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晓勇: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技巧

 心情的影子 2020-06-22

太阳阳明证

    第一个分型证治,在慢性荨麻疹当中是很少见的,称为风热型。个人认为,手少阴心经有余则火盛,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此当心气有余的时候,或者心火旺的时候,往往发生荨麻疹,它主要是属于太阳阳明经证,临床上就是在暴露部位,常见风团和瘙痒,风团的颜色红,同时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者黄厚腻,脉往往滑数。中医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辛凉解表、疏风止痒,自拟“荆芩汤”,这个处方是我的导师刘复兴主任的经验方,它的组成是:荆芥15g,黄芩15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等。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加入定风丹:刺蒺藜和何首乌各30g,加入止痒祛风的千里光和昆明山海棠,同时有扶正固本的生黄芪30克。   

太阳伤寒表实证

    慢性荨麻疹的常见类型还可以看到太阳伤寒表实证,也就是我们临床常见的风寒证,表现风团色淡,遇冷加剧,同时全身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舌象可以看到舌质淡或者淡红,苔白,脉浮紧。针对这种太阳伤寒表实证,我们常选的是荆防败毒散,以辛温解表、疏风止痒,同时在全方的基础上加上定风丹,加上了千里光、昆明山海棠、生黄芪和乌梢蛇。

太阳中风表虚证

    慢性荨麻疹也可以见到太阳中风表虚证,也就是我们临床上分型常见的卫表不固证,在暴露部位出现风团,色淡,吹冷风或者着冷水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浮弱。治疗方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选择,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生黄芪45g、白术15g、防风30g,桂枝汤仅取桂枝和杭芍等量各15g,同时加入白鲜皮、地肤子、刺蒺藜、何首乌,还有一个虫类药蜈蚣两条来进行治疗。《素问》“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就是利用这样一个基本理论。

太阳少阴证

    慢性荨麻疹,我们还可以看到太阳少阴证,也就我们临床常见到的血虚生风这种类型的慢性荨麻疹。它的临床表现可以看到风团反复发作,最显著特点是它的发病时间,往往是午后、或者入夜加重,午前或者晨起反而减轻。由于它有少阴证,临床上可以看到头晕头痛、腰酸体倦、失眠多梦,以及舌质淡,无苔,脉沉细而缓,常常左关脉短或者软。可以把上述病例辨为气血亏虚、营卫不足、风邪久伏肌肤,治疗应该以益气活血、祛风固表为主,这个时候治疗就应该以益气养血、息风止痒的当归饮子来治疗,但我习惯在当归饮子的基础上,加上蜈蚣两条以提高疗效。

太阴少阴证

    我们在临床当中慢性荨麻疹还可以看到太阴少阴证,也就临床常归类为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荨麻疹。在风团的基础上,可能出现舌质紫暗或者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而苔往往是白苔,脉常见到细涩的脉象,同时最有特征性的脉象是右寸沉或者是短脉。这种类型的荨麻疹,它的发疹有特点,就是常见腰围束带或者手腕表带以及身体受压部位出现风团,这个治疗也是益气活血为主,但是一定要加通络止痒的药物,我常选补阳还五汤,用水蛭代替地龙。同时作为慢性荨麻疹,应该加上定风丹,也就是刺蒺藜、何首乌30克,同时用通络的药物千里光、昆明山海棠来进行治疗。

阳明太阴证

    慢性荨麻疹最后一个证型常常可以见到阳明太阴脾虚证,也就是脾失健运类型的荨麻疹。脾失健运型荨麻疹也常见,它的发病特点除了皮肤出现风团以外,可以看到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腻,脉弱,特征性的脉象是右关脉弱或者是软脉。因为患者有上闭下不足的情况,所以加麻黄5g,巴戟天20g,治疗方法就是健脾燥湿、祛风止痒,常选平胃散加减。我这个平胃散和古书的平胃散不一样,把原方当中的炙甘草换为了通草,来加强淡渗利湿的作用,同时加入竹茹降逆止呕,选择了定风丹止痒,还加入生黄芪扶正固表、托毒外出以止痒,还加入白鲜皮、地肤子息风止痒,方中还用九香虫来行气与止痒通络。

第一点,我们在《内经》理论上知道“上病下取,下病上取,表病从中,从旁取之”,受到夏少农老海派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以中焦论治的启发,个人体会以建中、和中、理中、温中的方法分别选择:黄芪建中汤、外台茯苓饮、藿香正气散、平胃散、治中汤、附子理中丸、四逆汤等治疗慢性荨麻疹,也就根据对患者的辨证,是以建中为主,或以和中为主,理中为主,温中为主,选择不同的基础处方。受到《金匮要略》或者是《千金方》里面黄芪建中汤的提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辨证为营卫气虚兼肾阳不足,治疗以调和营卫、助阳固表为主。上焦病宜先开,下焦病宜补养。         

