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地聚善育人杰-走访社旗县饶良镇张花林村见闻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6-24

图文:黄炳贵

我这人孤陋寡闻。晚年有幸结识饶良镇三里魏上校张运富大哥,他说他老家就是从张花林村搬迁而来;前不久我又有幸结识了饶良镇文化站站长张天增大哥,一拍家常,他就是张花林村的;苗店我一好友樊成安给我拍话儿,他有一好战友叫张永民事业有成也是张花林的!我又听说那村现在出个司令官员!
张花林!这个神秘的村庄在哪里?我得去看看!
2020年6月20号我一大早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下图就是张花林的航拍地图。

张花林村位于饶良镇偏东南十三华里处。村东是条高出村址三十米落差的南北大高岗,村东北方向是截断村东大高岗的毗河向西流流至不远向南而流,这条毗河把张花林村环拥于毗河东岸截断的南北大岗西坡脚下。村东南又有一条大河沟从东面截断村东大高岗呈s型曲曲折折向西流去交汇在村西南的毗河,张花林村坐落在一个典型的二河加一偎依龙岗的奇特地型之中。张花林村犹如安坐在卧龙怀下,龙爪水掌之内。
张花林村东傍高岗,背靠玉带龙椅,西偎毗河南流,南拥二河交汇的沃土平地,真乃天赐良缘的风水宝地!
我在村中、村东、村西村南漫步观察,我看到了村中百年前的古屋,也看到了新颖的现代化楼房和乡土风情的街景农家院。

我走至村东大岗我看到了高岗的奇特和众家先祖的安息地。

我行至村南看到了出村公路两旁的小洋楼,也看到了姹紫嫣红的月季园和李家先辈的安息地。

村上的月季基地,花开正艳。

我走至村西,翻过已干枯的毗河,上得河西南北高岗上看到了张花林张氏先祖的安息地。
我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十分甘甜,从村中的古屋,到今天的新村新貌,从东岗到南地再到西岗,我看出了张花林村所住的先祖们肯定是积福行善才得以宝地兴旺发达人杰地灵的!
果真不假!我走访了村中张姓家族的张先生。

根据这位张先生和张天增大哥的补充,我知道了张花林村的来历:
原来张氏先祖早在明朝就来到这里了。起初是张家弟兄三个从山西洪洞县一起搬迁而来,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在这里安居乐业,开荒种地为生。后来家族繁衍,老大张花林就在该地发展,老二张花山带领妻儿老小到饶良北沙河张安居乐业,老三去四川做知府当官去了,失去音信。
张家先祖张花林安居后就以自己的名字起了个张花林村名。张家先祖秉承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勤耕勤读,积德行善,广交朋友,和睦乡邻,慢慢到清朝张汉忠后人就发家致富了。先后在村中盖起三所一进三的张家大宅院,并刻了五统亲祖碑立于村中张家大院前的广场上(后遭破坏遗失)。碑中记载了家族的来源和家族分散各庄各村的详细地址。也记载了承前启后的家规家训和祖规。
张家从清朝到现在辈辈有贤良,代代出英才。光宗耀祖的人物层出不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花林村还住着李氏大家族。我听李氏家族的后这样说:

张花林的李氏家族的先祖是从唐河大河沌的李洼展转多地而在张花林村定居的。传说李家先祖从山西洪洞县来河南时也是弟兄三个,在家都是武林高手,只因得罪官府落荒而逃至南阳以东。

其中一个李家老爷子从小就存仁义讲忠厚,善做生意,从推车赶脚到买驴搭驼,从赶驴帮行走泌阳驻马店到唐河源潭一线到买骡子大马穿梭于方圆附近的大小村庄。

所到之处忠厚待人,诚信经营,买卖公平,童叟无欺,逐渐生意越做越大,当来至张花林村时,受到了张花林村张家的热情款待,并结交成还帖弟兄真心朋友,来往吃住如同归家一般,张家有个老爷子想去南边赵寨发展,于是低价把张家的一出一进四的大宅院卖给了李家老爷子。李家老爷子从此在张花林村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以至形成到现在一个大姓名门望族,所传后人遍及周围几十个村庄历年历代都有文武全才之人出自张花林李家之门。

我听着张花林村的故事,心情激动,热血沸腾,张花林村的先祖们积德行善,加之占得风水宝地,才有着昔日的辉煌,今天的兴盛啊!
心满意足走出张花林村,心中祝愿:张花林村越来越好!
2020.06.20走访归来。


作者简介:

黄炳贵,生于1961年8月,微信名彼得,快手号“红尘聊哥”,籍贯河南省社旗县郝寨镇大石桥村,现在苗店街经营手机店。年少轻狂,行走江湖偿尽甜酸苦辣;暮年叶落归根回故乡,爱寻踪访古写传奇,闲云野鹤,自得其乐。

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文责自负,1000字以上,作者简介、靓照同发;投稿请发qq邮箱或加微信联系,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收藏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