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同窗•一生情

 耘禾 2020-06-24

      这份情要追溯到1964年,那时……我们分别由不同小学考入哈市十八中重点学校,结识在班主任傅政德老师的二年三班。66年夏文革停课,先后于1968年下乡。

      至今,虽已五十年过去,但师生一起美好的校园生活依然刻骨铭心,同学的音容笑貌定格在豆蔻年华,令人挥之不去!有幸重逢,百感交集,不由感叹人生苦短,流年迟暮,愿同学情在心中永远…流连…!

——题记

离别五秩同窗聚·随感

1964—2018 历程

佳绩葱绒上榜墙,初中新校认同堂。

求知窗友相识短,废业边屯理战装。

年少比肩同苦累,于无声处返城扬。

青春逝去花辞树,孤雁争飞子慰乡。

故里蜗居忙四季,夕阳惆怅念情长。

上天知我思窗友,睡梦相逢解日伤。

霜鬓重逢寻旧貌,情深笑叙忆沧桑。

欢颜恨短惜别恋,诚祝安康尽痛觞。

注: 子/释义: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人的通称
       慰/释义:居住
       痛/释义:尽情地
       觞/释义:饮,喝

那段校园往事·追忆

校园里的铭心记忆

名校学优聚课堂,遂心家长进三强。

窗明室敞聆听讲,和朗声飞绕校房。

课隙娱玩分所好,图书运动有专长。

务农暑假识禾谷,掏厕寒休体验忙。

培养学工帮卖场,十送汇演显班梁。

人师授业灵活赞,益友交娱美誉扬。

座位常轮维视力,育才得法有佳方。

流连校室求知惬,怎奈文革断梦狂。

注:流连/释义:留恋,舍不得离开

         惬/释义:(心里)满足:~意。

后记 :

       哈尔滨滨人文革前有“三、六、一十八,清华和北大”的说法,可见母校十八中学的地位,虽不如三中和六中,但也是哈市知名的重点学校之一。

更新于 06-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