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是一名农民工,学历程度初中未毕业,说具体了就是小学水平。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关系,我对诗歌的语言简洁,意境空灵的这种表达方式情有独钟。非常喜爱读,每遇到一首好的诗歌,总会反反复复的读,总觉得越读越有意思。诗歌给我的感觉就是如饮佳酿回味无穷。我相信凡爱诗的人都是这个感觉吧。以前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网络。我订阅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杂志,只看里面的几首诗。在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了一个诗群。见到了活跃在网络里的许多诗人、诗词爱好者。一时间让我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觉。在诗词群里一呆就是四年,学到很多东西,也见到形形色色的诗和诗人。把诗人归类,按照文学体裁现代诗和古体诗词可以归两大类。也是争议最大的的两大类。喜欢古体诗词的人认为诗词就是应该唐宋的样子,格律诗和宋词就是诗词的最高成就,我们只需要学习继承就好了。喜欢现代诗创作的人认为:诗词是不断创新的,需要符合时代,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古人的阶段,要抛弃古人的条条框框自由发挥。这是当代比较有名气的诗人伊莎的作品,到底写的如何,大家各自慢慢品评。我们继续看其他人的作品。能出名的说明都有两把刷子。至于写的如何,大家看后都会在心里有个评价。好了,回归到主题。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对诗词继承与发展的一点我的认知。首先说继承,继承就是前人有的我们接下来,但是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呢?,这是个方向问题。再说创新,创新就是前人没有的,我们要造出来。怎么造?造什么?这也是个方向问题。有道是: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白费。所以我们必须找对方向。为了找对方向,我们要先搞明白什么是诗?诗为什么存在,从何时开始存在,存在的时间里有没有发生变化?要搞明白这些问题,我们要翻开历史,寻根溯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享誉世界的诗国。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内容丰富,诗人词家灿若群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诗歌。有一首《击壤歌》,据说是帝尧时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创作了不少劳动歌谣。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口头创作,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有歌谣的流传。《古诗源》中收录了许多远古时期的歌谣。有一首《弹歌》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我国诗歌的历史悠长。先秦时期,我国诗歌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为孔子整理、编辑而成,共计305篇。作品大多以四言为主,内容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风土民乐,也称“国风”,计160篇;“雅”是王公、贵族们宴饮时的乐歌,计105篇;“颂”是祭祀宗庙、颂扬先祖的歌舞,计40篇。《诗经》作品都可入乐歌唱,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辞是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句式较自由,多为四、五、六字句,长短不齐。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屈原(约公元前340—278),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写下了大量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诗篇。代表作有《离骚》等。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气象。这个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乐府诗、民歌和文人五言诗。文人五言诗是在民间歌谣和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五言只比四言多了一个字,但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世格律诗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等。特别是三百多句的长篇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并逐步形成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诗体。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体,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体,还有太康体、永嘉体、永明体、齐梁体等。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周周颙著有《四声切韵》,沈约著有《四声谱》。他们首次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把四声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韵上。从此,诗人们在创作时开始自觉讲究平仄韵律,为五言诗向格律诗的过渡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世称陶体。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堪称千古绝唱。另外还有谢灵运和谢脁,主要以写山水景物见长,称为山水诗。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民歌,如北朝的《敕勒歌》等。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古体诗、近体诗完全成熟的时期。唐诗特点:1、数量巨大,作家众多。康熙年间出版的《全唐诗》收录作品48900首,作家2200多人。