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先投魏王后投项羽,频繁更换主人,为何却能得到刘邦的信任?

 大秦之歌 2020-06-24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简介:头条号历史问答达人

楚汉战争四年,最终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失败而告终。刘邦赢得了天下,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崭新局面。分析刘邦争夺天下赢江山的原因,有一点最为清楚,就是刘邦要比项羽知人善用,能把每个的人的长处都发挥出来。

项羽就不行,全军他最有战斗力,带领将士冲锋陷阵的往往是他,只相信自己的意志,而不重视团队建设。手下唯一的谋士范增最终也被他冷落疏远离他而去,很难做到知人善用。

楚汉战争刘邦先弱后强,最终把项羽逼的乌江自刎,正是因为刘邦做到了知人善用,发挥了团队优势,才一步步壮大起来。刘邦用人很有特点,只要这个人真心投奔他,他就能委以重任,放心大胆的让他做事。不过他也会猜忌,并不是极度的相信,但他的猜忌又和项羽不同,一旦取得他的信任,你让他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

在所有投奔刘邦的大人物里,陈平是个最特别的个案。特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陈平跳槽太频繁。

在秦末诸侯争霸中,他刚开始投奔的是魏王,在魏王哪里干了一段时间不顺心,又找机会投奔了项羽。当时项羽声势正旺,是势力最强的楚军领袖。很多人都有投强不投弱的心理,陈平也不例外。再后来陈平在项羽这里干的也不顺心,又找了个机会来投奔刘邦。

按理说,像陈平这样经常换单位的人是最得不到新单位领导的认可和信任,有的甚至对这种跳槽频繁的人拒而远之,从哪来的赶紧回哪里去。担心把这种人收留进单位,占着茅坑不拉屎,纯粹是混工资的货,要不了多久他也会辞职走人,到时伤害最深的是单位。

但刘邦见了陈平之后,很快对陈平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方,不但让陈平官升三级,而且凡事都要征询陈平的意见,按照陈平的计策办事。惹的身边的周勃、樊哙都开始吃醋,经常在刘邦跟前抱怨。那么陈平先投魏王后投项羽,再投刘邦被重用,他是如何取得刘邦信任的?

我们先看看刘邦的用人策略,刘邦也不是对每个投奔他的人都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他大多数是为了达到笼络的目的,才表示出热情和友善,赐给相应的爵位。像河北的张耳,因为手底下有人马,又诚心诚意跟着刘邦做事,所以刘邦就对张耳很信任,最后封他为赵王。但也不是所有投奔刘邦的人都春风得意大放异彩,像楚军将领司马卯,虽然比陈平投奔刘邦的时间长,但一直碌碌无为,得不到重用。

再看看他信任的创业元老都是一些什么人。萧何是刘邦在沛县做泗水亭长时的老上级,两个人打交道时间很长,萧何时时处处对刘邦进行照顾,为人稳重热情。从刘邦芒砀山起义到杀死沛县县令,角色转换为沛公时,萧何就一直帮着他谋划筹措,算是他最信任的人。还有樊哙、卢绾、夏侯婴、周勃、曹参这些人,也都是他一起滚爬摸打出来的好兄弟,这些人知根知底,值得信任。

张良虽然是刘邦身边的大谋士,但刘邦遇到张良的时候,张良急匆匆准备去投奔景驹,两个人交谈之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后来张良就一心一意辅佐韩王,忙着恢复韩国土地的事情去了。一年多时间毫无进展,在颖川遇到刘邦之后才跟着刘邦一起攻打咸阳。

刘邦遇到大事总会第一个和张良商议,但这个人一心一意想恢复韩国,虽然帮着刘邦做了不少事情,但为刘邦真正出力的时候不多,大汉立国之后,他就像以前一样,做了一个闲云野鹤般的世外高人。刘邦虽然信任张良,主要是张良来去自由,有他没他一样。

韩信这个人刘邦刚开始也不信任,这个不信任主要是不了解。但他架不住萧何的再三推荐,又偷偷地观察了几次韩信,发现这个人爱读兵书,可能还有点真本事,就邀请韩信来自己大帐里商谈,简单聊过之后,刘邦答应了萧何的推荐,最后封韩信为大将军。

陈平既不是刘邦的创业元老,又没有多少骄人的业绩,另外还多次跳槽,这么一个看上去资历平平的人,如何能取得刘邦的信任而加入汉军团队呢?

