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七十二沽”

 汐钰文艺范 2020-06-22
天津人有句老话:“海河七十二弯,天津七十二沽。”海河的弯确实不少,但是否有七十二道,本人未加调查考证,无法断言。即使有,也已时过境迁。据称从1902年至1927年,以海河治本为主,进行堵塞支流并先后六次裁弯取直,取直后总共缩短河道26.34公里,海河的弯减少了许多。比如当年的挂甲寺本在河东,竟“跑”到了河西;三岔口由今天的狮子林桥“移”到了金钢桥附近;津南区咸水沽在海河故道上修建了公园;东丽区的东嘴现有两条河道,两河中间形成一岛,此岛将开辟为旅游点……这都是海河裁弯取直后造成的结果。但老俗话既已留给后人,我们也不妨这样讲,好在这也是一段历史。

  所谓七十二沽,倒是有些讲头。据传说,汉朝时期,天津一带刚刚退海,遍地沼泽,地势低洼,常年一片汪洋。外地迁来居民,三家五舍聚居高地,并多靠熬盐、贩盐、捕鱼、卖草、种苇过活。因水产丰富,生活能维持,遂使居民渐多结成村落。这些村落除沽水和运河沿岸的丁字沽、西沽、东沽(今东窑洼)、三岔沽(三岔河口)、大直沽、小直沽(今东门外)之外,大多没有名字。旧时天津城内鼓楼上的楹联有句:“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以七十二沽来概括天津的全“境”。《重修天津府志》引《新县志》谓:“七十二沽,在县才二十一,从西潞河名也,西潞河一名西沽河;在宝坻者二十九,在宁河者二十二,从东潞河名也,东潞河一名东沽河。”《津门杂记》卷上谓:“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实只有二十一沽……余则在宝坻、宁河两县城内。”

  但是据统计,按照旧时的行政区划,天津市区、近郊以及宝坻县、宁河县、蓟县、玉田县、丰润县等地,共八十沽。所谓七十二之数,不能理解为实数。它与“蓟州七十二寨”“天津七十二屯”“武清七十二营”等,同属象征性数字。

  天津素有水乡泽园之称。清人诗句“天津之水连北溟,七十二沽漩洄汀”(朱彝尊),“七十二沽花共水,一般风味小江南”(华长卿),“七十二沽秋水阔,夕阳争放打鱼船”(李符清),“迢迢七十二沽西,岸上飞花逐马蹄”(沈莹川),便是当年对天津景物的生动刻画。沽,当是河边的聚落,带沽的村落必有水。

  在天津,除了“沽”的叫法,还有“洼”“淀”“港”等,也都靠近河塘或其本身就是水塘洼地,如团泊洼、塌河淀、双港等。“港”如果用于坑名或地名,天津人都念作jiǎng,不读gǎng,包括蓟州区的“小港”。但大港例外。旧时天津邻里间相互问候,如有人说:“二嫂子,今天你吃的嘛饭啊?”答:“港梭鱼啊!”或“港虾钱儿啊!”这港梭鱼、港虾钱儿都是从港里捞上来的,天津人都读作jiǎng。至于“沽”,一般都念作gū,如西沽、葛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