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昵称32901809 2020-06-24

谢道韫,东晋时期女诗人。旧时王谢堂前燕,王谢”就是指东晋时期极为显赫的两大家族。而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正是属于这谢王两大家族(谢家的女儿,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既是谢安的侄女,也是王导的孙子王凝之的媳妇

在《三字经》中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是说谢道韫与蔡文姬,是并驾齐驱的才女!在这里看看谢道韫的才华!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一、名字探究

(1)名与字

①《晋录》: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

是说谢道韫,名谢韬(tāo)元,谢奕的女儿。

②《晋书·列女》记载: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

是说谢道韫,字道韫。

③《谢珫墓志》:长姑讳道韫,名令姜,适琅琊王凝之,江州剌史。

谢道韫,叫谢韫,又名谢令姜。

那么,她的名字就是:谢韬元,又名谢令姜,字道韫。历史文献普遍称她为“谢道韫”,是称她的字,表示尊重。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2)《谢珫墓志》

谢珫墓志》,六十年代出土于南京市郊区。谢珫,是谢道韫四哥谢攸的长子,所以称谢道韫为姑。

不过,《谢珫墓志》上提到的三个小姑姑:道聆、道粲、道辉都没有第二个名字。

因她家对她的才华很是的崇拜,娘家的哥哥弟弟在给自己的女儿(谢道韫的侄女,即谢珫的姐妹)们取名时,名字中都有一个“令”字。例如:《谢珫墓志》上面:长姊令芬;次姊令和;次姊令范;妹令爱。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二、咏雪之才

《晋录》评价谢道韫“清心玄旨,姿才秀远”。

关于谢道韫的咏雪之才,《晋书·列女》与《世说新语·言语》中都有记载,内容大致一样。

《晋书·列女》: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

即,有一次,叔父谢安与一群子侄辈的孩子们搞家庭聚会。一会儿,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谢安兴致很高,问孩子们:“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谢道韫即兴而得的妙言佳句非常高兴。

因谢道韫将飞雪比喻成柳絮,从此也成了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也诞生了“咏絮之才”一词。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飞雪比喻成柳絮,不仅在古代,被写进了启蒙读物《三字经》,广为传颂。

就是到今天,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有这一篇(《世说新语·咏雪》)课文。足见这一比拟,具有非同凡响的魅力!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三.厚积薄发

《晋书·列女》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叔父谢安有一次问:“《毛诗》里面,你认为哪句最好?”

谢道韫回答说: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诗句意思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作诗歌,乐声柔和优美如清风。同事仲山甫离开都城,临行之时心中顾虑重重。尹吉甫则作诗歌宽慰仲山甫,鼓励他放开手脚,建功立业。(穆:柔和优美)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对她的回答,谢安满意地说:你有高雅之士的深刻见解。

叔父谢安的突然发问,谢道韫对答如流,足以可以看出谢道韫平时博览群书,只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做到出口成章。

★《毛诗》就是《诗经》。谢道韫回答的诗句出自于《大雅·烝(zhēng )民》。周宣王派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临行之前,德高望重的尹吉甫作此诗歌《烝民》赠送仲山甫。赞扬仲山甫的美德与政绩,借以鼓励他。(烝民,即百姓)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四.聪识有才辩

谢道韫不仅善诗文,而且她还思维敏捷,滔滔不绝,善于辩论,很有晋代文人清谈的风骨!

《晋书·列女》: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有一天,丈夫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客厅里与来客谈论,搞辩驳(一般是谈议文章),而王献之辩论不过对方。在房间里面的谢道韫听到了,很是替这个小叔子王献之着急,就让婢女去告诉王献之,说她想帮他解围。

因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不能随意在有陌生男人的场合抛头露面。所以谢道韫也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色带花纹的帷帐,遮挡住视线。接着他们刚才的议题,继续交锋辩论。结果把客人辩驳得理屈词穷,无以应对。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五、林下之风

《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即 弟弟谢玄十分推崇姐姐谢道韫,常常对人谈论夸耀自己的姐姐如何如何。当时也有一个叫张玄的人,则常常提及赞扬他妹妹。说者有心夸赞,听者也感兴趣,就有好事者,想把张玄的妹妹与谢玄的姐姐比较一下,看看到底谁高谁低。

怎么比呢?有人想起了一个救苦济贫的尼姑,她去张谢两家游说化过缘。于是就有人问这个尼姑,尼姑回答:王夫人谢道韫洒脱开朗,所以有寄情山水的竹林七贤之风;顾家媳妇张玄妹,清醇心净,是温婉清纯的大家闺秀。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这位尼姑一语中的,说出了谢道韫洒脱开朗的性格,有竹林七贤的遗风!