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补编》又收补2100多首。2、诗体完备,古体诗、近体诗、歌行、乐府、短篇、巨制均达到高峰。1、初唐时期(公元618—713),约100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2、盛唐时期(公元713—762),约50年。主要代表人物是李白和杜甫。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笔力豪迈,语言奔放,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又有高度的艺术技巧,是我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被后人称做诗仙。现存诗1000首。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是现实主义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反对权贵的专横,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被后世誉为诗圣。杜诗格律严谨,艺术功力深厚,对后世影响很大。存诗1400多首。3、中唐时期(公元762—825),约70年。主要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和浪漫主义诗人李贺。4、晚唐时期(公元825—906),约80年。代表人物是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晚唐五代是词的发展时期。词的创作趋于繁荣,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词是一种新诗体,是曲子词的简称。南宋以后词这个名称才正式确定下来。五代时期主要词作家有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派代表人物韦庄,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数后主李煜。2、词意明畅,直抒胸臆。如他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宋诗虽不及唐诗,但它独具面貌,也有很大成就。而宋词则极为兴盛,被当作宋代文学的代表,形成我国诗歌创作上一个新的高峰。宋诗的代表人物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其特点是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苏轼诗最能体现宋诗特点。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南宋诗坛有四人名气最大,他们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其中成就最高的要数陆游。陆游(公元1125—1209),字务观。陆游是古代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大家,现存诗9200余首,词130首。其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畅晓。宋词在我国词坛上达到最高峰。《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共收录了1430多家词人的20800首词作。北宋著名词人有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他是继欧阳修而起的文坛领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杰出作家,其散文、诗、词、书、画成就都很高,特别是诗和散文的创作独步天下。他是我国豪放派词作家的代表,有词作350多首。主要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至南宋,发展到极盛阶段。主要作家有: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姜夔、吴文英、文天祥等,其中以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成就最高。这一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爱国主义主题,气势宏伟、豪迈悲壮,尤以岳飞的《满江红》词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诗等最为悲壮、激昂。元代时间较短,其文学成就主要是曲。元曲是继宋词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与唐诗、宋词并称于文学史。元曲题材广泛丰富,创作视野广大深邃,反映生活图画鲜明生动,塑造人物形象丰满完整,语言通俗明白,格调清新自然。所有这些,与唐诗、宋词相较都毫不逊色。所以历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据《金元散曲》统计,元代散曲作者有220人,作品有4270多首,其中小令3800多首,套曲约470多首。元曲的主要作家有:元好问、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元好问。元好问(公元1190—1257),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一颗巨星,也是第一个变词为曲、开创曲作的人。其曲大都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开创了元曲本色派的先声。元曲的另一流派被称作文采派,作品文采华美,辞藻綺丽,清俊典雅,以藻取胜。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清两朝约六百年,是我国戏剧和小说的兴盛时期。明清的民歌和文人诗词也有一定的发展。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了好几个流派,如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派,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竞陵派等。但他们的成就都不是很大。清代诗歌虽不如唐宋,但超过元明,出现了许多作家和流派。近代人徐世昌编辑的《晚晴簃诗》200卷,共收清诗6100家,27000多首。清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数爱国诗人顾炎武,他诗学杜甫,被后人称作“前明诗家之后劲,本朝诗家之开山”。有清一朝,也是诗人辈出,流派纷程。