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云人的多彩梦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6-24
刊发日期:2020-06-23 语音阅读:

◇刘翼平

汇集扶贫力量,实现紫云梦想

                                         ———题记

紫云人是有梦想的。

他们的梦,说大了叫“中国梦”,说小点叫“通路梦”“通电梦”“通讯梦”“小康梦”,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要摆脱贫困,像山外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如今,这一连串的梦一个个实现了,让紫云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前些年及其更远的年代,紫云人都是拼着命离开大山,如今,紫云人逢人便热情地发出邀请:什么时候到我们紫云来玩一玩。

云里头的梯田

在摄影家的眼光里,紫云山里的塘家梯田美轮美奂。特别是九、十月,一块金灿灿的稻田耀眼地镶嵌在海拔1420多米的紫云山半山腰,深绿青翠、静谧古朴的原生态景象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游客们从六十多公里外的东安县城进山,翻过三道山冈,逐道爬高,那幅《塘家梯田图》,总是在游客头顶的云里头飘着、悬着,让人向往。塘家梯田不单是农作风光,还有古老的湘桂古道从这里穿过,这段古道就是当年陆定一写的《老山界》里的红军长征路,出了名的蜿蜒曲折、陡峭险峻。梯田里、古道旁还有两株一千多年的红豆杉,在百年木屋前后苍翠挺拔着,是植物史册里有名有姓的“红豆杉王“。高山、梯田、古道、老树,紫云风光真是美美共生,美不胜收。

对紫云人来说,今天呈现于世人面前的紫云之美,却意味着偏僻闭塞贫困艰辛之苦。在中国脱贫攻坚的花名册里,紫云村列在“深度贫困村”一栏里,全村17个组301户108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户55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50%以上。脱贫致富的大道上,有三只拦路虎。一是路虎,上世纪最好的路就是那条千年古道,本世纪初,才有简易公路通到山脚下。二是电虎,15年前才有外地人进村修了3座小水电站,结束煤油灯时代。三是地虎,少田无林,全村只有高山梯田旱土1111 亩,集体山林在1963年折价并入国有大庙口林场。建立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后,林木禁伐,收入逐年减少,山民守着绿水青山,为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

三虎挡道,由永州市政协主席牵头挂帅、市县3个后盾单位和镇村干部共87人组成结对帮扶大队伍,浑身使出三板斧:

完善基础设施,让组组通上水泥路,户户通上高压电,人人饮上自来水,丘丘稻田接上引水渠,部部手机联上4G网,五项全覆盖基础设施工程投入达到1164万元。

发展产业项目,养殖业、光伏业、蜂业、药材等产业项目同时并举,财政专项投入211万元,每一分钱都像孵化器一样为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施精准脱贫,易地搬迁64户218人、引导贫困对象外出务工210人、教育助学补贴359人次,小额扶贫贷款118户408人409万元,村里1.5万亩毛竹统筹经营利益分红人均1700元/年。扶贫政策一滴不漏地洒在每一位贫困户身上。

精准脱贫,紫气东来,三板斧砍出了紫云村的新面貌,带来了紫云人的新气象。

李正荣的表情包

百姓的表情是一张晴雨表,也是结对帮扶的路线图。从一个村民的表情变化,可以看到扶贫的进度与所取得的成绩。

2020年5月8日,在李正荣家红色的《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公示牌》下,挂上了一个用镀金相框装起来的金色《营业执照》。坐在这两块牌子下,53岁的李正荣给联系紫云村脱贫的永州市政协主席蒋善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了自己的五年脱贫史。

讲起贫困原因,李正荣一脸愁容,慢条斯理说出三大困难:少房缺地、无资金缺技术、因学致贫。扶贫前,自己与弟弟两家8口人,住在山顶上的两间旧木房里,山高路陡,少地无林,种养无门。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脱贫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他全家从山上9组搬到山下公路边,国家补助14万元,建好了100平方米的红砖房。

说到产业扶贫,李正荣沉稳细心,一口气算出了三笔经济账:毛竹产业脱贫垫底,大庙口林场将7.4万多亩生态公益林的补助全部返回老百姓,每人每年1700元;养殖产业脱贫达标,2015、2016年两年扶持养殖鸡、鸭和猪、羊,每年收入3万多元;餐饮产业脱贫致富,2017年开始,支持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7、8万元。2017年,他全家正式脱了贫。

谈到五年来与自己结对的帮扶干部,李正荣满怀感激,弯指数出了三本功劳簿。2016年,县交通局长陈利平,落实易地搬迁、扶持养殖。2017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劼每个月都到他家来,支持自己办起农家乐。2018-2019年,舜皇山管理局副局长唐隆平两次帮助其争取产业发展补贴5.1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五年三大步,每一步都有一位贵人相助。

说到教育扶贫时,李正荣更是满脸的自豪与骄傲。女儿李凤是紫云山里70年来第一位研究生,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政府每个学期支助1000元学费,直到2018年她在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说到山沟沟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李正荣有些眉飞色舞。女儿由贫困生变成研究生,自己由贫困户变为工商户,蒋善生高兴地为李正荣一家点赞。

耍龙戏凤的女队长

山里的她们,曾经有个期盼,盼望村里的通讯能够跟上城市信息化的步伐。

2019年冬天,紫云村马头桥、石桥江两个移动通讯塔建成了,这对宁丙姣的女子和谐龙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她们再也不用每月到20公里外的大庙口街上下载文艺练习节目了。下雨天,9位队员集中在村里文化舞台排练黄梅戏《戏凤》、小调《猪八戒背媳妇》。

