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太多家长忽略的现在孩子最稀缺的能力——接纳平凡、应对挫折~

 晶晶ujwl864m7w 2020-06-23

文-节选自《父母的觉醒》(有删改)

著-沙法丽·萨巴瑞 | 译-王臻等 | 编-叮当

我们都很清楚,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一种很简单机械的工作,那么科技手段很快就会取代他的职务。所以,展望未来,我们会为孩子今后的生存状况担忧。我们告诉自己,如果他们不能功成名就,将会步履维艰地生活。

如果我们早早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该为了某项目标而努力,反而学业就会被捆绑住手脚,比如参加活动不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快乐,而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在所有这些行为当中,我们的焦点都是孩子将会怎么样,而不是他们目前怎么样。

如果我们将目光从未来转向当下,忘掉那些诸如“将来怎么办”的问题,就可以把孩子解放出来。他们就不必担心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或是表现如何,而可以在不受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与生活。

由于我们执着于结果,所以孩子也无法学会接纳平凡、应对失败和挫折。

在我女儿6岁时,有一次学校 开家长会,所有父母都得报名参加适合自己的会议时段。但我和丈夫都协调不开日程安排。起初我想:“孩子的老师会认为我不负责。”后来,我觉得没必要太介意老师会怎么看待我,甚至也没必要介意老师会怎么说女儿。我并不是说老师的意见无足轻重。毕竟,我们都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益良多,尤其是从同孩子密切相处的老师身上。

但最重要的是,身为母亲,我最了解女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我不需要通过了解她的数学、阅读、写作课程去了解她。我更关注她在生活中表现如何而不是她在学校里表现如何。我情愿多了解她在生活中的进展,其次才是学习上的进步。我最感兴趣的是,她是否善良而富有同情心、是否活泼而坚韧、是否幽默并擅长表达、是否率真又自然……我已经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到了她的这些特质。我知道,如果女儿做人是成功的,那么她也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步调处理好学业。在通盘考虑后,丈夫和我便坦然地同老师约定迟一些会面。

有位母亲向我透露,她很担心自己4岁的女儿发育滞后。因为尽管她一直辅助女儿使用便壶,但女儿夜里还是会将短裤弄湿。我安慰她别对此过于担心,并让她理解,孩子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或快或慢都是很正常的事。两周后,这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女儿进步很快,原来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她很兴奋地问我,是否该给女儿买个礼物。我答道:“当然。”除了口头表扬,附加的礼物对女儿的进步来说再好不过了。此外,她可以告诉女儿,当初她很担心,不过现在她很抱歉没有早点儿信任女儿,女儿做得很棒,不仅做得很好,而且态度从容又坚强。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孩子就会错过很多培养自尊心的机会。我们不应仅仅给他们买个礼物,并说:“干得好,这是奖品。”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告诉他们我们为他们表现出来的耐心、决心、勇气而自豪。当他们展现出了从容的行事态度,我们同样应该表示赞赏。他们会尊重自己的身体及其固有的节奏自然而然地进步、成长。如此一来,在学习上,孩子也会因为学习而感到愉快,而不再计较会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一位5岁的小男孩,白天时能够自己使用便壶,但晚上睡觉时就需要尿不湿。他的父亲虽然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不过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在儿子去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 这位父亲拿出一块尿不湿。此时,儿子宣布:“我不需要尿不湿!我长大了!我明天就要上学了!”从这天起,男孩晚上再也没尿过床。孩子开发出这样的能力,是我们所乐见的。

当孩子因为考试而焦虑,并向我们求助时,富有觉悟的处理方式不是同他们谈论如何应对考试,而是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情绪。我们需要安抚他们,让他们明白,成绩如何并不重要,享受学习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焦点转移到了学习内容和动力上,我们就等于给了孩子一张通行证,允许他们注重过程、拓展理解。而如果把焦点放在成绩上,我们就相当于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唯有结果才有意义。

我们都希望孩子不怕失败。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关注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关注他们当前的状态,他们恰恰会感到畏惧。

当我们为孩子报名入学或是收到他们的成绩报告单时,我们得记住,自己的身体语言、口吻、愉快或不愉快的表情都能反映出我们对孩子怀有怎样的期望。我们有没有透露出这样的讯息:只有高分才能博得我们的热烈反应,低分则不会?我们会不会流露出这样的意思:拿第一或得高分最能体现孩子的价值?

我12岁那年,每门功课都得了A。拿到报告单后,我兴奋地一路狂奔回家,投入了母亲的怀抱。母亲以她典型的庆祝方式与我共舞,一道享受快乐。我以为父亲也会同我们一起手舞足蹈、雀跃欢呼。但他却微笑着说:“得A很不错。不过更重要的是,你找到了最佳的学习方式。”我目瞪口果,肩膀也耸了起来。我母亲对他嘟嚷道:“你为什么就不能开心点儿,告诉她你也很高兴?”我当时很不理解父亲为何要如此扫兴。

直到我将近20岁时才理解父亲的话。这是他一贯的反应,不管我的成绩如何。即使我得了C他也样会说:“得C也不错。不过更重要的是,你找到了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我得到C的时候,他那平静的反应对我绝对是莫大的安慰!他用最微妙的方式告诉我,不必太执者于A或C,而应关注学习过程。

与此同时,我还从父亲身上学到,成功的感觉来自内心而非取决于外在的标准。我也发现,欣然接受学习任务是最重要的。由于父亲的态度明确——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重要,所以我从来不会对成绩单心怀恐惧。

由于父亲对我的成绩没有很高的期望,我也就没有任何负担,这不仅让我能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也让我的成绩常常超出自己的预期。

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会引发父母的焦虑。我们会担心,一旦没有了明确的期望,我们就会培养出缺乏动力的、懒惰的孩子。然而,僵化的标准却只能造就焦虑的孩子。如果我们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那么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就会萌发出来,自发地产生兴趣和动力。如此一来, 我们就在他们身上播下了热爱学习的种子,他们也就不会为了赢得我们的认同而去追求好成绩。他们响应的是自身的呼唤,满足的是自身的渴望;他们不会为了成功而成功,而会努力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我们需要教导孩子:不要专注于获得多少称赞或赢得多少荣誉。而要关注自己投入与付出了多少。生活总是能反映出我们的内心状态。孩子需要了解,家长也需要相信:内心世界的质量终将体现于他们的外部表现上。

END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