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瓶梅》之94 一,《金瓶梅》的书名,是从作品中三位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姓名中各取一字组成,因为她们三人的悲剧,更多、更集中、更典型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诚如张竹坡所言:“金、瓶、梅三字连贯者,是作者自喻。此书内虽包藏许多春色,却一朵一朵,一瓣一瓣。费尽春工,当注之金瓶,流香芝室,为千古锦绣才子作案头佳玩,断不可使村夫俗子作枕头物也。噫!夫金瓶梅花,全仗人力以补天工,则又如此书处处以文章夺化工之巧也夫。”(《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 二,《金瓶梅》时时显现了色空思想。作者具菩萨心肠,求助于佛门,法轮常转,苦苦地劝人向善,对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流露出同情、惋惜和悲叹之意,最后一回让孝哥替西门庆赎取罪愆,皈依佛门,得以超生,也就是死了的西门庆终于感悟佛法,了悟“色即是空”的道理。作者让自己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陷入贪欲的烂泥潭中,了结痛苦的一生,以一个个人生悲剧来唤醒迷惑于酒、色、财、气的芸芸众生。 三,《金瓶梅》是一部同情妇女的小说。作者的女性观:虽然全书很难找到一个品貌双全的女性,几乎个个淫荡成性,为人所不齿,难得的一位节操贞洁的吴月娘实在也算不上一个品行端方的好女人,剖析了太多的坏女人种种阴暗心理,揭示了她们种种丑恶行径,但作者把她们也是当作普通的人来看待的:她们也有对爱情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生命的留恋,甚至不乏对弱者的同情;她们挣扎着,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做男人的玩物,她们也试图抗争,为自己争取一个好前途、好生活,但一个个以失败告终,其结局之悲惨,令人同情。 四,《金瓶梅》可以看到明代的商业活动和由此表现出来的商业意识;那时的人们对商人、经商给予了相当的宽容,甚至赞许,对商人、商业活动采取了较为公允的态度;同时,揭露了奸商的恶行,抨击了其经商的无道、无德,而不是其经商本身。作者顺应时代潮流,在适度肯定商业活动的同时,失望地面对一个污浊不堪、黑白混淆的经商氛围,发出了挞伐之声。 五,西门庆是书中第一号大商人,有巨大的家业。他是破落户出身,起初生意不是做得很大,只在县门前开了一个生药铺,后来嫖占女子,飞来横财,本钱骤增;后来交通官吏,包搅讼事,倚官仗势,巧取豪夺,就这样发达起来,特别是当上山东提刑所副千户后,合商人与官吏于一身,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打通关节,轻易牟利,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官商。他精于算计,经商有道,行商坐贾,二者兼之,挣下了偌大一份家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六,《金瓶梅》中的戏曲与宝卷,在多个场合出现,既是推进故事情节,成了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借此发表议论—借他人之口,抒个人之意,还借以塑造和刻画人物。 (2020.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