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智睿策划营销 2020-06-23

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经营人。“利者,义之和也。”这句话来自《周易﹒本义》,说的是只有基本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景(“义”)这一出发点,企业对相关利益(“利”)的追求才能更持续、更长远。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更需要基于“利者,义之和也”这一原则来思考企业内外部的所有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从而构建起更为顺畅、高效的组织。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一切皆生意”这句话来集中阐述这一含义。这里的“一切”既包括企业外部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企业经营的核心

企业内外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监管机构、投资人等。要使得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互利关系,前提是彼此需要在建立共同思想、目标、原则的基础上,产生价值链、价值评价、价值分配。所谓“一切皆生意”,只有站在“一切皆生意”的角度来思考,才能明确企业内每一个部门(不论是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营销、售后等一线部门,还是财务、人事、行政等所谓传统的二线部门)的内外客户关系,找到每个部门的所有客户以及需要向客户交付的产品,从而明确该部门在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体系的价值定位。

所有管理者都要站在生意的设计、生意的发展、生意的交付、生意的提升这一条主线来开展工作。每一个管理者都要说清楚自己及其团队所经营的生意模式是什么。为此,我们每一个部门都需要用“外包”思维来思考自己的存在。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五步法识别

和动车一样,企业也需要有更多的部门承担“主动地驱动”的责任,但当前企业中多数部门却处在“被动地等待”的状态,大家都在等待领导、同事甚至客户布置任务,然后大家就开始“处理任务”、“交付任务”,如果没有接到任务,大家就会觉得很清闲,无所事事,这样的状态是不利于组织发展的。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内在驱动

作为生意的主体,每个部门都要站在“外包”的角度来反思自己:谁需要我们的存在?下一年度他还会和我们续单么?凭什么他还会续单?

企业发展需要不是仅仅依靠领导或业务部门来抓经营,而是所有部门都要考虑经营,因此各个部门都要具有这种“外包思维”,即各部门不要再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任务导向的、一般职能的事务性部门,而要把自己看作企业领导团队,为了实现战略而花钱雇来的、可以独立创造价值的外包企业。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生意模式-外包思维

前端业务部门通常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外包的观点,因为他们天然就具有了外包的特点,但是越往后端的部门越难以理解,研发部要把自己看作“研究所”,生产部要把自己看作“外包工厂”,人力资源部要把自己看作“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财务部将自己看作“财务咨询公司”。在这种思维之下,所有部门每年都要向最高管理层说清楚、道明白自己部门的价值,而且必须用逻辑的、量化的指标,不然不会得到认可,来年也就不会再有外包的生意,公司可能会招来另外一家更发地外包公司来替代你。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生意模式-外包思维

既然部门负责人要将自己的部门视作外包团队,说需要回答清楚下表中所示的问题: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生意模式-外包思维

如果能说清楚上图表,说明这个部门的生意模式是清晰的;反之,如果就不清楚,就说明这个部门还没有说清楚自己的生意模式,或者该部门在公司的定位以及存在的价值是不清楚的。当一个部门负责人说不清楚职能生意的价值,就不要指望他人帮助你说清楚,到了年终分配奖金的时候,你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你的价值,通常被领导和其他部门“象征性”的分一些,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和团队成员得不到工作的尊严。

企业内部价值链可以分为两类:经营价值链(交付对象一般是下一道工序)和管理价值链(交付对象一般是老板或直属领导)。不同的外部价值链会带来不同内部价值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典型的价值链公式可以说明。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价值链经典公式

经营价值链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共同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能,每一项价值创造职能都会形成该部门的一条价值链。经营价值链分析涉及中层管理者“好不好”的问题,要理清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围绕管理价值链,我们先问四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企业中管理者有价值吗?(各级管理者价值分别是什么?)

2、管理者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管理者的价值在哪里?)

3、如何证明管理者的价值?(如何评价管理者?)

4、管理者是如何带团队?(管理者带团队是否计算价值?梯队人才建设如何有效评估?)

那么管理者的生意模式是什么呢?CEO的客户是董事长,交付的产品为“合格的部门数”,那董事长管理的生意是什么呢?董事长管理生意的客户为董事会,交付的产品为“合格的CEO”。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管理者的生意模式

经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管理服务经营,因为经营目的,管理是达成经营目的手段,因此,经营强调持续创新,而管理更强调稳步匹配。经营和管理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管理者首先要迈出的是“经营”这条腿,重要的是“管理”这条腿需要能够跟上。那么,这两类价值链的生意模式如何描述呢?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管理和经营价值链

很多企业会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在某个行业中发展很多年,业务却多年没有突破,被一个个的后辈超越。究其原因,多体现在经营和管理两条腿不够协调上,要么是重经营轻管理,要么是重管理轻经营。与管理者不懂业务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管理者不仅管理人员,业务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建立标准,进行评估。即无标准,不评估;无评估,不管理。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无标准,不评估。

如何设计部门的生意呢?

从外包思维的角度出发,每个部门都可以是生意的主体,基于战略的需要,规划自己部门的生意结果,就成了部门的战略发展目标。一个部门往往有多个生意,通常都是按照业务线或职能线来划分。业务部门会有多个业务线,可以按照产品、客户、区域、销售形式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业务线会成为该业务部门的多个生意;职能部门将按照职能线来划分,比如人力资源部就会拥有招聘、培训、绩效等多个职能,所以人力资源部将拥有招聘、培训和绩效三个生意

管理的逻辑:“一切皆生意”,运用“外包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行政人事部的生意模式

既然拥有“一切皆生意”的思维,就需要想清楚自己的交付结果。正如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对绩效负责,也就是要对绩效结果负责。那么谁是绩效评价的主导者呢?简单一句话:对价值结果负责的部门拥有绩效评价权。

从发展源头来看,绩效最早来自体育界。比如说NBA球员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这几个数据:上场时间、助攻、抢断、篮板、投篮命中等,即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指标的表现。最有争议的是传球,是否给绩效奖金?有效的传球,即进球了,叫“助攻”,助攻是有奖励的;无效的传球,叫训练,是没有奖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