这还要从陈平的履历说起,陈平出来闯荡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09年,哪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为了拉起反秦大旗,他们把魏王的后人魏咎找到立为魏王。陈平也是老魏国的人,而且从小爱看书籍,且有一些志向。于是他就离别家人投奔魏咎,想着在魏咎这里混出个名堂。

但在魏咎这里干了不到两年时间,随着陈胜吴广这些人的失败,加上魏咎的昏庸无能,陈平在这里看不到一点希望。这个时候项羽带领的楚军却异军崛起,成了天下反秦势力的老大。陈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就找了个理由离开魏咎,去项羽身边做了一个客卿。但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就连他身边的范增也不怎么用,所以陈平等于没什么事情做,像个闲人一样。

秦朝大将章邯投降项羽之后,楚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抵抗了。于是项羽亲率四十万大军向秦朝首都咸阳进军。陈平也跟着项羽一路来到咸阳。

这个时候天下已定,项羽分封完诸侯之后,也带着自己的兄弟回到彭城老家去了,陈平自然也跟着项羽回到彭城。

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陈平在楚营寂寂无名,既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和重用,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举动。作为一个谋士,这样的状况他应该非常难受。好在机会很快来临。

不久,刘邦就正式在汉中兴兵,开始了讨伐项羽的步伐,楚汉战争正式爆发。很快刘邦就取得了关中之地,并联合各路诸侯领兵攻占了项羽的首都彭城,汉军声势猛涨。此刻,项羽的手下大将司马卯投奔了刘邦,这件事让项羽很恼火,他认为是陈平是的责任,迁怒于陈平。两年的相处,也让陈平对项羽的为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于是他决定投靠汉王刘邦。

陈平背弃年轻好战的项羽,而去投奔已经五十多岁的刘邦,他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为何他这么一个自负的人,心里就一定认为刘邦才是天下的共主呢?要比项羽强呢?

其实,陈平第一次见刘邦时,是在鸿门宴上。当时刘邦范增设下圈套,准备在鸿门宴上刺杀刘邦,这个情况陈平应该是知情的,就算不知情,以陈平的聪明才智,也能想到范增会这么做。所以刘邦的处境凶险,弄不好会身首异处。但最后的结果却让范增很失望,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也让目睹此事的陈平对刘邦有了刮目相看的一面,觉得刘邦才是自己将来追随的主人。

如果没有鸿门宴上的初次相识,陈平也不会有此后对刘邦的帮助。项羽到达咸阳后,开始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秦岭大山里的汉中。当时刘邦想急着离开项羽,因为跟项羽呆在一起日子越久,危险就越大。所以他急着离开项羽去汉中自己的封地,但他又不能直接对项羽提这个事情,害怕项羽起了疑心对自己不利。

于是,他找来张良商量,结果张良也想不出好办法,他帮助刘邦定战略可以,这种骗人诓人的事情他也束手无策。不过张良认识陈平,而且对陈平这个人有一点了解,而且陈平又是项羽身边的人,问他应该没错。

张良见到陈平后说明来意,希望陈平能想想办法,让汉王刘邦逃出咸阳。这种事情对陈平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陈平就告诉张良,要想让汉王能顺利离开咸阳去汉中,第一步先要把范增这个老东西支走,第二步是想办法取得项羽的同意,这样才能实现汉王刘邦尽快离开咸阳的计划。陈平不但告诉张良这个计划的细节,而且主动把这个工作承担下来。自己先去说服项羽,把范增派往楚地去看望楚怀王,接着又和张良一唱一和,让项羽答应了放刘邦去汉中的请求,成功帮助刘邦逃离出咸阳。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陈平已经开始为汉王刘邦做事,要不是他的帮助,至少去汉中的时间要拖很长时间,这么的长的时间,对刘邦的生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哪一天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作出对刘邦不利的事情就麻烦了。假如陈平觉得这个事情对自己有风险或者他还在一心一意帮项羽做事,张良的请求他就不会答应。甚至为了立功,会想办法帮助项羽阻止刘邦进入汉中。

我们只能说,哪个时候的陈平已经内心认可了刘邦,所以才甘冒风险,帮助刘邦逃出咸阳。

另外,陈平投奔刘邦时,并没有找当时刘邦身边的第一大谋士张良,而是找了自己的好友魏无知帮忙推荐,走了一条中间路线。如果找张良,是怕张良猜忌,同为谋士担心一山不能容二虎?还是自己计划从基础做起,不打算攀附别人。到底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陈平知道自己跳槽频繁,必然会引起刘邦的警惕。所以在见刘邦的时候,他是做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他没有想到刘邦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可能有当初他帮助刘邦逃出咸阳的铺垫原因,刘邦很快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自己的护军都尉,并监护三军将校,职位比在项羽那边高了很多。

刘邦虽然对初来的陈平报以热情,但他手底下的人就开始不答应了,很多人天天在刘邦跟前说陈平的坏话,尤其是他那些创业元老们。时间一久,刘邦对陈平的信任又开始动摇了,他又把陈平叫到办公室谈话,向陈平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说你一会儿帮助魏咎,离开魏咎又去帮助项羽,现在又来投我,你怎么让人相信你说的话呢?

面对刘邦的坦率,陈平也非常坦率直白,他把自己比作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价值就不同。并表示他去投靠魏王,结果魏王不用他,他又去投靠项羽,项羽也不信任他,所以他才投靠汉王。是因为他仰慕汉王知人善用。如果刘邦不信任他的话,就接受他的辞职,让他回家,给他一条生路。

刘邦听了陈平的话,对他更加产生好感,从此以后凡事都和陈平商议,很多大事听从陈平的计策。有了刘邦的信任,陈平也在楚汉争霸中,为自己博取了汉初奇才的好名声。

 ·END· 

大秦之歌在秦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