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小桥流水444ohz 2020-06-2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叫端五节、端阳节、天中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众所周知的习俗,还有放风筝、缠香包、头戴艾虎、挂钟馗像等等来驱邪,还有朗诵屈原的文赋来纪念他。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满江红·端阳前作》

[汉]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六么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苏轼《六么令·天中节》至少有六点值得向大家推介:1、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2、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香飘”“对酒”“争渡”“呐喊”“凭吊”“诵君赋”“吞楚”“垂涕”“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3、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4、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5、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6、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生,(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一职。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梅公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五日》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吴地的五月是一片绿水悠悠的世界,放眼天机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岸上出游的妇女中有的是像莫愁一样的美女,在水中争渡的健儿们就像当年王濬下江东那样个个锐不可挡。在满是莲花和水菖蒲的那一边的岸上,那些高贵的士女们早已架起了珠帘帐篷,摆下了舒适的坐具,而水中雕刻着美丽花纹的船桨上下翻飞,就像弹奏激昂的乐曲时快速拨动琴弦一样,细长的龙舟在水中飞速向前。想参加抗清活动,恢复汉家的江山,可惜南明小朝廷就像当年的海西公一样安于屈辱。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今上海市松江人。曾编纂《皇明经世文编》,整理徐光启的巨著《农政全书》,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以小楷抄古代咏端午节诗词数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