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青峰主任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长期潜心经典,勤于实践;注重辨证,突出疗效。在学术上博采众长,竭力追求“圆机活法”这一医者的最高境界。而尤为可贵的是,他坚持师古而不泥古,在立足传承精华的同时,致力于守正创新,最终在中医肿瘤治疗上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尤其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减轻疼痛及并发症、提高生存周期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讲究实效的、有创见的学术风格和临床体系。认为:中医治癌要取得满意效果、实现治病救人目标,当以健旺脾胃为先。 中医治癌,为什么要健旺脾胃? 龙青峰主任解释说,中医认为癌症是慢性病,所以在治疗上应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立足长期治疗,使疾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肿瘤的进展、复发和转移。而只有保持脾胃健旺,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实现消散癌块或是带瘤生存的目标。 健旺脾胃,才能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中医认为脾胃在维护生命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人从出生之后其一生所需的能量,都是从饮食而来的。而所有的饮食,都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其中胃主受纳、通降,就是接纳、消化食物后,使糟粕下行进入肠道排出;脾主运化,就是把水谷之精微也即气血能量输送到全身。 历代中医典籍对脾胃的重要性有过很多论述,如:“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者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充盛则体健无疾,如果胃气衰弱、正气亏虚,则百病丛生。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导致正虚积成,而癌肿形成后毒邪积聚,反过来又会耗伤胃气,所以中医治癌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调补脾胃使脾胃健旺、正气充盛,确保后续的治疗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健旺脾胃的常用方法 1. 早期癌症患者邪毒内盛,兼有脾虚,在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等西医为主的治疗后,容易出现体质损伤,这时应使用中医药进行健牌益气,恢复患者体质,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2.中晚期患者以脾虚为主,此时癌毒内聚,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调胃为主,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3.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及人体正常细胞,不但会使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还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的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脱发等;而放疗时产生的放射线属于“热毒”范畴,放疗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阴虚内热,所以在调理上宜以滋阴养胃为主。 4.肿瘤发生后,气滞、血瘀、水湿等对脾胃功能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不运成瘀;气为津之运,气不行则津不布成湿,气瘀湿相互胶结,聚于局部,形成癌毒,进一步损伤胃气。所以在调补脾胃时,应同时祛除困扰脾胃之邪,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具体方法是在辩证基础上采取或理气、或活血、或化湿、或抗癌解毒等标本同治之法。 中医治癌,谨防损害脾胃 “癌毒的形成,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医认为,只有在诸邪相互胶结形成癌毒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否则只会发生其他病变。所以在肿瘤治疗中,抗癌消瘤是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治疗始终。”龙青峰主任提醒说,“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中医师在肿瘤治疗上丢掉了中医的特色,他们用的虽然是中药,但骨子里却是西医的方法,缺乏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味追求抗癌解毒,大量使用峻烈之品,甚至是壁虎、蛇蜕、全蝎以及蟾皮等有毒药物。” 龙青峰主任说,中医治癌贵在辨证施治,需要有一双善于辨识正邪双方博奕状态的慧眼,时时刻刻以保护正气、顾护脾胃为念,在时机成熟时才对癌瘤展开攻伐。如果不顾患者机体情况而使用或是过量使用猛药,容易事与愿违,导致癌毒不曾祛除,而脾胃之气大伤、机体正气骤降、病情急速进展的局面,使治疗难以为继,这是极其令人痛心的。 武汉国粹馆的临床实践证明,以健旺脾胃为前提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产生了满意的效果。许多正气亏损严重,甚至行将溃散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在经过精以调理、扶正培本、适当攻伐的综合治疗后,都大幅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生存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