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01 期〓 文/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早年就很喜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的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此诗的喜欢除了其如家常般叙旧的语言外,就是诗中描写的那种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画面。

我不想查阅,更不想追究作者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只想从诗歌内容大体臆断其来龙去脉。首先我宁愿把这首诗歌当做是一封邀请信。时间是冬天的某一个周末,经过一周劳心费神的案牍工作,看看到了休息的日子,诗人身心格外放松,兴致蓬勃,刚刚下班,就急匆匆骑马上路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无意中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只见阴云密布,一丝风尘都没有,他意识到一场大雪即将来临,此时,他突然想到自己家新酿的酒已经很多天了,早晨观察发现尽管还有点浑浊,但完全到了可以享用的状态了。
这天气不正是一个喝酒的最佳时机吗?可常言道: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耍钱。人在忧愁痛苦的时候才可能孤独地借酒消愁呢!今天心情如此之好,岂不邀请一二好友共享?邀请谁呢?这还用考虑吗?那还不是有着几十年交情的老友刘十九。想到这里他心花怒放,恨不得马上回到家里,于是把马鞭向后一扬,鞭梢轻轻掠过马的臀部,马快速地跑了起来。 不久就到了家门口,一下马,诗人就迫不及待地把书童喊来,他倚在马的身旁,拿出纸笔,一挥而就写成这首小诗,交给书童说:快把它送给你刘十九大爷。不久之后,刘十九兴致勃勃、满面春风地赶来,此时,诗人家的酒席已经摆开:一张小炕桌上摆上了新酿的米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表面还漂浮着绿色的泡沫,像一只只小蚂蚁,旁边围绕着几个二人最爱吃的家常小菜,地下用红泥涂抹过的小火炉,着得正旺,干净整洁的家里暖意融融,看着院外越来越浓重的云色,二人盘腿而坐,把酒盛在小小的酒盅里,一边闲谈一边夹起菜肴,三言两语过后,第一盅新酒就一饮而尽……
窗外,鹅毛般的雪花已经纷纷扬扬飘落起来,像天女散花般漫天飞舞着,院里屋檐下的大红灯笼散发着橘红色的微光……
屋里,兴致正浓的诗人和朋友俨然不顾外面天气的变化,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之默契,频频举杯……

这样的酒席上,没有贵贱,没有攀比,没有高低,没有恭维,没有核心,没有喧嚣,没有吹牛,没有虚伪,没有虚情假意,更没有阿谀和奉承,有的只是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友谊,有的只是共同想说的话题,有的只是心平气和地互诉衷肠……
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惬意的感觉,多么温暖的酒局……
本人年过半百,草民一个,几十年的时间里也无缘参加过上等的酒局,但也不是没有参加过喝酒,想当年一个人独饮一瓶把一桌酒友全部喝趴下的壮举也是有过的,但却几乎从未感受到自己内心需要的那种惬意和温暖,就像白居易和刘十九小聚的那种,当然三十多年前那场最简陋的酒局除外…… 想当年,高中毕业,高考结束那天的傍晚,所有的高三学生无论考好考坏,身心是彻底地放松了,平时关系就密切的同学们在分离之际,自觉地走到一起干他们喜欢的事情,当然本人也不例外。傍晚的时候,当时我们自认为一辈子都会是最要好朋友的三人,漫无目的地散步于校园,好像要在彻底离别母校之际,把自己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地方的角角落落永远印记于心头似的。当路过教师家属区一个小卖部的地方时,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咱们今天喝顿酒怎么样?一人不等说完,二人欣然同意。三人寻遍衣兜,买了一瓶二锅头,两个鱼罐头,顺便借了三只小酒盅。“鬼鬼祟祟”来到学校最偏僻、隐蔽的地方——西南角炭房的南墙下。这地方即使在白天也鲜有人来,除非调皮的男生在内急时,无暇光顾厕所会偶尔于此小解一下。

说透了,此地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街巷里的死胡同,南北跨度一二十米,东西距离二三十米。西边是学校的西墙,南边是人们家的后墙,北边就是几间破烂的土房子,门还开在北向,专门在冬天用来储存学校煤炭和生火的牛粪,东边不远处是稀稀拉拉的几株杨树,杨树四周几乎到处都是垃圾。
当时正是农历六月上旬,月亮已经接近半圆,淡淡地高悬树梢,微风拂面,树叶沙沙作响,不知名的一些虫儿也凑热闹似地吱吱乱鸣,地下一片朦胧。我们靠坐在墙脚的一避风处,点燃一支蜡烛,席地而坐,一边倾诉着几年来在同甘共苦的学习中结下的美好友谊,一边做着未来不可预料的打算,一边学着大人的模样第一次举杯喝酒,并邀约在未来的人生中要像三国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一样以兄弟相称,风雨与共,共度未来……

一瓶白酒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才见了底,三人也变得醉醺醺的,说话舌头都僵硬起来,才相互搀扶着起身,回到宿舍……
之后的几年里,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总算都摆脱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有了一份基本固定的职业,尽管在经济上不是齐头并进,但那份当初的友谊基本还保持着,偶尔一聚还会把那次“酒局”拿出来津津有味地共同缅怀、品味一番,那一份罕有的温暖在每一个人心中涌动……

可时间和环境这个东西太可怕了,时间,它不但能苍老人的容颜,也会冷却人的心灵;环境,它不但能给你锦上添花,也可以让你雪上加霜。这三年来,我在巨大的苦痛、绝望时,除了想到自己的至亲外,就是今生为数不多的几个自认为的知己好友,如果在以往的日子里,身处异地的我每有这种想法就会不假思索地打通他们的电话,那怕说上三言两语心里就会觉得分外高兴、踏实,而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时候我眼望着他们的电话号码却不敢拨出去,因为我觉得不合时宜,我会想,我的一番话语会不会引发对方的不快或其它想法。直到那时,我才痛彻心扉地感受到了杜甫晚年在贫病交加时的那种“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惨和悲凉,也切切实实地理解了鲁迅先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吾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背后的所包含的那种落寞、愁苦,甚至沮丧。是啊!滚滚红尘中,知己难求。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来来去去很多人,却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知己,大多数都是观众。观众只是一个旁观者,笑看你起落沉浮,知己却是你人生的参与者,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悲伤。这绝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人生。
大病的几年中,我渐渐悟出了许多看似残酷的人生哲理,人与人的关系其实冥冥之中是有缘分的,缘来欣然接受,缘去也必须得坦然面对,如果在你的生命里真出现了知己,我愿所有的人都要珍惜,切莫让其轻易走丢,因为太难得!同时你也不要高估了自己和任何人的关系,也许你以为彼此感情深厚,但是别人对你毫不在乎。也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也许你以为自己很重要,但是别人视你为无。你身在高处之时,觉得光鲜无上,众星拱月,只有你陷入低谷,才最见人世冷暖……

我哩哩啦啦胡扯了这么一篇烂文, 看似写酒局,其实是在怀念我们青春年华那一段最诚挚,最纯真,最美好的友谊,但可惜的是,估计今生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