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昵称30717137 2020-06-24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泱泱华夏言之五千年,上有司马迁修史,前至三皇五帝夏商周;下有当今学士翻旧,后推唐宋元明三百清。记录的历史虽谓之源远流长,但考古和修史确实截然不同,凡记录在史的大朝,必要能出土记载朝代之物。

如今的考古发现,凡商前者非但无考察而言,甚至朝代也不明所以。夏朝有无是客观的,但如果过分在意,那必然有民族自信问题出现。许宏讲:夏朝存在与否尚无证实,总夸耀祖先便是不自信的表现

寻夏蛛丝,可谓良苦

考古的发现,往往是随史文记载而跟进的。在判断夏朝存在与否的事情上,我们应该罗列并推断现有的证据。

在《礼记·名堂位》所载“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其中所谓“鸡彝”,正是如今已经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中的“盉”。况且从文字延续的角度来说,比如甲骨文和小篆“壶”字的造型,亦如二里头文化中的陶壶,并与《吕氏春秋》“昆吾作陶”及《说文》“壶,昆吾圜器也”高度相符。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但这其中大多都是间接的推断,在夏朝的有效记载中,和考古事实相关的其实并不多。而且其中的谬误很大。就比如甲骨文“壶”的传承,这种属性看似相关,其实并不相同。

如今虽然可能已有了关于夏的遗址出现,但由于信息的缺失以及考古研究的不足,考古学家们的尚未能辨认出它们,再有就是夏朝的民间记录与史书记录不实,严格来讲不排除夏朝就是人为杜撰出来的。

如果要证实夏朝的存在,我们至少需要的证据可以类比商朝的确定,即殷墟的具体位置和有关殷墟的确定位置和描述相符。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的资料与考古事实并不能有效佐证夏朝的存在

但有大量的现存甲骨文记载还未被破解,还有考古遗址没有被发现,在确定夏朝没有的证据落实之前,谁也不能说夏不存在,而反之则亦然如此。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执着耀祖,失去自信

夏朝的有无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炎黄子孙过于迫切的想证明这段时期的真实,那无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现在中国的考古学和历史学在民间的基础,还仅仅局限于对于民族历史的考究。所谓“好汉不提当年之勇”,对历史的探究热情是好的,但民众一旦夸耀起自己民族的历史或者过分热情地追求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对于民众而言是失去当代自信力的,对于历史的探究和考古的发现来说,也是局限了格局。

事实上中国人对于夏,是一个永远挥不去的远古大朝之梦,这是一个有关仪式感的问题。自从司马迁为我们描绘出夏朝光景开始,这个民族逐本溯源的热情就开始蔓延。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历史确实相较来说更加的丰富,再加上现在中国崛起,民族复兴,国家和人们迫切的需要民族自信力的提升。

而一旦这个梦的一部分被证伪,转瞬成梦幻泡影,民众也不愿意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在前人描绘出的历史画卷上探索,其中总有真有假,谁都希望是真的,但我们必须承认其中是有不存在成分出现的。民族本源的追随是好的,但追寻过程务必客观

夏梦作古,今人尚进

考古学家许宏介绍说,我们当前面临着考古学的两个转型,一是从文化性考古向社会性考古迈进,再有就是从民族主义的考古学转型为面向世界的考古,两者的改革的方式和意义基本相同。当下中国考古学形式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操作规范和完整体系,但从全民对考古学的目的性来讲,仍是有所不足的。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首先目前的考古仍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逐本溯源,在目的上是为了追求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固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文化的考古会出现局限性,因为在考古的实际意义上讲,考古是为了佐证历史的真实性而存在的,历史的文化是历史社会形态和社会背景的附属品产物,因此我们在探究历史,进行考古发现时,考究的并不是文化而是当时社会的形态和历史大背景的形成

另外当前是民族自信力的形成时期,民众的历史自信到了顶峰,但物极必反,极强的历史自信会激发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会使考古探究工作创造局限性。其实考古工作的进展,应该是科学性的和客观的。

如今的中国考古界,已经在向世界化的开阔目光迈进,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实际上所谓的民族主义考古就是几十年前,对文化盲目自信的人过度倾向于寻求历史认同感,又不愿意把目光拓展到世界。这就导致了考古学停滞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掘之中,而不能上升结合到全世界角度的考古探索。

考古学家许宏:夏朝是否存在无法证明,总夸耀祖先是不自信的表现

夏朝的有无,应该是考古界提出的一个科学性的问题。深挖于地下,头顶是星光,这是一个考古应该有的姿态。历史由后人继承和书写,它仅仅是一面透过过去看未来的镜子,长驱前行,以史为鉴。

夏朝的种种结果都已经消失了近千年,今人之自信还应立足于今朝。当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使国人的内心充实和强大时,人们就不会再借助于在历史的平台上“找平衡”,如此考古,必为客观。

现在夏朝尚未证实,仅仅是一个停留在古籍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真正揭示夏朝历史的那一刻,再拿掉这个“非”字也是未尝不可。探索于过去,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宽容的接受每一个历史事实,这才是自信力真正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