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之《三十世家·留侯世家》原文+翻译(分段)(全)

 月落孤城 2020-06-22

【原文】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译文】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国国相的缘故。

【原文】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译文】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侍从的车辆。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捉拿贼人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原文】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译文】张良曾经有空时悠闲地漫步在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强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长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它,笑着离开了。张良特别惊讶,一直注视着老人(的身影离去)。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小孩子值得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因而觉得这件事很奇怪,长跪着说:“好。”五天后的天刚亮,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相约,(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点儿(来)相会。”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后到了,为什么呢?”老人离去,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成功。十三年后小孩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别的话,(从此)也没有见到(他)。天明时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很奇特,经常学习、诵读它。

【原文】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译文】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原文】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译文】十年以后,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追随他,路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给沛公讲说《太公兵法》,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追随了沛公,没有去见景驹。

【原文】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译文】等到沛公到了薛县,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说:“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代,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多增加同盟者。”项梁派张良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和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池,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原文】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彊,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译文】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池,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命令韩王成留守在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下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用利益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粮食,在各个山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命令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想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攻打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服从。(士兵)不服从必定危险,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兵终于彻底战败。(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原文】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译文】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想要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不行德政,所以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替天下除去凶残暴虐的人,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从樊哙的话。”沛公于是回军驻扎在霸上。

【原文】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後解,语在项羽事中。
   
【译文】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奔到沛公的军营,私下见到张良,想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替韩王陪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详尽地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无知的小人教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统治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确实不能。现在这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来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寿,(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和解了,情况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原文】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襃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译文】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献给了项伯。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让(他代自己)请求汉中土地。项王就答应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土地。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心思,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汉王)就让张良回去了。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栈道。

【原文】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译文】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劝项王说:“汉王烧断了栈道,没有返回的心思了。”于是把齐王田荣反叛的书信告诉给项王。项王由此没有担忧西边汉王,而是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原文】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译文】项王始终不肯让韩王回(韩国去),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回到汉王(那里),汉王也已回军平定三秦地区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返回。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想贡献出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不要了,谁可以和我一起建功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楚国。这两个人可以立即利用。汉军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贡献出这些土地,把它们献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叛,(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国。而最终击败楚军的,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原文】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译文】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大臣,时时跟随汉王。

【原文】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後,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後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原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译文】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紧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恐慌担忧,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略讨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他们)全都接受了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激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仰慕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恩德道义的施行后,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

【原文】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後,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彊,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译文】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客)人为我谋划削弱楚国的势力。”把郦食其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良),说:“在你看来(这事)怎么样?”张良说:“谁替陛下谋划的这个计策?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算计(一下)。”(接着)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在杞国,(那是)估计能制桀于死命。现在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在宋国,(那是)估计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门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发放巨桥粮食,散发鹿台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现在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放,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动用武力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不再用它们了。现在陛下能让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积聚(物资)。现在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物资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而且天下奔走四方的文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土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奔走四方的文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跟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的地方),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况且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果真采用那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停止吃饭,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命令赶快销毁印信。

【原文】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
   
【译文】汉四年(前203),韩信攻下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大怒。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事情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原文】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译文】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约好(但)没有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事情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原文】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译文】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在营帐之中,决定在千里之外的胜利,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挑选齐国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皇上相会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有时料中,我希望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当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原文】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译文】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没有得以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天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是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呀。”皇上说:“天下即将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现在军官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足够一一封赏,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一生中的过失而被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一生中憎恨的,(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侮辱使我受窘。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被封赏,那么每人就坚信自己(能受封)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赶紧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喝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原文】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译文】刘敬劝高帝说:“建都关中。”皇上对此犹豫不决。左右的大臣都是关东地区的人,多数劝皇上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区域狭小,不过方圆几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的方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限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以)顺流而下,足可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观点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天起驾,向西定都关中。

【原文】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译文】留侯跟随高帝进入关中。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

【原文】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於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译文】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大臣多次进谏劝阻,没能改变高帝坚定不移的决心。吕后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想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困难危急之中,有幸采用了我的计谋。现在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用。”吕泽坚持要求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看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轻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守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乘车,再派善辩的人坚决地请求,(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时跟着入朝,让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来了,寄居在建成侯府中。

【原文】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彊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彊。’”於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於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彊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原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彊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译文】汉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有病,想派太子率兵前往攻打他。(这)四个人互相商议说:“(我们)之所以来,是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果)率兵,事情就危险了。”于是劝告建成侯说:“太子率兵(出战),(如果)有功,权位(也)不会高过太子;(如果)无功而返,从这以后就是遭受祸患了。再说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将,现在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没什么不同,(他们)都不肯(为太子)尽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们听说‘母亲受宠,孩子常常被抱’,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说‘终归不能让不像我的儿子居于爱子之上’,显然,赵王(取代)太子的位置是必定的了。您为什么不赶紧请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很会用兵,现在的各位将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却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没有不同,没有人肯被(太子)调用,而且(如果)让黥布听说这个情况,就(会)大张旗鼓地西进了。皇上虽然患病,(还可以)勉强地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辛苦,为了妻儿还是要奋发自强。’”于是吕泽立即在当夜会见吕后,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按四个人的意思。皇上说:“我就想到这小子本来就不能派遣,你老子自己去吧。”于是皇上亲自带兵东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强起来,送到曲邮,见到皇上说:“我本应跟从,(但)病得厉害。楚地人马强劲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地人争高低。”又趁机规劝皇上说:“让太子做将军,监督关中的军队吧。”皇上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躺着教导太子。”这时叔孙通做太傅,留侯负责少傅工作。

【原文】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译文】汉十二年(前195),皇上跟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得更加严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陈述,死命力争太子位。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仍想更换太子。等到宴会的时候,摆酒,太子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年龄都已八十多岁,胡子眉毛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对他们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答话,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己跟随我儿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维护气节,不愿受辱,所以害怕而逃躲。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去死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在我死后教导辅佐太子吧。”

【原文】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译文】四个人敬酒祝福完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那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动摇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泣,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四海翱翔。四海翱翔,无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使用!”(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的作用。

【原文】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穀,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译文】留侯跟随皇上进攻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妙计,以及(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悠闲舒缓地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于不是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不加记载。留侯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财产,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现在凭借三寸之舌作了帝王老师,封邑万户,位在列侯,这是平民的极致,对(我)张良(已经)足够了。我愿放弃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云游。”(张良)于是学辟谷术,施行道引轻身法。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像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为什么让自己受苦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进食。

【原文】後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
   
【译文】八年以后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原文】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後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译文】张子房当初在下邳桥上遇见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丈,在别后十三年他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黄石。每逢上坟以及冬夏节日祭祀黄石。
   

【原文】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

【译文】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前175)因犯了不敬之罪,封国被废除。

【原文】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筴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译文】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难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时时在这时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在营帐之中,决定在千里之外的胜利,我比不了子房。”我原以为这个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子羽的评价上就错了。”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