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原本是驱毒避灾的,它的风俗有哪些?

 窗含西岭白鹭飞 2020-06-24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三大节日之一。由于端午节在五月,进入五月以后天气炎热,古人以为这时瘟疫开始流行,因此称五月为“恶月”,就有了端午节驱毒避灾的礼俗。

  古人在端午节这天驱毒避灾的风俗有:

  一:竞渡送标,就是划龙舟,送瘟疫。根据《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武陵竞渡略》记载:“今俗说禳灾,于划船将毕,具牲酒黄纸钱,直趋下流,焚酹诅咒疵疠夭札,尽随流去,谓之‘送标’。”

可见最早的龙舟比赛,它只是一种送灾的仪式,

  古人送瘟神病毒很特别,先送上牲口、备上薄酒,搞点黄色的纸钱等祭祀品来犒劳瘟神,然后又咒骂它毫无人性,恩威并用,最后就让瘟神随着河流而去。可见最早的龙舟比赛,它只是一种送瘟疫的仪式。

  二:是以五色丝系臂,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

  《荆楚岁时记》亦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系五色线可以躲避兵器伤害,又可以不得瘟疫。

端午节原本是驱毒避灾的,它的风俗有哪些?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面这五色又代表着五行,还代表着五方,而每方都有一个守护神,东方木神—青龙,西方金神—白虎,南方火神—朱雀,北方水神—玄武,中央土神—黄龙,古人认为佩戴五色线有五方神相助,瘟疫就会敬而远之。

  后来比较常见的就是佩符,即用五色线和锦帛缝制而成的香囊,内装雄黄、沉香等药粉。

  三:在门户上悬挂艾草或菖蒲。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把艾草扎成人的形状,也有的将艾草扎成虎形,称为“艾虎”。

  除悬艾草之外,还悬挂菖蒲,有的把菖蒲削成剑的样子,叫做“蒲剑”,有的把菖蒲制作的龙样子,叫做“蒲龙”。

端午节原本是驱毒避灾的,它的风俗有哪些?

门户上悬挂艾草或菖蒲

  有的把蒜头、桃梗也挂在门户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辟邪。《清嘉录》说到:“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艾草能不能驱邪,我们不知道,但是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能不能驱鬼,我们也不晓得,但是它那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

  四:饮菖蒲、雄黄或朱砂酒,还把它洒到房屋四周,用来驱赶毒虫。唐孙思邈说过用菖蒲泡酒的方法,就是“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唐朝以后,端午节就有既有饮菖蒲酒又有饮雄黄酒的了。

  到了明朝人们就开始用朱砂泡酒了,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端午节原本是驱毒避灾的,它的风俗有哪些?

朱砂酒和雄黄酒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不要喝了

  古人喝朱砂酒来“辟邪解毒”,又把酒搽身,最后还把它洒在房屋四周,用来“避毒虫”。

  后来大家普遍都是用雄黄酒了,但是要注意的是:

  朱砂酒和雄黄酒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不要喝了。

  五:沐浴兰汤。这里的“兰”是一种叫佩兰的植物,它有香气,用它来熬水洗澡。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因为佩兰比较难找到,后来民间用菖蒲、艾草代替。民间谣传说:“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端午节原本是驱毒避灾的,它的风俗有哪些?

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端午节这天有流传采药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说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人们认为端午节这天“百草都是药”,于是把能采到的药都放到一起熬成水,用来洗澡。这个习俗流传至今。

  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在端午节这天还“熬药洗澡”。

  在端午节这天,古人驱邪赶病的风俗还有很多,但由于古人的医疗水平比较差,对病毒和瘟疫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他们只能通过那时候的认知和医疗方式去处理瘟疫和病毒。虽然结果有时不尽人意,但是努力地做总比坐以待毙要强,毕竟他们为抵抗病毒而努力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