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兰博2000 2020-06-22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概念:

人生观:三个方面,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态度。通俗地说就是你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北宋时期理学创始人张载的人生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北宋理学家张载

王阳明十一岁的时候问私塾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王阳明:“我认为不是这样,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老师嘲笑着告诉了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回到家中王华问王阳明;“听说你要做圣贤?你懂什么是圣贤?”

王阳明用张载这四句话回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

王阳明这样教育弟子

对弟子王阳明这样说:

“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

“人人心中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自信

每个人心里面都住着一位圣贤,这圣贤就是自己的良知。认识自己良知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迷茫和苦痛。这种迷茫和苦痛就是外界的一些事物遮住了本真的心,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找良知的过程是漫长而苦恼的。所以自己要常常自省,反思。找到了那颗本真的心,也就是找到了自信。

自信不是居高自傲、高高在上。而是用平等的心去感化他人。用人人平等的态度去与他人解惑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人人心中有圣贤

自尊

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也不敢以为非也。”

每个人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就是孔子所说的话也要有是非判断的心。不要被传统的权威所左右。要独立自主,要有分辨是非对错的心,要本心一致,以我的良知是非为是非。独立的意识来源于我们本真的心,也就是良知。自主的意识来源于判断是非后坚定的信念和自我判定是非对错后的肯定,也就是心即理。

有了自尊要懂得否定,否定是创新的源头。立志于一心一意做事。

不虚饰、不藏隐、照本心(良知)率直地行动就算成功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独立自主

无畏

树立了独立的意识,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扬独立自主的精神。就要与违背良知的事情据理抗争。遇到强迫自己意志的时候要无所畏惧的反抗。遇到违背天理的事情要敢于抗争。为自己抗争时,也是为别人在抗争。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无畏

不过度,不执着

“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的七情,是从良知发出来的,也要用自己的良知去控制这种情感。

每个人都有七情,但不能过度。

情感当中,过分的执着就是逆情。用弟子陆澄儿子病危悲伤的例子。听到这种消息人的感情都会有波动,伤心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过度。如果听到消息哭天抢地,绝食绝饮就过分的表达了情感也就是立异。听到儿子病危的消息不放在心上,没事发生一样,终日歌舞升平,这又是不对的,这是逆情。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中和情感,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不过度,不执着

不器

孔子有一天问他的几个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赤,曾皙,“你们的人生志向是什么?”

子路:“一个国家,拥有一千兵车,经常受到外国侵扰的话,让我来治理,三年就会人人英勇善战,还会懂做人的道理。”

冉求:“纵横六七十里的国家,三年我会让百姓富足”

公西赤:“不敢夸口,只愿学习,在会盟中做一个小小赞礼的人。”

曾皙:“愿在沂河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儿歌返回。”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不器

给自己的人生立定志向,善于利用自己的才能,在适合的领域发挥独特才干,这是好事。

但要定一个规矩,适中的规矩,像流水一样因时制宜,随时应变

不被习气所染

也就是不要被不良习气所染,遮住了本真的内心。从而失去了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良知被遮盖了就会产生善恶的意,有了意就有了恶的念头。

生活里总是遇见很多的客套和虚伪的道理,为争夺利益不择手段,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习气,这是良知的蒙蔽,导致善也被蒙蔽。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生观——浅谈心得(二)

不染不良习气

摆正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自信,自尊,无畏。丢掉不良习气。找对位置,摆正心态,树立信心。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首要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