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对待“专家意见”的一种态度

 yzsr273 2020-06-23

 卓杰

邀请专家参与各级各类志书的评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志书评审的一个主要环节。所邀请的专家,必定是大家普遍公认的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一般来讲也是多年从事志书编纂具体工作的人。

这样的专家提出的志书修改意见,我认为大多数应该是正确的,应该被采纳。然而,似乎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一些参与修志的同志对邀请来的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并不十分友好,似乎其第一反应不是学习而是排斥。

客观来讲,邀请来评审的专家很多并没有参与一地修志的全过程,有些在评审之前或许也存在没有十分细致阅读的情况,因此,存在有些意见不一定符合地情,不一定契合志情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专家意见大部分都能实事求是反映志书在编纂上的不足,尤其是体例规范等方面的。试想,如果真的名实不符,那么邀请专家参与评审指导的业界规则也不会生存下去。况且,我们不是要求所有的专家意见都必须采纳,哪怕专家意见是对的,而志书编纂方坚持的理由也并没有明显错讹,那么也不一定非要采纳,所以想来很多专家在提出意见的同时,十分客气地说“仅供参考”的话语并不只是客套话。

我了解一部分同志排斥心态的缘由。有的同志是部类主笔,对于自己辛辛苦苦编纂成文的部分,有一定的感情,像是从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样,不愿意动手删减。有的同志觉得自己并不比邀请来的专家差,某些方面可能更优,心里或许不服气。也有的同志认为,专家的意见修改起来麻烦,一动就是“大手术”,伤筋动骨也许还吃力不讨好。如此种种。

如何对待“专家意见”,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编纂方的气度和心态。志书评审,特别是初审,原本就是用来“挑刺”的,记得有位修志老同志说过“志书出版前要把他当棵草,志书出版后要当块宝”,出版前说好话无助于志书的进步。评审之后,专家们的意见不会有专人来盯着修改,采纳与否可能就在编纂方的一念之间。所谓“老师在与不在是否一个样”就全凭编纂方的态度了。能够接受不同意见,或者无则加勉的,方为大气。不可否认,我们有些同志是“在民间的高手”,其业务水平确实不一般,也可能存在比邀请来的专家更高的可能性,这就考验参与修志的同志的虚心和耐心了。其实,反倒是这样的同志我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一般来说,水平越高,姿态就越低,态度就越谦和,这是真理。无论是谁提出的意见建议,必须先抱着学习的态度诚恳对待。几年甚至十几年磨一志,我们要始终抱着对志书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好每一关,千万不能临了却剩下一笔糊涂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