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海 今天有朋友看了我的《旧日农村看电影》一文后,和我聊了一会儿,我们是同龄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和生活,所以聊得特别投缘,他说那个时候看电影,看电视,看小人书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问我能不能写个三部曲,我说看小人书已经在我的《平民我的读书生活》中重点写到,并把此文发给他看,我答应写个过去看电视的小文,于是就有了这篇用我同学的话说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不成文章的文章。 严格地说,我最早听说并看到电视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刚上高中,星期天和同学上街,走到文化馆的时候,总是听到里面发出电影院放电影一般的声音,一打听,原来里面正在放录像,演的都是当初最流行的武打片子,什么《方世玉》《陈真》等,一问票的价格,说没有票,交二角钱就可以看两个片子,还有这等好事?我们几个同学都感觉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既能看上最流行的武打片,又比电影院的票价便宜许多,于是我们决定看它几场。 那时我们是不上晚自习的,晚上时间学生自己安排,学校反正到时间就锁大门、息灯、查寝。那天,我们三四个要好的同学在下午放学吃完晚饭后就奔向文化馆,一直看了四个多小时,看完之后就临近午夜时分了,学校大门早已经紧锁,以致我们是爬墙进去的,就这样我们一直连着看了三四天,一来感觉也没有多大意思,二来也怕夜长梦多,被班主任知道后整治,从此之后再也没去看过。这就是我看到的最早电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一旦这个东西走进千家万户,电影院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后来,村子里比较富裕的人家就开始零零星星买电视进家了,他们买的一般都是在现在看来外貌特别丑陋的那种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价钱据说七八百元,还有才仅仅八英寸的那种更小的。而彩电对村里最富的人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每每有人家买回电视的时候,消息就像风一样刹那传遍全村,父亲回家就会很羡慕地说:“某某家又买回电视了,几时咱们家也能闹一台就好了……”我们听说后立马就会跑出去看人家如何安装电视。大概是一些人为了和电视主人套近乎能免费看电视之故吧,街坊邻居好多人都愿意帮忙安装,有的在屋檐下浇着热水或燃着牛粪刨坑栽天线竿子,有的站在房上往上安天线,还有的进去出来在不停沟通着家里和外面的情况等,待电视彻底调试好屏幕上出现了较为理想的画面,电视主人向每位帮忙的馈赠一支香烟并让其无偿看一会儿电视作为酬谢报答。 自从交费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到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后,我也曾花过几毛钱看过几场。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看电视的人远比过去要多,且都是一些十多岁的孩子们,由于人太多家里已经容纳不下,于是主人把电视搬到院里的桌子上去演,有时天上飘着雪花,也打消不了年轻人们看电视剧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三两年,随着村里更多的人家买回了电视,这个市场也就消失了…… 此事估计让现在的孩子们看了,千万个不相信,他们认为这绝对是天方夜谭中的天方夜谭,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时候社会某一时期三十年的变化能抵得上上千年的变化,我们现在经历的就是这个时代,难道不是吗? 于2017.3.19日家中 附朋友给我公众号题的一首小诗 写给成海弟《老人旧事》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分享“老事旧人”吧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