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100个孩子里面就有1个患有这个病,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要警惕

 繁星1 2020-06-23

2岁多的贝贝(化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宝宝,每天精力充沛,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很难停下来,喜欢独自跑来跑去,常常让大人们跟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但就是这样一个“活泼”的宝宝,在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

“怎么会这样,贝贝这么活泼,怎么会是孤独症?”得知结果后的贝贝妈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带着贝贝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检查,最终医生的结论都是一致的,贝贝妈不得不接受现实。

后来,贝贝妈仔细回忆了贝贝的日常表现,这才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细节。贝贝虽然活泼好动,但不会说话,很少与人交流;在游乐场里满场跑,但只对玩具感兴趣,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贝贝也不会用手势动作表达,比如想要玩具时,他不会指着玩具说“要”,而是会拉着大人的手去拿;此外,贝贝几乎不与人目光对视,没有眼神交流,对家人呼喊他的名字,也经常是充耳不闻,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贝贝妈带着孩子来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专科进行评估和治疗,现在贝贝开始有了改变,可以安静地坐一会儿,目光对视也有所改善。目前,贝贝仍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儿童康复专科谢映副主任医师对孤独症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全称叫“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情有轻、中、重度之分。



孤独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




孩子患上孤独症该怎么办?


近20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孤独症患病率的估计达到1/54,中国现在的发病率约为1/100,患者已超千万,其中0到14岁的患儿达200余万。



谢映副主任医师介绍,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早期筛查与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若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许多患儿很可能在学龄期难以融入学校生活而影响学习成绩,甚至成年后仍不具备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怎么早期发现孤独症?


在美国的初级保健系统中,要求对18个月和24个月大儿童进行标准化孤独症筛查,同时进行持续的语言社交发育监测。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对孤独症的认识水平仍非常有限,严重影响患儿社交沟通等功能的恢复。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语言、社交、行为发育状况,当出现下列症状时需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科医生评估、筛查、追踪与干预。


           孤独症高危儿的早期症状
年龄          症状表现
6个月

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

9个月

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12个月

还不会咿呀学语,还不会做手势,譬如用手指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招手等。

16个月

还没有语言。

18个月

不会玩假装游戏。

24个月

·还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避免眼神交流,喜欢独处。
·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谈论自己的感受。
·说话迟和不会交流。
·反复重复单词或短语(模仿言语)。
·对问题给出不相关的答案(答非所问)。
·对一些细微的变化感到不安(坚持同一性)。
·有强迫性的兴趣(固执、刻板)。
·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拍手、上下跳跃、转圈、拔车轮、按开关、开关门)。
·对事物的声音、气味、味道、外观或感觉有不寻常的反应(喜欢闻、舔、咬东西,喜欢触摸、看广告、看LED灯、斜眼看东西等)。



孤独症的四大误区


忽视早期发病症状,以为“大了就能好”


父母最开始大都认为孩子只是说话迟、多动、不听话,以为随着年龄增长会改善,而没有及时就医,以至拖延至出现明显异常的行为才来就诊。

孤独症能用药物治愈


国内外权威孤独症诊疗指南均指出:到目前为止,针对孤独症的核心障碍(社交障碍)缺乏有效药物。只有合并自伤、攻击、自残、破坏等行为或严重的情绪问题或严重的睡眠问题以及极端多动时,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


若认为所有孤独症患者都是潜在的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在孤独症患者中,有着“学者”才能的人远不到10%,生活不能自理的倒不在少数。

永远不会好,没必要治疗


谢映副主任医师提醒,孤独症的早期康复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同样程度的孤独症患儿,是否接受规范的早期康复干预,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一个可能逐渐改善,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人生;另一个可能终生需要他人陪护。
 


孤独症如何康复治疗?


谢映副主任医师正在和患儿家属沟通

孤独症目前多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中医治疗、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孤独症患儿多伴有睡眠问题和胃肠问题,有证据表明,采用医传统小儿推拿、中医针灸疗法与心理行为治疗、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可明显提高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能力、语言、认知功能和改善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尤其在6岁以前都是治疗干预的黄金时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专科致力于儿童脑病康复,科室曾专程派人在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进修学习,团队专注于儿童语言、社交、情绪、行为、睡眠等问题,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评估与干预治疗。

开展的评估与治疗项目

一对一评估项目


●孤独症(自闭症)评估
●语言评估
●发育评估
●共患病评估:多动症
●孤独症宣教
治疗项目


●家长培训
●针灸疗法
●小儿推拿
●社交课、音乐游戏课、一对一个训课
●经颅磁治疗
●心理治疗
●行为干预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ICD-11)中文版的通知.国卫医发 [2018]52号.
[2]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


END



谢 映:副主任医师,脑病康复方向博士在读,中山大学附三院进修孤独症诊断、评估与治疗及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擅长孤独症的诊断评估与治疗;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训练指导。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供稿:湖南中医附一儿童康复专科

作者:谢映

图片来源:谢映、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杨楠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