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红茶走向世界的历史考究(二):中国红茶是如何流向海外的?

 茶痴周 2020-06-23
              初期对外贸易
  据《汉书》记录,西汉昭帝刘弗陵时(公元前86-公元前74年),乐浪郡海外的倭人(在日本)分立百余小国,通过乐浪与中国接触,中国茶汉朝就已传入日本。
  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
  唐时,自广州至波斯湾,当时茶叶是商买商卖,商人必然大量输出。
  五代时(907-960),海上交通逐渐发展,外销商品有陶器、铜铁、茶叶。
  《宋史﹒本纪》说,淳化三年(992),印度尼西亚遣史来华,两国发生贸易,中国输出丝织品、茶叶、陶器等。
  元祐二年(1087)广州、明州等设立市舶司,管理外货海舶,我国茶叶为主要输出品之一。
  靖康元年(1126),金陷汴京(开封),西北茶市起了很大变化,茶法不得不改为商买商销。因此,茶叶大量运销海外。
  朱元璋洪武初年,设广州(通南洋)、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三处市舶司,专管贡船来往贸易,琉球称茶叶为“扎”。
  侨销推进外销红茶
  元灭南宋(1279)后,宋朝遗民、劳动人们等纷纷渡海到南洋谋生,茶叶也随之在南洋大量出现。
  15世纪初期,郑和七次出使亚非各国,茶叶输出也更大。
  16世纪末(明末)至17世纪中(清初),海盗猖獗,顺治十二年(1655)实行海禁,茶叶侨销受阻。
  1727年雍正五年,南洋贸易逐步恢复,海运货物主要是粗陶器、茶叶等。
  18世纪末,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茶叶兴起。
  19世纪中期,中国茶叶出口数量时多时少。
  到20世纪初,逐渐趋于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