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灵隐十日

 国际诗歌网 2020-06-22

灵隐十日

杨启刚

佛家是讲究善缘的。万事都是一个缘字。

如果不是一位写作者,我想,这辈子肯定是不会与佛离得如此之近。假设也会有其它的机缘,但那也肯定也仅仅只是匆匆的走马观花,浮光一掠罢了。

我要说的是杭州的灵隐禅寺。江南四月暮春时节,有幸得到去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创作之家”休假的机缘,得以在这座被丛林围抱的千年古刹小住十日,这也是浮生中的一大幸事。

早年看佛书,佛家说一切皆有因果。在滚滚凡尘中几十年,看过了人生的种种际遇,莫不如此。白日里,灵隐寺的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香火弥漫,障显了它作为江南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华人的朝圣,其中还不乏国际友人的朝拜。实际上,佛教是没有国界的。凡是到杭州游山玩水的,除了西湖,第二站首选的就是灵隐寺了。

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的灵隐寺,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它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建筑是物化的记忆,是人类沧桑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积淀。站在灵隐寺前,我得到的不仅是美学的满足,还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看见历史的痕迹和人类的憧憬。

时光回溯千年,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的灵隐寺,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任杭州知事时,政暇之际,常到灵隐寺休闲赋诗,写下了许多有关灵隐寺的诗句,其中《留题灵隐寺方丈》一诗,描绘了当时灵隐寺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的寺庙盛况:“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可以想见,灵隐寺在那时的空前旺盛。

在近代,军阀混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灵隐同样成为民众朝圣的福地。我们在灵隐寺旁的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孟庄”小住十日时,要进城到杭州的市中心,乘坐的是K7路灵隐至城站火车站的公交车,而这K7路车则是杭州市1922年开通的杭州第一条城市公交线。九十一年的烟云,它见证了灵隐绵绵不断、生生不息的香火。灵隐寺以其灵气氤氲,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宏伟壮丽的殿宇建筑,秀美幽雅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白天的灵隐,给人一种浮华、喧嚣、热闹的印象,每天早晨七点半钟,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就开始出售门票,第一道飞来峰门票45元,再进入真正的灵隐寺内,门票30元,进灵隐寺,需要先进飞来峰景区;75元的门票仍然未能阻止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红尘中的男男女女,每天潮水一样涌进,又潮水一般退去。寺内香火鼎盛,虔诚的信徒、游客或香客点上高香,见佛便拜。金碧辉煌、栩栩如生、高大肃穆的佛像下,那些一脸虔诚跪伏在地的香客,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蝼蚁一般,这是我初见如此景象时,不由自主地凸现出来的感慨。

其实,信徒、香客或游客求佛的心愿,不外乎有四种:一是求平安,二是求发财,三是求升官,四是求生子。当然、还有其它的想法,如许愿的,赎罪的,种种心思不一而足。据说,灵隐求佛,是非常灵验的,求风得风,求雨见雨。我就看见一位二十多岁的瘦高小伙子,手提一大袋用旅行包装满的高香,见佛必拜,双手合十,喃喃有词,喃毕便双手奉上三炷香,磕上三个头,然后继续朝下一个大殿走去……还看到一对外国青年情侣,同样虔诚地跪在观音菩萨脚下,双手合十,长久不起,然后在大殿外的香炉上点上几根长香……

芸芸众生,都想要在佛的面前得到关注,得到照顾,甚至索取。而作为佛,它又如何能够满足得了众生不停的索要?而凡尘间的种种欲望,甚至千奇百怪的欲望,不是佛能够满足得了的。佛说,人生的欲望太多,所以要普度众生;与佛是否有缘,也是要看各自的修行和造化的。

更何况,只是从来都是红尘中的男女对佛许愿,不见佛与他们对话。佛是什么?佛不过是无形主宰红尘中的男女的意志,让他们心生敬畏的那一副副雕塑的面孔。谁真的见过佛现身,与他们对话了?

灵隐十日,我对白日里寺院里的香火盛景是印象不深的,大凡各地的佛教圣地,大抵莫不如此。实际上,在灵隐,除了真正的灵隐寺外,外面还有许许多多是值得游人和香客去看看的。它身旁的韬光寺,永福寺,天竺寺,佛学院,北高峰,甚至飞来峰石壁上的那些造像,以及寺门外在清澈的溪水中嬉戏自得其乐的乌龟和游鱼,嘉木异卉,清泉溪流,还有身挎单反镜机身着袈裟戴着眼镜的佛学院的学生,都很值得游历和咀嚼。

