰润,

外国忠臣李鸿章。

李鸿章是大学士,时人称大学士为“中堂”。

张佩论是直丰润人,李鸿章是安微合肥人,旧时对名人常以其籍贯指代名字。

此联讽刺了李鸿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