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40 期 〓 文|孙中仁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001. 2013年10月19日下午,我去“百姓医院”办一点百姓的小事,无意中听到医护人员说:戚老师去世了,而且已于昨天下午安葬了…… 我的头轰的一下,随即一片空白;心头说不出的沉重,仿佛千钧磐石压着一般。悲痛、惋惜的重锤猛击心房,我只感到阵阵窒息。 心情稍微平静后,我给卢保平先生打电话,想再次证实这个不愿意是事实的消息,可是他很肯定地说是真的。卢先生和戚老师的次子一起工作,那么戚老师的噩耗便确信无疑了。随后,我又给文友刘先才打电话,他先是极大的惊讶,继而是不尽的唏嘘…… 我深怨戚老师的亲属们不通知我,否则,我是一定要去参加他的葬礼、送他最后一程的;需用的话,我可以代笔写一篇悼词,像当年悼念文友刘新民那样,深切悼念亦师亦友的戚老师!
和戚老师交往始于2003年春季。那时“非典”还没有开始猖獗,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戚效忠,说是有事相求,并想见我。我告诉他我在办公室,学校刚下第一个晚自习。我要他明天相见,但他放下电话后,没几分钟就来了,手里提着一包书。说,这是作家郝秀琴的,要他帮忙销售,但他已经退休,别无门路,只好找我帮忙了,因为他听说过我的为人……又说郝秀琴是一个单身女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还要供书上学,非常困难。我答应他可以帮忙,但必须先看作品。其时我要进班上第二个晚自习,所以我们不能多谈,就匆匆告别。临走,他拿走了我刚写的一篇书评,说要看一看。 下了晚自习,我刚回到家,他就给我打来电话了,语调非常兴奋,说:“中仁,我发现人才了。凉城一中确实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书评,无论是思想,还是语言,都代表了凉城县最高的水平。以前我对咱们县的文学界不是看好,甚至抱以悲观。从今往后,我不再悲观了……”我知道戚老师的这些话多有溢美的成分,意在鼓励后辈,但作为鼓励,我当即深表了感谢。戚老师又问我的写作情况,我说并不勤奋,有时候想说话了,便写一点。戚老师说报纸上并不见我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发表作品?我说把心里的话写出来了,也就完事了。我是不怎么爱好发表的。戚老师说以后还是发一点吧,无论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第二天,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两个文学社的爱好者们,没想到一抢而空…… 这年的4月29日下午,郝秀琴应我之邀,带着她的儿子来到了凉城县。我陪着他们母子游览了岱海、温泉、大庙。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把戚老师和戚师母一同接来。整个晚上,戚老师兴高采烈,有说有笑。我依稀记得,平时滴酒不沾的他,还破例和郝秀琴喝了一点酒,“表示意思”。 第二天,我们游览蛮汉山,戚老师保持了昨晚的心情。我清楚地记得,他说这是第一次来,言外之意是对我表示感谢。我的心阵阵发酸,凉城的名胜,不外乎一山一水,作为一个为党“效忠”了一辈子的老教育工作者,居然没有来过。那一天,郝秀琴以她女性特有的顽强,硬是爬到了蛮汉山的顶峰。我因为要陪她,所以也就一同爬上去了。戚老师和戚师母虽然没有爬到顶峰,但也爬到了很高的山腰。 晚上回到县城,我们又聚饭馆。这顿饭我邀请了刘占江,并把他介绍给了郝秀琴。戚老师兴致不减,挨着郝秀琴坐着,但是说话要明显地多于夹菜…… 后来,戚老师写出许多关于蛮汉山的诗文。这位长者的勤奋可见一斑。 004. 此后,我和戚老师的交往就密切起来,隔三岔五地聚在一起,谈几句文学。 有一次,他拿出一枚精美的印章,说是一位叫刘新民的农民给他刻的。我已经好奇。他又说,刘新民不但篆刻精湛,而且书法、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我尤为惊讶。 后来,我终于携戚老师拜访了刘新民。——认识新民,我还得感谢戚老师呢! 005. 《湖畔心声》的结集付印,对戚老师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他写了那么多作品,总不至于东一篇西一页地丢失了。 然而,他又不止一次地说,他还想出一本书,结辑他过去的诗歌以及近年来的散文。“然而,我今生搞不出来了!……”这是戚老师的怅叹,也是我的怅恨。不仅精力限制了他,而且,财力也不容许他再“搞”了。 006. 那次临走,我带了一首戚老师的近作,发表在当期的《凉城一中报》上。标题忘记了,内容却记得,是歌颂党的十八大的。 今年七月份,听说戚老师刚刚出院,我很是焦虑,抽时间又去看望了他。戚老师还是躺在自己的床上,自说“时日不多……”我觉得戚老师的精神不减去年,更有戚师母的悉心照料,哪里会什么“时日不多”呢! 应戚老师的要求,这次我带去了几篇近作。戚老师看了几篇后,先是鼓励、赞扬,后又说,小文章分开“一、二、三”,是有损于完整性的。我本来是很接受这个观点的,但性格直爽的我却还是禁不住实话实说:“我写文章很随意,觉得是一个部分了,于是就分开了。”戚老师听了后,语调沉缓地说:“当然,这也是行的。”我说出这句话当即后悔,到后来更加后悔,我觉得戚老师那天一定有许多“最后的话”要说;但因为我的固执,他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那次临走,我带了戚老师的《在集宁师范读书忍饥挨饿的日子里》、《我读书,我快乐》以及朱暄书记的《我读〈我读书,我快乐〉,我也快乐》,发表在当期的《凉城一中报》上。这是几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凉城一中学生间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随后的日子里,我和戚老师频发短信,或交流思想,或交换对文学的看法。当然,更多的是我对戚老师身体的关心,戚老师对我创作乃至人生的关切! 有一天,忽然收到戚老师的一条短信:“中仁,好几天了,不见你的信息。你在忙什么啊?”我这才想起因为料理我父亲的丧事,没有给戚老师回信,于是连忙回复:“家父不幸辞世,我正忙着安葬父亲。”不一会儿,戚老师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以沉痛的心情表示哀悼!”戚老师的短信对于悲痛中的我无疑是最好的安慰;同时,想到戚老师思路如此清晰,语调如此铿锵,我对他的身体也感到很大的欣慰。 后来,我忙于公务,凉城一中到了“创建自治区示范学校”最关键的时期——这是现在所有凉城一中人对后代子孙所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需要我写出大量的材料、总结。