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墨人生 图文编辑■王成海 童年冬天的早晨总是那么冷,通往学校的小路很漫长,总是走不完的样子,路两旁的积雪总是那么厚,踩上去声音清脆。天还没有醒来,惺忪着几颗星星,闪着冷冷的光,一弯寒月西斜着。我跟在哥哥身后,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厚厚的围巾、小羊皮袄、棉裤、棉手套及棉鞋都抵挡不住严寒对我的进攻,首先投降的是我的手和脚,它们已经不听我使唤了。这时候,我全部的希望就在哥哥手里拖着的那两根朝阳棒(向日葵杆)上了,那可是生火炉的引火柴。 那时,是没有暖气的概念的,只有大大小小的火炉,家里是,学校也是。班里的火炉大多是男同学生的。深秋时,学校里统一让学生上交一捆柴火以备冬天班级生炉取暖之需,但好像总是不够用。值日的男生早早去了班里,挖去炉里残灰,下面放些软柴,上面放些踩成短截的朝阳棒棒,不能放得太虚也不能压太瓷实了,最上层放几小块碳,就可以点火了,火烧起来后赶紧放碳进去,还不能放太多,不然就灭了,还得重新来过。有做惯了这营生的男生,一次就成功,在家不太干活的,往往三番五次捣鼓,才勉强成功,这时,满是黑灰的小脸会露出灿烂笑容,忙不迭地把皴裂的小手伸出去烤烤,无比温暖。 读高中时,是住校的,一溜低矮的平房是我们的宿舍。冬天时,宿舍里阴冷潮湿,窗户上永远有化不开的厚厚一层冰霜,十平米左右宿舍住着的十几个人,取暖全靠那小小火炉。每日学校有专门的人定时定量在每个宿舍前放一小堆碳,许是熟能生巧,那堆碳的量,正好维持我们不被冻死,绝不会多一点点。每每学习到深夜,炉火燃尽时,冰冷了一天的手还未暖热。幸好还有我的好友水春,还有她的大厚被子,俩人躲在两床被子下,一起抵抗冬夜的苦寒。 宿舍的火炉,在周末时,还有一个大用处,就是热饭。回家后带来的一饭盒菜,放到火炉上热了,馒头放到火炉上烤到焦黄,是我和妹妹的晚饭,要比学校里的伙食好上百倍。有一次用饭盒煮了挂面,放上从家里带的肉酱,真是无上美味,吃完身上都热乎乎的,赶紧给妹妹也做了一份,竟像发现了新大陆。 多少个寒冬的日日夜夜,当我用知识填充我贫瘠的大脑时,那小小火炉散发出的热,温暖了我寒凉的身体,那火炉烤出来的食物,填饱了我空虚的胃。那些火炉时光,也给了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2019年最流行官场小说:官途风流 13.一个平民子弟的艰难成才路 1.闻见味道的父爱 【作者介绍】点墨人生,原名赵云凤,托克托县第三中学教师,爱好读书写作。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