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起云涌的阋墙之争中,康熙传嫡最心仪之人原来是个小孩!

 大秦之歌 2020-06-24


在这里——我们追寻中华文明的根基

文 ∣ 杨宏杰

图by daseotsi

1天具慧眼迷眼了

康熙皇帝从六岁即位起,到69岁去世,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康熙王朝岁月长河中,完成了枚不胜数的历史壮举。

他坐看风云起,冷眼观时局,整合朝野,正本清源,把一个处在风口浪尖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拉回到井然有序的轨道上来。

他打败了许多枭雄对皇权的觊觎,巩固了自己九五之尊,安定民心,安定天下,先后高屋建瓴的出台了一系列治国方针,使大清朝逐渐国富民强,国力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他统治下的那个时代,被后世尊称为康熙盛世,浪花淘尽英雄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就是这般天资超群英明神武的圣主,在其晚年,为帝位传给谁,在大清王朝龙脉薪火相传,江山永不息落的问题上,失去了天生慧眼。

身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即使他纵横四海,天下无敌,面对諸皇子的嫡位之争也是万般无奈,仰天叹息,一筹莫展,谁让他有这么多出类拔萃的好儿子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来是储君之位出现了裂痕,发生了动摇。

储君关系到明日江山社稷的安定,一旦有闪失,那可是天要塌下来大事。康熙龙脉旺盛,儿子众多,按照朝制礼法确定的储君是二皇子胤礽。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早年即位还没有亲政时的首輔大车索尼的孙女,亲政后索额图宰相的女儿根基深厚,根正苗红。

可是康熙舂秋旺盛,身强体健,皇权独揽。年愈四十多岁的皇太子还是皇太子,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原本才学,品行,修养不高,还贪婪自私,心胸狭窄,眼睛里不容沙子。

在兄弟中间也是拉一派打一派难服负众望。在朝廷中结党营私,抱团取暖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贪污腐化,乌烟瘴气。他的所作所为自然逃不过老皇帝的圣眼,多次受到批评,指责,惩罚。

他面上虽然收敛了,但心里没有改正,依然是我行我素,死不悔改,这一切又被不乏聪慧的众兄弟看到了眼里,他们欣喜异常,储君之位并非铁板一块稳如泰山。


只要胤礽越心浮气躁,越出轨,出格,他们就越有机会越有胜算。时局正如他们预料的方向发展,太子被一废再废,老康熙此时非常的迷茫,而又没有破解之法,他仰天长啸,他心仪之人到底在那里啊?

 

2风起云涌的阋墙之争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老康熙数次废太子之位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一是惩戒胤礽,让他学会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情,改掉身上的臭毛病,树立起明日之君的良好形象。

二是真要废除太子,它关乎国体,国基之命脉,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三是胤礽果真不堪此大任,谁将又是蹢位的不二人选呢?平稳过渡,不大动干戈,不手足相残,给自己留下无限的遗憾。康熙辗转反侧,不能自抉。

但是諸皇子中不乏聪慧超群,人中龙凤之才。他们不能理会父皇的一片苦心,也不会尊从他的意愿顺顺当当做一个贤臣良子,谁又不艳羡登顶九五至尊后的风光与威严,生杀大权尽在一人,神气啊!


于是他们各自抱团,暗流涌涌,向储君之位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浪潮,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无论朝堂之上,或是朝堂之下,极尽其能其才,施出了浑身解数,名谓替父解忧,为朝廷效力,实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一轮又一轮的看似平静实则残酷的角逐中,大浪淘沙,只留下三股势力具有问鼎储君之位的实力。其他各派力量,偃旗息鼓,烟消云散了。

第一派原太子胤礽已是日薄西山,只能赌一把做困兽犹斗。。

第二派是冷面亲王胤祯,他为人处事低调,不显山露水,城府极深。

第三派是八面玲珑,气势如虹的八贤王胤祀。

三派中最被看好的是八爷党,最被看衰的是四爷党。八爷胤祀才学一流,为人圆滑,做事滴水不漏,而且他只贪权贪名,对钱财是看得很淡,舍得下血本,团结一切可以为他所用的朝中大臣,像九爷十爷十四元爷就聚集在他周围,唯其马首是瞻。

在群臣中,他也网罗了不少重臣和封疆大吏,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总之他时时处处都在为自己营造一个好气场,搏得一个好名声,问鼎太子之位已是众望所归,手到擒来,只是时间而已。


可是,高屋建瓴的老康熙却偏偏对他不怎么感冒,他虽然跳得高,蹦得远,呼之欲出,这恰是康熙最担忧的地方。

因为康熙为人心善,在其早年为稳定朝局,巩固江山,杀伐太重,到了晚年,他想给历史留下一个好名声,给追随他辛苦一生的大臣们留下一个好归宿,

采取了以宽治世的治国方略,不曾想朝野上下一团和气,贪污腐败之风一发不可收,这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

