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都“洋人街”——西摩路

 hyd129 2020-06-23


#各位超级行粉丝年中大大大福利来袭#

凡5月、6月累计购买两场以上(含两场)超级行城市漫步产品,前25名将获赠一场由邬达克设计的铜仁路上“绿房子”入内参观公益导览,兑换时间7月,具体行走时间另行通知。本活动解释权归超级行所有。

原名西摩路(Seymour Road)的陕西北路,筑成于1914年,1943年更名为祁门路,1946年改名陕西北路,并沿用至今。西摩路在上海算不上大马路,但是名气很响,曾经有一种说法,称它为上海的“洋人街”,类似于美国的“唐人街”。

不同于霞飞路、静安寺那样单一的商业化市场化,也不同于西区虹桥那种外籍洋大班集居区那般贵族气,西摩路上的洋气,是一种为了一宿两餐奔波劳碌的生活化的洋气。在这里,这些离乡飘洋来上海的外国人在这里竭力营造出一个相近他们自己生活兴趣、习惯的社区街坊。所以西摩路的洋气,很有点龙蛇混杂、红尘浊浪的味道。

西摩路自筑成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上海的高档居民区,除了外国侨民,还有不少社会名流汇聚于此,因此这里还云集了宋家老宅、荣宗敬旧居、马勒住宅、西摩会堂等20多处名人旧居、名校名店和教堂会堂,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浓缩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积淀,所以还有“一条西摩路,半部近代史”之称。

城市文化走读

——魔都“洋人街”西摩路


感谢关注本路线,目前因为疫情原因,路线中原可进入的点,目前不开放或团队无法进入的,我们将在外部停留并进行讲解,请知悉。

荣宅

荣宅自从被“普拉达(PRADA)'接手修复之后,这几年在上海滩老洋房界可以说得上是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关于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在上海的茂新、福新、申新三大系统21家面粉、棉纱工厂的兴衰起伏,以及抗战胜利后震动上海的荣德生绑架案,这故事讲起来真的是很长了,估计拍出来怎么也得是个50集的连续剧。这次让我们就让另辟蹊径,说说这幢豪宅的真实来历和前主人身份之谜。

平安大楼

曾经的“平安大戏院”所在地,是张爱玲最爱去的一家电影院,通过张爱玲的描述,它数十年前的样貌仍清晰可见。“全市唯一的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的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

在《色戒》里,女主人公王佳芝放走老易后,在平安电影院前上了一辆三轮车,就此一去不复返,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平安大楼的历史仍在继续。

宋家老宅

这幢被“戗篱笆”围的严严实实的房子被称为“宋家老宅”。宋氏姐妹的父亲宋嘉树1918年去世后,他们的母亲倪桂珍搬到了这里。搬过来的时候,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已经各自成家,各有居所。只有当时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还待字闺中的宋美龄与母亲和两个幼弟住在这里。宋美龄在这里出嫁,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雏形在此诞生。

许崇智旧居

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不少,许崇智有幸正是其中之一,从广东省政府主席到上海做“寓公”,他一生走过最长的路可能就是“三弟”蒋介石的套路。

何东住宅

著名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早期作品。香港首富的古典豪宅。

太平花园

建造于1910年至1912年期间,属高级住宅区,住户均为犹太中产富裕家庭。

西摩会堂

是目前在上海现存时间最早、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的一间犹太犹太教会堂。2011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宣布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当然还有令人永远充满惊喜的彩蛋!






【主理人】

薛逢佳

80后老母亲、年轻的“老上海”

生过煤炉、到“老虎灶”打过开水

年少轻狂时也曾觉得世界很大要去看看

可是异国求学的岁月里哪怕住进城堡

午夜梦回依旧仿佛在那幢出生长大的老式洋房

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闲暇之余常常叩街问巷

探寻那些藏在围墙里、铁门后

梧桐树影中鲜为人知的过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