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我们一直在城市打卡, 是否打开了城市? 城市可有古可考?城市之于中国,按学术界探讨,已有四千年一说六千年的历史。战国,已有“置社有市之邑”,也就是指城市。中国现代城市的概念,是由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而形成的较大居民点。这里的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这一概念而言,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于文化中心。 当下的“城市考古”,结合了大众的参与度与历史考据的专业度,提倡每个市民、每位游客都可以在城市阅读和城市行走之中,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内涵。我们在忙于去网红点打卡之际,是否真的打开了网红点的那扇门?了解到门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上海文化,是以红色文化为亮色,江南文化为底色,海派文化为特色。海派城市考古,就是专指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里,对于上海都市、人文、建筑,以及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开发。让我们从不同视角探寻多维度的城市空间,呈现百余年来上海城市发展的足迹与内涵。 跟着我们,先预习一下“海派城市考古”的地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展示咨询中心 走过路过陕西北路近新闸路口,会看到一家家鳞次栉比的咖啡店和餐厅,中间夹着一间有着落地大玻璃窗,仿佛也是咖啡店的地方——与众不同的是,这家店门口竖着一块方形的木牌,上面刻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上海陕西北路”。 这里,就是上海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马路,在上海只有三条,另外两条是多伦路与武康路。陕西北路是上海仅有的为了一条路设立一个咨询中心的所在地。此中缘由,要听这里的“掌柜”吴斐娓娓道来。 从房产企划到“吴掌柜”
吴斐最初与陕西北路结缘,是因为离开媒体后,投身了房产企划,专为开发一个城区、如何配套建设出谋划策。因而,她其实是受邀前来了解陕西北路,看看如何挖掘其历史文脉并以当代城区改建的方式,并加以创意呈现的。 陕西北路原名西摩路,北到新闸路,南至巨鹿路,短短近千米的路段,云集了宋家老宅、荣宗敬旧居、马勒住宅、西摩会堂等20多处名人旧居。如今的金鹰商场,以前是西摩菜场,是当年老外买菜的地方,连卖菜的小贩都会说英文。 陕西北路成功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后,遇到一个问题——不是所有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名人旧居,都能向公众开放。于是,2013年起,在陕西北路600号设立了展示咨询中心——这个中心的规划与格局,正是吴斐的理念。 让陕西北路以城区为范围改建的工事太过浩大且未必适合,但设立一个展示咨询中心倒是能满足市民好奇。于是,吴斐的工作就改为设计一个兼具讲座、画廊、视频播放等多功能的展示咨询中心。这对她而言,简直小菜一碟。完工后,政府干脆邀约她就地坐镇。一下子从奔波四方到坐镇一方,当时她也觉得自己不妨换种节奏。因而,就此落地生根,成为“吴掌柜”。 一楼展历史 二楼谈网文 几张桌子,一圈椅子,一楼的咖啡座初具规模,一面墙上全被书本包围,且是文汇出版社的专区。这里有不少讲述老上海历史、建筑、马路和故事的书籍,还能免费拿取陕西北路介绍图册。二楼可兼做展厅,墙上挂画,也可作为讲座场地——网文讲坛,就常设于此。 2016年10月起,这里每月邀请一位网络作家前来举办讲座,并进行网络直播。每次讲座的主题都颇为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有“不管什么时代,永远幻想未来”的科幻文学专场,有“无处不在的悬疑”小说家独白。 由市作协、静安区文旅局共同发起,上海网络作协主办的网文讲坛,在去年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举行了“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入选作品创作谈。入选的百部精品中,既有反映实现中国梦伟大历程的宏大题材作品,如《大江东去》《复兴之路》等,也有书写各行各业的开拓者、探索者、劳动者的故事,如《朝阳警事》《橙红年代》《南方有乔木》等,还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太行血》《烽烟尽处》《后手》等。其中有七位作家也汇聚到网文讲坛,分享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理念…… 从网文作家到现实主义作品 陕西北路展示咨询中心365天每天都开门迎接任何对陕西北路和上海饶有兴致的任何人。每月一次的网文讲坛,则渐渐让“上天”的网文作者都“下地”——话题从最初的玄幻、科幻、魔幻各种“幻”,进入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 去年出版的《转角看见陕西北路》这本书,就是由吴斐策划,邀约三位网文作家创作的具有历史感、谍战元素、职场特征的都市纪实文学,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隐蔽战线工作者严惩叛徒的故事。绝妙的是——这几个故事的一大亮点,是融入了陕西北路的街区。主角是虚构的,但是配角都是真实历史人物……书的封面上一句话点题:“这个十字路口就像一个时代坐标,一百年的城市一眼可见。”
在这个神奇的专为一条街而设立的展示、咨询中心,可以一脚踏入历史,一脚踏入虚幻;一手触及老上海,一手面向新未来。 资料: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