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至真至程 2020-06-24

现在,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地位在逐渐提高,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在网络上,对于中小学老师的“攻击”依然不少,尤其是出现一些关于教师体罚学生或者有偿补课的新闻时,很多人就开始狂欢,把自己一切不幸,都在网上发泄出来。

中小学老师被“很多人”瞧不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把老师的工资和工人比、和农民比、和农民工相比了。

其实,这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郑板桥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字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他曾经写过一首《教馆诗》,内容如下: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这首诗写出了那个时候“教书先生”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生活的甘苦和无奈,这是他一段教书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古代,其实文人地位是很低的,我们经常说的“三教九流”,书生属于“中九流”,而且古代还有“九儒十丐”的说法,文人的地位比乞丐稍高。这些文人,目标就是科举考试,但是中举的毕竟是少数人,一旦无法中举,就很可能找个地方去当“私塾先生”了,而私塾先生地位很低,寄人篱下,管得不严、教的不多,东家不愿意,父兄嫌弃懒惰,而如果管得严,那些“纨绔子弟”们又不愿意了,于是和他们结了仇。

郑板桥这首诗,是写在他当上七品县令之后,回想本人的教馆生活时的感叹。以为当年那段“娃娃王”的阅历,是一桩羞辱事!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看了这首诗,其实作为老师,都深有感触!当今教师地位,比封建社会当然高了很多,但是中小学老师的处境,还不是很好,甚至很多人看不起中小学老师,比如网络上经常把老师的工资和农民比、和工人比,和农民工相比,就是一个例子,老师起码都是大学毕业生,在教育的投资自然比工人、农民多,这么比本身就是对教育的鄙视,对教师的轻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主要由下面这几点原因影响的。

第一、很多人认为教师的工作,不重要!

在很多人看来,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太简单了,他们从事的就是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在古代也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在有些人看来,老师就是“看孩子”的孩子王。

第二、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低!

有些人是“笑贫不笑娼”,他们崇拜金钱和权力,对于那些有权有钱的人,毕恭毕敬,自然也会看不起收入低的人。

而老师的收入低,在有钱人看来,一个月工资不如人家一顿饭钱多,而对于收入低的人看来,老师那点工资,对于“读书改变命运”毫无说服力。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另外就是老师手里没有“权”,即便是最基层的公务员,他们的地位也比老师高,当然老师也不是没有权,当孩子在老师“手里”时,多数人对于老师还是毕恭毕敬,甚至会说出“我最尊重老师”这样的话来,这些话,作为老教师而言,听得多了就知道这里面很多人是虚伪的,因为换一个场合,马上表现出对中小学老师的“不屑”。

第三、个别中小学老师的行为,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老师是令人尊重的职业,但是并非所有老师都值得尊重,比如那些体罚甚至虐待学生、侵犯学生的行为、还有收红包、办辅导班,打压学生的行为,这些老师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正所谓“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中小学老师?400年前一首诗,已揭示原因

其实,中小学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为他们从事的职业基础,就表现出对老师的“不屑”,在上网课期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教育”的难处,在所有工作中,最难的就是和人打交道,而老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学生和背后各类的家长,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多变,能做这份工作不容易,能做好这份工作就更难了。另外,对于个别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变成对教师群体的攻击。

真正聪明的人,是重视教育的,是尊重老师的,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主要还是要依托老师,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才能换得老师的全身心付出,而那些“鄙视”老师的人,终将品尝“苦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