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地铁之旅】——纽约地铁

 攒菁堂 2020-06-24

前言

城市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城市地下空间。世界上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空间都成为城市景观、艺术展示的一部分,创作出属于各个城市的独特风景。

此系列将为读者带来一场世界地铁文化之旅。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美国纽约,说说纽约的地铁发展史

01 

纽约地铁发展概况和发展阶段


纽约地铁是美国纽约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纽约市政府拥有,隶属于纽约市公共运输局,地铁在1904年通车,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地铁系统之一,也是国际地铁联盟的成员,由纽约大都会运输署营运。纽约地铁拥有468座车站,商业营运路线长度为394公里,总铺轨长度达1,370公里。其中40%的路轨形式为地面或高架。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地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

纽约地铁车站每日为乘客提供每日24小时的服务,车站覆盖纽约的曼哈顿、布鲁克林、皇后区和布朗克斯。除G线、法兰克林大道接驳线、洛克威公园接驳线外,其余路线皆有经过曼哈顿。某些车站夜晚或周末时会关闭,但不会影响整体运输。纽约地铁的许多车站有夹层设计,能让乘客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并抵达站台,而不需事先跨越街道。夹层也能让乘客在车站内直接不同行车方向的站台间移动。

02 

关于 MTA Art & Design项目


1982年,MTA开始了一项数百万美元的地铁改造计划来扭转多年来的衰退,MTA Arts & Design部门成立于1985年,领导层认为原创的、优秀的、综合的艺术作品是地铁修复重建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决定得到了政策制定者和艺术界专家的支持,不少委员会得以成立来制定推出地铁公共艺术相关的政策和程序。这个项目的成立体现了当时历史保护和公共艺术运动开始影响公共政策,全美不少城市陆续开始自己的城市重建改造项目。

因为地铁系统的特殊设施和条件,地铁内的公共艺术作品需要使用耐用持久、易维护的材料,因此MTA的公共艺术作品一般使用瓷砖、马赛克、青铜或玻璃等材料。除了负责艺术作品的保护修复,MTA Arts & Design部门还负责站台内艺术作品设计元素的选择以及让乘客在地铁站台内,例如地铁门、售卖机以及车厢内,发现艺术。

03 

MTA公共艺术项目和作品


第二大道地铁线和延长线路项目第一期——63街、 69街、83街和94街。纽约当局早于1929年就已构思兴建第二大道线,辗转花了近70年才建成。2017年,纽约第二大道地铁线改造工程项目第一期推出公共艺术计划,分别在4个站点分别邀请一位艺术家设计永久性的艺术作品,这个当代艺术计划成为了目前纽约地下最大规模的公共艺术项目。

69街





巴西裔画家维克·穆尼兹的创作的《完美陌生人》,墙上映着纽约的多元人物群像,此幅作品由30个人组成,描绘了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教育文化背景的众生相。有些画像是真实纽约人的写实,而每个人也都能在画像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作品中的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一个普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完美的陌生人”。身处地铁之中的乘客们,会感同身受,也许记得的只有陌生的面庞,而画面中的每个人也只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完美陌生人

63街

以瓷砖、玻璃马赛克和覆膜玻璃为材料创作了《高架铁路》。这一作品展现了这条地铁线的历史:手扶梯入口处交错的起重机记录了1940年代拆除了第二和第三大道高架铁道的场景;电梯旁的墙上,上世纪的绅士淑女与衣着新潮的来往行人碰撞着美国的变迁。

高架铁路

83街

第82街的12幅作品是由上百万块马赛克拼制成著名艺术家们的画像:英国当代艺术家塞西莉·布朗、非裔美国艺术家卡拉·沃克、摄影家辛迪·舍曼等等,朴素、平静而又有让人浮沉的力量。这所体现的是:“城市就是各种文化、各种人的集合。而艺术的丰富性也让人联想到描绘和建立一个人的形象的多种方式。”

人物马赛克

94街


采用4300张瓷砖贴片制作的《建筑蓝图》。当乘坐电梯或者列车启动时,画中随风飘扬的碎片如飞鸟一般,给乘客动态感。作品表达了“现代人在移动过程中难以置信的速度”,以此反对过快的节奏让生活失去了诗意与美好。希望人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

建筑蓝图

简洁而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空间感,灯光照明设计与空间结构等其他设计系统相契合,纳入了统一的设计范畴。该地铁站空间设计是灯光照明设计与空间艺术品设计相契合的完美典范。

34

声音装置》 

该站的艺术品为绿色长方体的声音互动装置。在透明方块下缺口处的感应装置前挥手,会发出乐器等声音,还会亮起灯。艺术家希望这件作品可以给陌生人互动的机会。

23街

漂浮帽子》  

站内共有120顶帽子,重现了1880至1920年代间在23街地铁站周边经过的名人所佩戴的帽子,当时这里是主要的文化娱乐区,附近还有各类时尚百货店等。

94街

艺术雕像

2004年创作的青铜雕像设置在多处角落,展现了多种事件场景。这个系列作品共有100多个,最后安装了大约25个。

42街

波普艺术》 

由美国波普艺术家创作,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于1923年出⽣于纽约,时代⼴场壁画以其早期作品的变化,反映了他的创作⽣涯。利希滕斯坦还⾃由地从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挪⽤并整合了图像。例如,壁画右侧的带帽⼈物来⾃旧的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漫画,和标志性的42图像则来⾃⼀系列地铁建筑细节的图纸。旨在纪念其创造者及其所在地。画面充满未来感的子弹头列车通过车站的场景描绘了地铁的精神、线性运动和动态能量。

04 

纽约最大地铁换乘中心


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

这座庞大且身姿如鸟的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名为 Oculus,由著名西班牙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设计。以翱翔的飞鸟为基本造型,连接纽约市11条地铁线路以及纽约至新泽西铁路,集换乘车站、购物中心和人行通道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整座建筑结构,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张开双翅,正欲展翅飞翔。是曼哈顿最受欢迎的站点之一。

富尔顿换乘中心

富尔顿换乘中心是纽约市新建最大的地铁换乘枢纽,共拥有27个入口,6.6万平方英尺的零售和商业办公空间,九条地铁线路交汇,每天换乘人数达30万人次,被称为称纽约地铁的“中央车站”。该地铁换乘枢纽建设历时10年,设计充满现代感,尤其是顶部的穹顶天幕设计,利用自然光和材料反光效果,使车站大厅显得富丽堂皇。地铁站被玻璃和钢铁的外壳包围,中间的圆形屋顶可以透进自然光。内部有一个螺旋楼梯,一个玻璃电梯,中庭宽敞明亮。可为乘客在几个线路之间提供“无缝”换乘,大大提高换乘效率。在很多方面来说,该站是纽约地铁站的重要象征。

策划/ 崔冬晖 郭立明

编 / 喻筠雅  冯小敏  毕媛媛  姜苏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