我打算忙完这一阵子去看望病床上的戚老师,谁知这位慈祥的老者就这样步履匆匆地走了呢?! ——是天不假年,还是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已经厌倦了滚滚的红尘呢? 007. 戚老师是内蒙古作协会员,是我县为数不多的省级作家之一。他在散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代表了我县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平。他的散文语言娴熟老道,颇见功力。我读戚老师的散文,也主要是欣赏他的语言。但是我不喜欢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正如他的“温柔敦厚”的为人一样,戚老师的作品的思想内容总是“四平八稳”,没有锋芒;而且他的题材多是“小花小草”,就更没有“火热的生活”。这一点,我和戚老师多次交谈过。但是,我又深切理解并且同情他的“文风”。戚老师出身“黑类”,年轻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暴风骤雨的“洗礼”,使他终身心有余悸;加以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让他的作品带出“锋芒”,实在是难哪! 所以,我敬重戚老师的人品要高于他的文品! 008. 我和戚老师的交往完全是“水式”的,没有丝毫功利。十多年来,我们没有求对方办过一件俗务。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视戚老师为忠厚长者,戚老师视我为忘年知音。我们无所顾忌,无话不谈。我在写作上每遇困惑,总要向戚老师请教;戚老师每遇心情苦闷,常常和我倾诉、交谈……如今我失去了这位忠厚、慈祥的师长、朋友,心情之悲,难以言表。毛泽东悼念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仿佛替我在向戚老师倾诉。 009. 戚老师的去世,是我县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巨大损失。因为他的去世,我县散文创作所形成的空白,据我所知,没有谁能够弥补,最起码近期内没有哪个人能够弥补! “写作是我的生命。我是靠写作维持着生命,是写作延长了我的生命。”戚老师生前多次这样说。戚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但是,晚年的他提笔已经很是困难,于是他就用手机写作。戚老师晚年的作品多为诗词、短小的评论、散文,是因为创作“工具”限制了他的长篇大论。但是,戚老师的作品隔三差五地见诸报刊,不仅见证他的勤奋,而且也见证他的“倘能生存,我仍要写作”的“韧”劲。 近十余年来,我县的文学人才遭到了重大损失。先是国家级诗人、我县文学界泰斗黄润甲老师不幸仙逝;后来又是长篇小说巨擘占江兄英年早逝,继而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新民兄溘然辞世;如今又是戚老师绝然地撒手人寰……每念及此,心情之悲,无法形容!天不假年,人能奈何?! 戚老师到底辞世于哪一天?他在那个逼仄的小院里停留了几天?他的葬礼如何?这些我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因为我至今没有去打听过——我深知这些尘事,包括我写的这篇不算短的怀念文章,对于逝者,已经毫无意义了。而且,戚老师也喜欢悄悄地来,静静地去…… “死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这是杜甫描写离乱中的唐朝百姓的悲惨境况。对于今天欣逢盛世的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任何理由苟且偷生。生者活好每一天,才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最大的安慰! 顽强的人并不是在天堂里能比别人活得更滋润,而是在地狱里依然能够生存下去!因此,我对凉城的文坛从不悲观,我相信后来者一定会超出前人!这是铁的定律。 愿戚老师在天之灵安息!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作者介绍】孙中仁,60后,中共党员,高中高级语文教师,任教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一中学。内蒙古作协会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会员、凉城县鲁迅研究会会长、凉城县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凉城一中报》主编,著有《我若为奴》、《官场与情场》等综合文学集。 【投稿须知】①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所以请投稿者一定保证自己的稿件为原创首发,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②本平台是本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没有稿费,望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件于本平台。③由于修改编辑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编者又是一个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请亲们在投稿时尽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状态。④投向本平台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复,就意味着准备采用,但由于稿件较多,刊发可能需要一定的时日,请亲们耐心等候,半月内未见刊登的请另投其它地方。⑤希望投稿的亲们一定关注本平台,随时接收本平台刊发的文章。⑥本平台投稿邮箱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过微信把文章发过来,同时一定附作者个人简单介绍和近照一张。⑦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长按下面二维码免费关注“老事旧人”看精彩文章 顺便把右下角的“在看”二字点一下吧,谢谢!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