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美国的Space X“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搭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私营公司开发的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我们又见证了历史。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地球之外的世界,总是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想穿上酷炫的宇航员服装,随着一触即发的火箭冲破大气层,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遨游,感受失重的感觉、目睹火星的壮观……头顶的夜空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当孩子好奇地问:天的那边是什么,宇宙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星星会发光,宇航员会看到外星人吗?等新奇有趣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BBC宇宙三部曲》 BBC科普团队精心打造的 大众天文学经典之作 适合10岁以上孩子 
BBC推出宇宙三部曲 让孩子读懂神秘世界,塑造科学思维 了解宇宙可以打开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空间。相比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更明智的选择是给孩子看宇宙相关的科普读物。 我们今天推荐一套面向大众读者而又优点鲜明的《BBC宇宙三部曲》。它用BBC最擅长的纪录手法,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故事,让孩子理解科学的本质内涵,还有思维方法。 
△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是平坦的、球形的,甚至是甜甜圈形状 BBC在科普领域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专业性,更在于它向大众传播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大众觉得既长知识,又好看。宇宙三部曲由BBC精选的科普作者,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也擅长科普传播。《宇宙起源》作者保罗·帕森斯,宇宙学博士、专业科学作家,《自然》《科学》特约撰稿人。《宇宙之光》作者伊恩·尼科尔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大众天文协会主席,获得过“埃里克·扎克科普奖”。《宇宙星尘》作者约翰·曼,科学史专家,BBC纪录片制片人。译文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物理、小天体等对口研究方向的专家翻译、审校,语言简练、精当,补充必要注解,并更新到最新数据和研究进展。《BBC宇宙三部曲》打破传统写法,采用极简形式,选择天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主题:最根本的主题,宇宙起源;最关注的主题,恒星;最神秘的主题,小天体。透过它们就可以了解天文学的全貌。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示然,我们才能够深刻地把握它的本质精髓。《BBC宇宙三部曲》行文简练,摒弃了长篇的资料堆砌,而是着重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理解天文学的关键知识点。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看不到系统性,忽略了其中的逻辑,无法从整体上掌握,把知识变成学问。比如在《宇宙起源》中,它从古到今,层层推演,讲述探索史上主要的发现节点,依次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牛顿、哈勃、爱因斯坦、海森堡、鲁宾(发现暗物质存在证据)、霍金等人的思想逻辑与演进。要掌握一门学问,必然有核心知识点。《BBC宇宙三部曲》摒弃资料的堆砌,但对重要的知识点,一一进行阐述,对比较难的部分,采用了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例如在《宇宙之光》中,在解释云团越收缩,旋转得越快,是这样比喻的,“这类似于滑冰运动员旋转的场景,即当他们张开双臂时旋转变慢,而双臂紧贴身体时旋转加快”;当大质量恒星爆炸,恒星外围物质下落碰到中间坚硬的新生中子星时,将会反弹,并产生强大的激波,激波是什么呢?文中的比喻是“超音速飞机所产生冲击波的超巨型版”。不仅有形象的比喻,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也有不少示意图。它们或解释比较抽象的原理,或解释难以观察到的现象。《BBC宇宙三部曲》不仅纪录了探索的历程,同样也讲述也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宇宙起源》特别指出,构建假说理论时,就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爱因斯坦天马行空的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成为最伟大的理论,不仅在于它超凡的想象、反直觉的思考,更在于它是可证的,不断经受了各种考验,并一一通过。 △《宇宙之光》告诉了我们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人类300万年的历史对恒星来说是沧海一粟,那么人类是如何能研究恒星的一生呢?科学家给出的方法就是横向类比、归纳总结:我们无法观看恒星的一生,但可以通过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能够得出恒星一生的生命拼图。 △《宇宙星尘》用事实说明,对待事物要全面、动态地看问题,而不是静态、孤立地。随着研究的进步,科学家打破原有的认知,发现小行星和彗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彗星在其中的气体被耗尽后可能变成一颗小行星,而且天文学家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小行星是“死去”的彗星。这套书通过全彩的天体照片、示意图、艺术图,以及电脑模拟图等,清晰构建了宇宙的工作机制和全景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文学。宇宙探索涉及光学、核物理、工程、航空等多学科知识,它们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反过来,宇宙探索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同时,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还非常有限。《BBC宇宙三部曲》采用了动态和开放式的叙事方式,对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启发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宇宙会继续膨胀,还是会“大坍缩”?火星究竟有没有生命?太阳是否有个双星系统呢?占宇宙质量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又是什么?人类会因小天体的撞击而灭亡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