相对于白昼,我更喜欢灵隐寺的夜晚。当夕阳西下,一勾弯月升起,风清月明时,游人们像潮汐一样一浪一浪地退去,僧侣锁上大门,寺院归于平静。此刻,我才觉得,这才是灵隐寺本来的面目。这才是佛家本来讲究的“清静”二字。作为寺院,是僧人们出家修身养性的地方,既然都看透红尘了,对人世间的种种繁花是不屑的。在莲台的青灯之下,修炼的是一种心性。

因此,灵隐十日,我和妻子几乎都是选择晚餐后的傍晚到灵隐寺去的。我们小住的“孟庄”,离寺院仅是一条小溪之隔,小溪名叫碧溪,在这个处处被工业化污染的时代,仍然清澈见底,叮咚流淌如其名。溪流两岸是高大葱郁的树木,小溪上架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古石桥,名曰“白乐桥”,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杭州刺史时修建,所以得此名。从“孟庄”到寺院,也就二百米的短短距离。步行至寺院,只需四五分钟,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灵隐十日,我们有好几天,都是从傍晚散步到深夜。夜晚的灵隐寺,凭添了许些人间烟火。灵隐寺大门前的广场上,当地中老年妇女正在随着欢快的音乐,轻快地跳着广场舞。而寺院高大的墙外,仍然有三五位出售香烛的当地村民,点燃香烛,守着一些夜晚进香的游人或香客。在夜晚,仍然还会有一两个或四五个香客乘着夜色,来到寺院(但此时寺院大门已经紧闭),请来几支香烛,面对寺院紧闭的高大木门,虔诚地叩拜和许愿。那些夜色里燃烧的香烛,非常醒目,像一丛一丛通红的火焰,从远处凝视,有一种前世的恍惚,更有一种遁世的迷幻。夜里的寺院,很静,只有清澈的溪水还在轻声地流动,头上的弯月,在云层里,也是时隐时现。偶尔从身旁悄然走过的单身僧人,也是低眉顺眼缓缓悄声走过,直到拐弯走近禅房,我都还沉浸在他们长长的青衫影子中。这时的寺院,才显现出它本来的面貌,才显示了佛家本来的清寂和幽静……就像我在清晨八时,在大殿里旁观僧人们的早课,当那一声绵长的诵经声轻轻响起,那粘绵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让我立刻产生一种万念俱空的感觉,同时又生发出一种人生不过如此的想法,觉得人世间如果也就这样淡泊安详地度过,何尝也不是一种修行,也不是一种幸福呢。在大慈大悲的佛前,你的心也是向善的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辱悲欢,只不过是凡尘的羁绊而已。百年之后,什么都是身外之物,谁都会化为一捧泥土,长眠地下。

灵隐十日,让我如此地接近一座寺院,真实地看到僧人们身披袈裟,匆匆来到大殿签到后进行早课;看到他们在寺外小店里欢喜地购物,购买他们喜欢的苹果和香蕉,还有口香糖;还看到他们也会用手中的相机,熟练地拍摄自然的美景……

所有这些,都是以往我在其它寺院里所看不到的。因此,一个人,只有静静地停下来,坐下来,而不是匆匆的到此一游,走马观花,你就能够看到那些不为外人所知晓的,另一个真实的世界。

而如今浮躁的尘世,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走进禅寺的静夜里,真正地用心思索凡尘中的生活呢。

                                                                       图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花》《人民日报》等多种报刊,入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西部散文精选》《音乐这扇门——中国近现代名家音乐散文集》等多种散文选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蒙古文等文字对外推介。公开出版有散文集《一城灯火》等六部个人专著。主编公开出版有《新时期贵州都匀获奖文学作品精选》等七部文学作品选集。先后任贵州省都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都匀市新闻中心主任。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 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征稿启事

 “桂林杯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开始啦!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全国大赛旨在激励更多文学创作者,以美学眼光审视祖国大好河山,以真情实感抒情达意,挖掘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

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协办单位:

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东方旅游文化网          

广西旗袍研究会桂林分会

当代诗选刊

赞助单位:
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     

桂林市临桂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市百巨商贸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博海书香文化艺术有公司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勿用附件发送稿件,也不要重复投稿,电子投稿后,请不要再寄来纸稿。

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

联 系 人:何兰青    李平    李松云    丁红梅     戴三星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18296298816(李松云)   

13307736055(何兰青  桂林)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潘颂德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会长:袁仲权   曹 平
秘  书 长:李   平     戴三星     李松云


编委会成员:沈裕慎   李 平   戴三星    

梁全义    陈锦绵    蒲公英    王继伟   

何兰青   李汝保    朱超群     陈立琛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李剑青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仲   平陈湃(法国) 

东方武鸣 (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编辑:丁红梅    胡耀辉    周已雄
法律顾问:戴    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