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家山下:桑干河畔叙夜话【五】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 第 1134 期  

|于雁军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近代的于家山于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抗日战争后期,曾经一度,下神裕乡乃至赵石庄可以说是察哈尔省阳高县革命活动的中心。赵石庄许多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投身了革命。他们是大伯父于凤舞、继伯父赵雨德、怀福仁、兰润成、赵守人、于继河(本家伯父)、靳生贵等二十四名青年。在革命的感召下,我的爷爷、奶奶又把我父亲于凤山送到了革命队伍里。然而,自从我父亲、伯父离开后,我爷爷再也没有见到他们。由于过度思念、担忧,积劳成疾。我爷爷没有等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就抱憾离开了这个让他难以割舍的世界。

我曾祖父于世隆身高超过一米八,膀宽腰圆,身手敏捷,讲义气,好抱打不平,对蛮横无理,鱼肉乡里的恶霸嫉恶如仇。谁家受了地主老财的欺负,我曾祖父都要领着人们去和地主老财讲理,想法讨回一个公道。曾祖父和我们村一大户人家曾经是死对头,他看不惯他家有些族人在村里耀武扬威,欺凌乡里。人家有一辈名字是以“凤”字开头,曾祖父就说,以后我有了孙子也以“凤”开头。实际上,曾祖父是故意变着法儿整治对方。果不其然,我曾祖父、祖父分别为我大伯父、我父亲起名为于凤舞、于凤山。然而,按照家谱我父亲这一辈子名字应以“继或济”字开头,为了和地主老财斗,他老人家把从高家窑传下来的族谱也变了。

为此,从高家窑传下来的其它几支于氏族人颇有微词。不过,十里八村的穷人对他二老的义举、无畏和气魄都拍手称快。作为后辈,我也非常佩服我曾祖父、祖父身上这种可贵的品质。他老人家有骨气,有胆略,有正义感。虽说,他老人家破了族规,但他的孙子于凤舞、于凤山、以及继孙赵雨德没有给他老人家丢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们都为了民族大义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为了祖国的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况且,我曾祖父的义举也为村里的穷人长了志气,灭了地主老财的威风。

再说继伯父赵雨德小时候胆子很小,时常依靠我大伯父、父亲壮胆。没想到,他参加革命后,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成了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一名称职的革命干部。在石家庄战役结束之后,我伯父、继伯父赵雨德、我父亲弟兄三人还意外相遇到了一块。他们合了影,别提有多高兴了。

往事如烟,我等后辈要秉承前辈精神,热爱家国,不懈努力,发扬光大前辈的美德。【未完待续】

参考材料:阳高县委组织部、人社局、档案局、县武装部等,于凤山(已故)、于继堂(已故)、于继文、张文、于团枝、任金连、于彪(阳高县档案局局长)、赵忠格(大同著名学者、原大同市政策研究室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