★张玄,也称张玄之,名望仅次谢玄,时称南北二玄。

同时,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佩服这尼姑不愧是见多识广,回答即圆滑也有特点。

让她谈谢家的姐姐与张家的妹妹,谁高谁低。都是大施主,谁也不能得罪。晋代是流行清谈吹嘘的时代,关于大家族的八卦新闻,如果有一句评论得不好,就会搞得满城风雨。让其中一个人不高兴,就得罪两个大施主(婆家娘家),还极有可能导致这位尼姑、难以在城里混下去了!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六、挺身而出保护晚辈

才高八斗的谢道韫,身份虽夸“王谢”两大家族,只可惜东晋王朝气数已尽。

399年,孙恩叛乱爆发。当时任会稽内史的丈夫王凝之,因信五斗米教,没有备战,导致破城,王凝之及其子女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儿女遇难的惨状,而她毫不畏惧组织家丁、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晋书·列女传》记载: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即,当时谢道韫只有几岁的外孙刘涛也在她家,孙恩要杀孩子。她大义凛然、厉声大喊:“这是我们王家的事,与外姓他族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如果你一定要杀,宁愿先把我杀掉。

孙恩虽心毒手辣、横行暴虐,看到谢道韫为了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有所感动,而没有杀几岁的外孙刘涛。因为谢道韫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家里幸存之人,也都保得平安。

《晋录》记载: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帏幕。

即,谢道韫家在这次孙恩叛乱的浩劫之中,丈夫与两个儿子不幸遭难。心情悲痛的谢道韫,六年没有出过房门。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七、岁月不亏待才女

(1)本色不改

谢道韫虽然难以走出失去丈夫与两个儿子的悲痛,六年没有走出内堂,但风采不减当年,依然不改她林下之风那洒脱开朗的本色。

《晋书·列女传》记载:后来的会稽太守刘柳(东晋大臣,不久任宰相),闻其大名,要求与她“谈议”

谢道韫也不拒绝,素装坐于帐中,她们从家庭琐事,谈到国家大事,二人“词理无滞”“谈议”结束,太守刘柳出门赞叹谢道韫:使人心形俱服(让人心服口服、收益无穷)。而道韫也夸赞刘柳:殊开人胸府(是一个心胸坦荡与众不同的人)。

谢道韫长于诗文,她的著作有诗、赋、诔、讼留存至今。也有许多诗文已经遗失。

诔,即“诔辞”“诔文”,即赞美人物德行的文辞。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2)家族无恙

历史没有记载一代才女谢道韫的具体年份,但可以用他弟弟谢玄的年龄做一下参考。

谢玄,出生于343年,于388年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假设谢道韫大弟弟谢玄5岁,那么在丈夫王凝之及两个儿子遭难的399年,谢道韫应该60岁左右。另“六年不开帏幕”,至少说明谢道韫405年还健在!

如果上天眷顾德才兼备的谢道韫,让她活到80多岁,她一定会喜极而泣。

420年7月,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前朝东晋封爵,只有五个爵位未被废除,子孙可以继承。

五个爵位中有三个属于“王谢”家族,即王导、谢安、谢玄(另两个是温峤、陶侃)。爵位未被废除,不仅仅家族子孙有食邑封地,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子孙在政治上,有了安全的保障!

这得益于他们在世时,即使功劳盖世,位高权重,也没有当一个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权臣!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在动荡的岁月,凭一己之力、支撑起家族的一代才女谢道韫,能让子孙无恙,应该可以含笑瞑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