今年54岁的宁丙姣就是紫云村人,丈夫蒋绿国是30公里外紫云山背面新宁县人,两个山里人,穷跟穷组合。扶贫前,一家四口住在一间烂木屋里,守着两亩田过日子。扶贫后,首先扶持1.6万元帮她建起3间板房。然后,参加产业分红,村里的毛竹分红每人每年1600元,三年金融扶贫政策,每年4000元利息分红。再次,引导其丈夫和儿子去广东打工。2016年,作为队长的她带头脱了贫。

小康路上,自己成了贫困户,心情总是压抑的,但行走在脱贫路上,宁丙姣心里透进了光明。为了快步脱贫,宁丙姣与8位“女汉子”商议组成了“和谐龙队”,想让自己脱贫脱得开心快乐,脱出和谐幸福。村里为她们建起了文化舞台,支持了两条龙和一套音响设备,只要是下雨天或农闲时,每月两天的集中排练雷打不动,每逢红白喜事2至3天的创收表演集体出动,龙队成员家里插田割禾种地的农事互帮互助。9位女汉子把这条龙舞得生龙活虎,舞出了开心快乐,舞出了团结和谐。村民们自豪地夸奖紫云村“山顶天龙游,山下凤龙舞”,是龙舞出了紫云的天翻地覆。

甜蜜的爱情

如果说一个人像一只蜜蜂,那么,一个家庭就好比一个蜂窝。如何经营好自己的窝,并酿出生活的蜜,既要靠自己的辛勤,又要靠自己的智慧,也要靠时代赋予的大环境。

紫云村山高路远,远方的姑娘嫁不进紫云来。紫云男人们娶老婆有个“三三制”:三分之一是山背面新宁的,三分之一是本村的,三分之一是山门前原紫云乡的。17组的廖秋毫与3组阳丽华结成一对,他俩的爱情自然属“本地产品”了。两口子从小就喜欢山里的山花烂漫,靠山吃山,靠花吃饭,养蜂发家,生产纯正的“紫云百花蜜”,每年仅蜂蜜一项收入就有10多万元。天气放晴时,廖秋毫总是骑上自己的红色摩托,阳丽华从后面抱着他,俩人边秀恩爱边去山里一一巡看自己的宝贝——蜜蜂,充满爱情的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蜜。

依靠大山资源,培育产业脱贫;大户带小户,贫困户跟着能人富。2019年紫云村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争取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0万元,廖秋毫等3名养蜂大户带头,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销售,27户80名贫困户参加合作社一起养蜂。贫困户除了养蜂卖蜜收入外,每人每年还有500元产业分红。2019年,合作社发展蜜蜂养殖180箱,按每箱年产蜜30斤,每斤蜂蜜按产地价50元计算,全年总收入27万元。

在紫云脱贫的路上,勤劳的蜜蜂也赶来帮忙,贫困户们更是学着蜜蜂一样勤劳。廖秋强、唐明清、雷玉林等人现已发展到20至30箱中蜂,不但经济上脱了贫,而且日子和爱情也过得像廖秋毫阳丽华一样甜蜜起来。

村里回来了年轻人

年轻人是紫云的生力军,如何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好时代里,将这片穷山恶水变为金山银山,一个个年轻人挺身而出,迎难而战。

冯福树,82年出生,永州市交通银行综合管理部副经理,2018年担任紫云村扶贫队队长兼第一支书。父母年事已高,儿子还在读小学,三年扶贫,每月住村20多天。2020年春节,碰上新冠疫情爆发,正月初五就到了紫云,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30多天没回家。10岁的儿子忍不住对他的思念和担忧,给他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赞扬爸爸“肩负着重要责任,不但要让整个村脱贫,在疫情时期还要保护整个村子的安全”,为“爸爸加油!中国加油!”

阳厚华,77年出生,1999年东安卫校毕业回村当村医,2018年5月担任村支书。陈鹏飞,88年出生,2011年当兵,2013年退伍回家,2017年担任村主任。两人成了紫云村决战贫困的黄金搭档。每一件脱贫大事、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户贫困户,他们都心口并用,手脚并行。每次到17个村民小组转一圈,路程长达30公里,入户脱贫路上,他们练出了“飞毛腿”。修路、架电、安水、通讯、易地搬迁,紫云村是全县扶贫投入第一村,每项工程都会影响一些村民个人利益,“钉子户”家里,提上酒和茶,坐上三天三夜,硬将这些钉子户变为扶贫宣传员。

75年出生的赵曙耀在广东打工20多年,如今,见紫云脱贫了,变样了,还有城里人进村旅游了,辞了工,回村里应聘当了一名辅警。他见到城里人进村体验山里人的生活,萌生了一个创意:办一家“忆苦思甜”脱贫体验馆。将紫云人脱贫前的生活开发成一个个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在旧时的课堂上课,背着书包,挑着柴米,举着火把走山里的上学路,吃葛根玉米红薯饭,摘野山莓捡野核桃,喝黑土酒。将那段红色古道,打造成“重走长征路”项目。

“让贫困成为一种记忆,变为一种资源,再为脱贫的人致富!”赵曙耀这位紫云辅警的旅游梦正在实现之中,辅助着紫云人的小康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