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其形象特点可以归纳为九似: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龙的原型到底是什么?来源于什么?“龙的传人”传承的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各位读者一一解答。 龙字本原应为“龍”,古人造字,象形象义,字中就包含了事物、包含了方法、包含了价值观等等。分解龍字可知: 立:上一点为无极,即“无”的状态,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中间亮点为阴阳二气,用以体现天地生成、阴阳交感之道。 月:指月亮,为何月字中间为两横?只因乾卦九二爻时,才“见龙在田”,才看得见月亮。龙在《周易》中实质是指月亮,并非指人或事。 卜:指立杆见影测定天时天象。 己: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说:“坎戊月精,离己日光”,用己来代表太阳。龍字里的“己”即是太阳的意思。 三:代表“三才之道”,在数术中,有人说“三才”指天地人,其实,“三才”本身是指太阳、月亮、地球,“三才之道”即是指黄道、白道、赤道。 龍字所要表达的意义是通过卜来测定月亮与太阳的时差,这个时差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就是公历与阴历的时差。 我们的先祖是崇尚科学的,我们的文化是内敛修己的,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和谐共存和顺应天时,所谓“龙的传人”,是指我们是效法天地、顺应天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并不是以龙这种神话动物为图腾和信仰,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更不是把龙作为一种生殖器崇拜!所以现在您知道什么是真“龙”了吗? 关注我们,领略更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