    第二方面,从中医理论来说:卫出下焦,因此卫阳与肾阳也是有关联的,而“诸少阴肾经有余则肾水泛溢,阴寒内盛,而卫气根以肾阳”,因此当卫阳虚的时候,也同样可以发生荨麻疹,根据寒热分别选用经方的麻辛附子汤,或者麻杏石甘汤作为基础方治疗。根据《金匮要略》“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闷而短气”,描述了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根据患者,若寒胜则“背痛彻心,心痛彻背”,选择瓜蒌薤白半夏汤;如果患者湿痰寒气交阻,则选择半夏厚朴汤;如果是饮犯胸胁或胸壁,就选择瓜蒌薤白桂枝汤。如果患者的慢性荨麻疹是午后夜间发疹,可以选择乌梅丸、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就是说当偏于寒热错杂的时候,偏于热选小柴胡汤,偏于寒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进行治疗。在临床上选择这几个处方,也是根据《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篇》当中“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这样一个理论或者是临床体会来选择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或者乌梅丸来进行治疗。

    在临床上还有这样一个体会,如果患者的慢性荨麻疹,动则汗出身痒,寒热均发,则选择玉屏风、桂枝龙骨牡蛎汤来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入疏风活血的药物如徐长卿、豨签草、透骨草、益母草、鸡血藤等,祛风为主选择前面3个药,需要活血选择益母草,需要养血选择鸡血藤。

    如果西医同道看到慢性荨麻疹,遍及全身,日久难愈,可以选择专方消风散,如果患者的体质壮实,建议加入生大黄5-10克,如果是体质稍虚弱,可以加入酒大黄5-10克,同时加入截风要药乌梢蛇20-30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体质偏热,个人习惯选择温清饮,气血不足选择八珍汤。在选择温清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如果看到舌质红绛,温清饮里面可以选择生地;如果是舌苔厚腻,温清饮里面选择用熟地。但是胆碱能荨麻疹,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加入骨碎补、露蜂房15-20克,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如果起效慢的,偏于热症或者是患者体质比较偏热的,除了选择温清饮外,可以加石膏;如果体质偏寒,可以加细辛以辛散,都可以起效。

  物理性荨麻疹,可以选择补阳还五汤,或者是复元活血汤,两个处方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前方是以气虚血瘀为主,后方气滞血瘀为主,可以再加入桂枝汤的桂枝20g、白芍20g,再加上葛根30g提高临床疗效。

    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当中,个人还有一个粗浅的体会,就是根据《金匮要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温潜法,以及风引汤的寒潜法,分别选择潜阳封髓丹和三才封髓丹来进行加减。

    另外,对于久治不愈的荨麻疹,如果从六经辨证细化的这个角度,可以考虑开阖枢的功能。从六经辨证和脏腑用药,也是可以考虑的思路,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可以选择一些动物类的药物,比如说截风要药乌梢蛇,养血息风选择阿胶和鹿角霜,息风止痒可以选择全虫和僵蚕,凉血解毒选择水牛角、生玳瑁,解诸疮毒的外而皮肤,内而脏腑的可以选择蜈蚣。

验案分享

验案一

    患者刘某,病史10年,每遇冷即发,冬重夏轻,全身泛发,瘙痒剧烈,颇为痛苦,因为痒睡眠特别的不好,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左右寸脉短。我们根据《金匮要略》“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的理论,我就选择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上潜镇的龙骨和牡蛎各20克,加上升散的升麻、丹皮各15克,以及虫类药蝉蜕5克,两日一剂,给予三剂。二诊时患者复诊说,吃完药以后,并未再发荨麻疹,风团没有,瘙痒消失。二诊时,看他的舌象,舌苔根微腻,脉弦细,所以守上方再加土茯苓30g收工。

验案二

    女性患者,慢性荨麻疹发作4年,遇冷风或者冷水即全身发风团,瘙痒剧烈,而又不喜饮水,大便干燥,小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尺脉沉细无力。根据《素问》“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看到该患者是属于水火失调、火衰水盛的这样一种慢性荨麻疹,基于上述理论,给予黄芪建中汤:桂枝30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25g、大枣12枚、黄芪45g。


    最后,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所讲的主要内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首先从病因病机方面,我们要考虑外源性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和饮食不节,内源性的病因,一定要考虑脏腑失调、正气不足和六经郁热。治则治法要考虑扶正固表、调理肠胃、活血疏风、祛邪而不伤正。从六经辨证来讲,我们可以见到太阳阳明经证、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中风表虚证、太阳少阴证、太阴少阴证以及阳明太阳脾虚证。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技巧有两点,第一点是学习经典,第二点是应用经典。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在分享的过程当中肯定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