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余饭后话恩师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 第 1124 期 

文|于家山人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渠老师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写完了五集有关土牧尔台中学的往事及相关人物。每集以土中为主线,娓娓道来土中曾经发生或出现或存在的人和事,事中有人,人中有事,情景交融,展现出土中当时的此情此景。

渠老师真是记忆力惊人,把土中的陈年旧事如数家珍地描写出来了,故事中的人物呼之欲出,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虽然我没去过土中,更没体验过那个年代土中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但我相信这些生活场景都是活生生的,经渠老师妙笔生花,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把小人物写的细腻入微,把大事件写的透彻见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与政治境况。

没想到土中当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要不是渠老师揭开尘封多年我对土中的偏见、狭隘,我的确小看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塞小镇,这个小镇上当年声名远扬的中学土中。在我的印象中,土牧尔台是个荒芜偏远的小镇,土中也好不了哪去。我大姐70年代从黄旗海师范毕业以后曾被分配到土镇公社当妇联,在那儿工作了几年,回一趟家很费周折。我89年大学毕业,回到后旗满腔热忱地希望到母校白中工作,但旗教育局人事科说土中高中英语奇缺,白中暂时不需要。我心有不甘,但又不想去土中,情急在下,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关系转到了兴和一中。没想到,这一去却开启了我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沉沉浮浮整整31年的人生苦旅。我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我朝思暮想的白中任教了,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白中再续渠老师的辉煌了......

其实,当时我的世界很狭窄,不过也是我的能力所限。在我的脑海里,能够长久住在白镇就是我的人生目标,白中就是我眼中的“黄埔军校”,能够在白中当“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我最大的理想。因为白中是白镇的最高学府,当年能够考中白中不亚于现在考中大学,在白中有象渠老师同样优秀的一批老师,而且,渠老师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说实在的,我从心底敬仰渠老师,30多年一直未变。究其缘由我始终感到渠老师是我这大半生中遇到的最有才气的老师,他专业是数学,当时是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本科学历),但我觉的他是白中大师级的老师,在白中的教学成绩及影响力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重量级老师。渠老师来白中任教时正赶上我们是白中第一届三年制重点高中,还没过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不负韶华之时,可谓年轻才俊。渠老师来白中没几年就打开了局面,闯出来一片天地,在白中,乃至察右后旗教育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渠老师不但专业钻的深、广、透,而且兴趣爱好广泛他喜欢音乐、体育、写文章、诗歌,无论把爱好的焦点聚焦到什么事上,渠老师都能捣鼓出点名堂。当时渠老师带咱们47班时经常领上咱们唱“北国之春”、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我记得渠老师有时用口琴,有时自己干脆领唱。我现在还能哼哼几句这两首歌,启蒙老师就是渠老师。

渠老师体育也非常的棒,无论中长跑、短跑还是跳高渠老师都是佼佼者。每当学校开运动会时,在运动场上,在学生高中组里,都能看到渠老师瘦削、矫健的身影。我记得当时在运动场上渠老师穿的是一身运动衣,或许是平时穿的那种秋衣、秋裤。渠老师个子虽然不高,精瘦精瘦,但奔跑起来时,步子夸的相当大,并不亚于象同学钱存利、张存柱那样的运动健将。好像好几次渠老师就是参与钱同学、张同学他们那一组。渠老师的加入顿时给场上增添了几分紧张而又刺激的气氛。运动场外的加油声此伏彼起,在为渠老师的加入而加油,也在为象钱存利这样的名将呐喊助威,好像张存柱同学那时与钱同学稍有点差距,是后起之秀;场上运动员奔跑如飞,领跑者永远是钱同学、张同学,不过渠老师的助跑,无疑使二位同学陡增气势,结果可想而知更加完美。因为有象渠老师这样的体育全才,再加上钱、张两同学的精彩表现,当时运动会上永远是47班唱主角。

我记得,渠老师还爱好武术,打得有模有样,多次在班级活动上展示。有一年元旦联欢会上,渠老师表演武术,渠老师抬腿、转身、脚到,一刹那,把教室柱子上挂的彩带噌了下来,引起大家一片喝彩。正是由于渠老师的言传身教,再加上当时风靡大陆的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陈真》、《精舞门》等的影响,当时我也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从每日的伙食中省点儿,攒钱买气功、武术方面的杂志,按照上面的图示、图解一招一式地练。白天上课没时间练,晚上同学们都回宿舍休息了,我还要在教室外面东墙与菜园西墙中间的空地瞎捣鼓。你还别说,不知是年轻时的蛮劲,还是练得有效果了,当时46班、47班教室前面花坛的一圈砖头,都让我用右手在所谓的气功神助下砍断了,弄得教室前面一片狼藉。现在五片瓦垫到一块我还能用手掌砍断,手起瓦落,象刀削了一般;我还弄上民兵的子弹带里面装上沙子,带在身上,弄上沙袋绑在腿上练长跑,每天早上不见太阳起来,出校门向西,穿过西桥洞绕白镇跑一圈。这样的锻炼,既强健了体魄,又锻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也增添了学习生活情趣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我利用闲暇时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来没间断过。老人们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有一年旗里组织的元旦青年10公里越野赛上荣获第九名,张存柱同学荣获第二名,第一名不记得了(钱同学好像已经当兵了,要不是的话第一名非他莫属)。存柱同学从此在长跑方面名声鹊起,在后旗长跑届有了一席之地,有了与钱存利同学一较高下的资本。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一天尽捣鼓一些无影转的事情,实在幼稚、可笑。然而,正是小时候打下的坚实的身体基础,今天才感觉在逐渐受用。

往事随风而逝,但在我们心头永驻。渠老师的学识、做人、身体力行给我们学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今天也算能够安身立命,与渠老师当年的点点滴滴的教育,以身示范分不开的。在此,我表示万分的感谢。 

历史的岁月,当它往前走的时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周而复始,是多么的缓慢。而回过头来看它的痕迹时,一代又一代,又是多么的快。岁月沧桑、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

今日凌晨,偶翻手机,看见“老事旧人”专栏上有渠老师的近作第五辑,不由自主地拜读起来。看着看着,渠老师在白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禁不住油然生情,写出了我印象中的恩师——渠老师。

懵懂少年,情窦初开,接触的人,经历的事简单而单纯、幼稚,但又很无奈,因为我们是少年,是做梦的年龄,所以脑海里时常萦绕着红颜知己、红粉佳人、故朋至交。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代的久远,青春不再,激情已退,热情是火、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复存在,脑海里的那点阿Q式的念头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点点音符......真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渠老师的品行才气永久珍藏,岁月越久,越感弥足珍贵!

庚子年三月三日於于家山草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