而胤祀又在这不正之风上雪上加霜,萎靡之气在朝廷不断蔓延,如果胤祀继位该如何收场?如何重新树立朝廷公正威严?如何重塑清清爽爽的朝纲?如果他大开杀戒就违背康熙的初衷,长期发展则江山不保,所以天下人都看好八爷,唯独老皇帝不看好,结局就是他先出局,壮志难筹,沧然而泣下。


太子胤礽是康熙的一块心病,总是在希望中失望,又在失望中寻找希望,此时的胤礽在群臣及众兄弟的眼中,已是汪洋中的一叶片舟,随时都可能被颠覆。

胤礽在协筯父皇处理朝政方面毫无建树,而且屡屡出乱子,被众兄弟抓住把柄大肆宣扬。康熙外出巡游时,他又胆大妄为,昏头昏脑,发动军事政变,欲提前登基,撕碎了康熙的心,

,真是怒其不争,把祖宗马革裹尸拼来的江山交给这样的人来打点,能放心吗?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康熙犹豫了,彷徨了,神伤了?他并非江山所托之人,所犯罪行不可饶恕,最终被终生圈禁宗人府,他也出局了,实无怜悯之处。

四爷胤祯是一个务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天姿不是众兄弟中的翘楚,但是他颇有心计,懂得谋略,为朝廷出力不遗余力,而且件件事情办的井井有条、清清爽爽,很少有差错,这是父皇对他很欣赏的地方。


但是,他生性孤僻孤傲,在众兄弟中只与拼命十三郎交好,他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阴谋论高参乌思道,正是依赖此二人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是他成功登顶。

四爷为人低调,不爱出风头,不爱拉拢大臣,而且在处理政务时对事不对人,按照朝廷律制,一丝不苟执行,因而得罪了一大批人,落下一个冷面青王的绰号,大家对他是敬而远之,在康熙的眼中,他是介于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属于中间地带。

但在胤祯心中深藏着一颗帝王之心,他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的谋略,加入到这场风起云湧的夺蹢浪潮中,在一个又一个呼声很高的竞聘者,被打爬下的境况下,老康熙还有更多的选择吗?


是上天对胤祯特意券顾,他是个善于把握良机的人,关键时刻他祭出了自己的制胜法宝和利器,上天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儿子,当此蛟龙出现在康熙面前时,一切云开雾散,豁然开朗,康熙灿烂的笑了,胤祯开心的笑了,大清王朝犹如天上忽然飘下来一片云彩,靓丽无限,风光无限。

 

3天选之子美少年

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71年),是胤祯的第四子,康熙孙子众多,有97个,另外还有大批重孙,他大多都未曾见过面,放在平常百姓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弘历聪明伶俐,六岁就学过目成诵,其父对其要求之严苛,非寻常百姓难以想象,十二岁时养在深阁人未识,在父辈们争储夺嫡、兄弟阋墙之争的时局中度过了童年时光,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胤祯邀请父皇游览畅春园的间隙里,奏请父皇接见了四儿子弘历,这是一次有计划的安排,也是一次改变夺嫡格局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


康熙一见弘历,眼前为之一亮,一位容貌俊秀聪慧异常的美少年,生龙活虎站在面前,便喜欢异常,极度亢奋,随后带回宫中养育抚视,小清新已露尖尖角,非其他人能有此厚爱,康熙教弘历读书写字,批答奏章,接见官员,传膳设宴不离左右,甚至讨论军国大事,毋庸回避,祖孙已然成了忘年之交。

朝夕相处彼此间感情日益增进,情深意笃,祖父的一举一动,他耳濡目染,无比仰慕,无不效仿,这段美好的时光,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使许多见风使舵的大臣们重新考量自己的站队方向,也为日后弘历荣登大宝创立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

康熙对弘厉的恩遇常格,情有独钟,对当时还波诡云谲,你争我夺的储君之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动摇了康熙对胤祯原有的看法,此孙金贵优秀异常,是我最为欣赏心仪之人,也是其父教育的结果,足见其父也是一位超凡脱俗之人。

康熙不再犹豫了,不再彷徨了,一个万邦来朝的江山,后继有人了。于是,胤祯凭借贵子成功登顶,开启了雍正王朝之路。


弘历也没有辜负祖、父期望,他登上皇位后,成就了十全武功,把一个如画江山,描绘的更加绚丽多彩,打造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面积1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亿多,康乾盛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顶峰,留芳千古,名垂青史。

【大秦之歌】

大秦之歌是一个专为喜欢大秦历史文化读者开设的读书写作分享平台,为大秦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故事分享、历史品鉴、图文欣赏、读书社服务,已成功入驻新浪、搜狐、网易、豆瓣、今日头条等国内媒体平台。以追寻陕西乃至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为遵旨,坚持原创精神,立志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提供最好的文字体验。


【精华推荐】

这个民族在长达1200年历史里没有国家和武装

此人被誉为成吉思汗,审时度势称霸西方

 ·END· 

大秦之歌在知识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