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的人都建立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进步黑客 2021-05-24

回顾《The Next Decade in AI》,可译为《AI 的下一个十年》,其中有句:

建立一个系统——能将语言和知觉输入映射为认知模型,并不断发展和丰富认知模型——应该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高优先事项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认为建立一个以认知模型为核心的系统,应是人工智能的最高优先级。

我们个人也一样,想更快的成长,更好的适应环境,也须将建立和完善个人系统的优先级调至最高。

传统学习关注积累经验,或者说是积累数据。很多人说学习要系统,要成体系,但无论外部知识是多么系统,想转化成个人知识,就得拆成碎片,一点一点消化。

如果自身没有能整合这些知识的操作系统,学习始终都不可能是系统的,要系统也是别人的系统,放进脑子里不过是一堆固化的知识元件,难以灵活调用。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和人的差别,关键不在于数据量(掌握的知识元件并没有量级之差,比如数学考100分和59分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元件差异不大),而在于操作知识元件的系统。

系统的三种构件

生物学中对于系统的定义是:

系统是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任何系统都包括三种构件:组成要素,连接方式,功能或目标。这三者相互关联,各司其职,使系统稳定运行。

一、目标决定系统走向

从外形上不容易看到,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却是决定系统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连接至关重要

改变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改变它们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

三、要素可以替换

要素虽然是系统的主要构件,但单个要素的改变或替换并不能让系统发生很大变化。只要不触动系统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还会保持不变,或者只发生缓慢的变化。

注:关于系统的进一步理解可阅读大辉新书《直面不确定性》。

在设计和建构系统时,最难改变,最重要的先确定。那么设计系统的步骤依次是:

  1. 确定功能或目标

  2. 设计连接方式

  3. 配置系统要素

目标,关系,要素也是自上而下设计系统的三个层级,为方便记忆,我将这三个层级总结为「3P框架」:

  • Philosophy(理念)——哲理,公理,原理。理念决定系统走向。

  • Process(方法)——过程,工序,制度。方法规定系统路径。

  • Practice(实践)——行为,技术,工具。实践配置工具技术。

如果你读过《道德经》,可用「道法术器」理解,理念是道,方法是法,实践则是术和器。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有个金句:

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

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

意思是说问题能从系统结构层面解决,就不要建立制度。能用方法制度解决,就不要靠交流开会这样重复的实践。

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的生存哲学,是至高原则,如同公理系统中几条不可改变的初始公理,是第一性原理,其他方法和行动都由此推导而来。

我们选择了何种理念,就是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个公理系统通常包括:

使命,愿景,价值观活明白的人都有清晰使命和长期愿景

六类原则:

  1. 边界规则

  2. 优先规则

  3. 停止规则

  4. 操作规则

  5. 协调规则

  6. 时间规则

具体见:在复杂世界中野蛮生长的简单规则

公理系统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个人认为感性大于理性会让自己过的更幸福,比如人生至高意义是追求自由,就是一条感性理念。

方法

「方法」我们天天在讲,那什么是方法呢?越简单的,我们以为的常识越难解释,这些不言而明的词,如果去深究,就能发现一些更本质,更深刻的东西。

方法在各领域中的意思都有差别,既然这是一篇谈顶层设计的文章,我们就从哲学角度出发来看一下。哲学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等特征,也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在《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中对方法是这样定义的:

方法:决定一个主题的范围和界限,并确定在这个界限内可接受的获取真理的工作方式的准则,假定,程序和范例的组合。

由定义我们得到:

第一,任何一种方法,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其作用边界。

第二,一个有效的方法能让我们实现以前无法达成的目的。

第三,方法由三部分组成:

  • 目的:通过这个方法要达成是什么样的目的;

  • 目的的前提:在什么前提下达成目的,受何限制;

  • 达成目的的工作方式:由准则、假定、程序和范例组合而成。

第三部分可能是我们对方法的主要认识。

但方法还隐含着前面两点,即目的和前提。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先要确定理念,设定目的,第一个P(理念)没定下来,第二个P(方法)就是毫无方向,漫无目的。

我们学一种方法时,除了具体的工序步骤,也一定要明白这个方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在什么前提下有效,这才是方法的全部含义。

高手和初学者的区别不是对方法的熟练程度,高手的厉害之处在于既知道这个方法在什么条件下有效,还知道这个方法在什么前提下无效。

实践

前两层定确定后,实践是落地,执行具体动作。有意义的实践追求「三果」:

结果:完成任务

效果:比上次做有什么改进,提升幅度大小

成果:个人有没有成长。通过做这件事取得了什么进步。

建构系统的目的在于获得叠加效应,持续成长,加速成长,在实践中发展一套体系,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