其中比较有成就的流派有:以王士稹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赵翼为代表的性灵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还有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改良派,还有清末民初柳亚子等人组织的南社等。其中改良派诗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第一要新意境,第二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风格入之。”而南社的诗人们则追随孙中山先生,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诗坛开了一代新风气。总结一下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从那个诗词发展简史,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首先呢,诗歌诗歌啊,诗它和这个歌它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说最早的诗词,最早的诗歌它是唱的,黄帝时期出现的那个《弹歌》尧帝时期出现的《击壤歌》,嗯,他是对于劳动生活的一种描写,他呢也成了劳动人民啊,在这个生活中唱的东西,到了春秋的《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为孔子整理、编辑而成,共计305篇。作品大多以四言为主,内容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风土民乐,也称“国风”,计160篇;“雅”是王公、贵族们宴饮时的乐歌,计105篇;“颂”是祭祀宗庙、颂扬先祖的歌舞.你看这个诗歌从黄帝时期发展到了春秋时期,这么漫长的一两千年诗歌他依然是唱的,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气象。这个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乐府诗、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两汉时期的乐府诗他依然是唱的。我们再看这个诗歌向下发展发展到了唐宋,到了唐出现了这个格律诗,格律诗他要求押韵,讲究声韵.唐宋的这个格律诗他为什么要讲究韵律呢?他也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呢,他可以吟唱。诗词他一直都是在发展的,送之后的缘,嗯,延长呢,它是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朝廷,他对于这个汉文化,那肯定是不及中原的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蒙古人呢,他是进来以后接受了这个汉族文化,在元朝的出现了元曲,元曲说白了它就是相当于现在京剧之类的,曲子词无疑也是唱的,诗歌从黄帝时期开始到元,一直都是讲究厄这个音乐性讲究韵律,因为中国的语言它必须要押韵,说起来才能顺,如果不押韵的话,那说起来它是不通顺的,不通顺的东西肯定唱的时候他也不好唱。我们从那个诗词发展简史,我们看到这个诗啊,它是具有音乐性的。我们通过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也发现诗歌从出现,历经几千年,他没有变的,就是他的语言非常精炼,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音乐性。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诗词,他都是非常具有内涵,伟大的诗人都是忧国忧民,有悲悯之心,同时语言还非常的雅致。诗词发展到了今天,其实呢基本已经定型了,然而在民国年间,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当时的文人他就提出来了厄新式的概念。胡适曾经说嗯,写诗如作文,提倡用白话来写诗,称之为自由体。自由体从五四运动开始到现在100多年,也涌现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我们仔细来读,民国期间的现代诗。这里我也截取一首;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读起来好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音乐性,都是他还有韵。以上呢,通过了对于诗词发展简史的学习,以及对民国出现的现代诗的学习,我简单来总结一下,诗歌,诗与歌是不分离的,说白了一点呢,嗯,诗就是属于歌词,谱曲它是能唱的,同时在表现手法上,他是讲究艺术手法的,在表达的语境上,是追求高雅的,所以我们要继承,他的这些特点。民国的诗人提出来的要跳出框框,这个呢,其实也不用提出,早在汉朝的时候,文人写的汉赋他就是一种自由体的散文诗,以及汉乐府,宋词元曲,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宋词元曲只是后来的人,在模仿某个词牌填写的时候,才出现固定格式的这一种说法,因为要与时俱进,现在人讲究白话,白话来写诗,不是不可以,还是我的这个命题,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要继承什么,要弘扬什么,要去创新什么。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我们必须要继承诗词的音乐性以及创作的艺术手法,描写我们当代的生活,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反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思想,我们的文体格式上可以有所创新,但是不能把艺术手法丢掉了,不能把诗人博大的情怀丢掉了,我们能把诗歌的特有的音乐性丢掉了。
赵德来,笔名:鲲鹏,江苏宿迁人,79后农民工。爱好诗词,诗观,把苦难的生活过出诗意,在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  听寒带雪,澹黄凝咽,雀喧鸠聚。野情有约花深处。绿苔上、痕无数。山乡竹响生清露。筍尖香初吐,涧水流、乱石闲听,声碎借问春知否。春寒许许,浅红微绽,竹林风聚。钓翁小憩闲亭处。暖溪上、鱼清数。老根青叶凝玉露。嫩篁香欲吐。慢伫依、细语相询,谁晓故里花开否。前汀浮霭,远山横翠,蘼芜争路。绿窗静对花千树。恰一剪,东风妩。空濛乍起黄昏雨。冷烟迷村坞。柳带垂、小掠芹泥,梁上燕子归来否。黄昏锁院杏花深,墙外一枝羞怯。弄影山鸠忽惊雪。啼痕暗惹,愁烟粉瘦,惜与情凄切。阶悄悄,竹声幽,不须秦女箫吹彻。春恨柳依依,生怕无人唱桃叶。西窗剪烛,唤起新愁,不解丁香结。有谁知不语泪偷流,觅残梦、飞来旧时蝶。恨只恨,被恼如今偏要月。看花总被恼三分,偏又一声寒鴂。灞柳篱边自摇拂。长条折尽,无人寄与,泪染缠枝褋。心字断,锦弦凉,玉几花影淹枯阕。真个悔多情,情意随风散林樾。荒苔没径,瘦竹笼烟,杜宇啼声咽。恁桃红李碧杏娉婷,影儿却、伶仃伴孤蹀。便倚醉、灌得愁思根底绝。清阴匝道绿成蹊,天末雨云堆叠。蔓草牵衣柳低拂。窥鱼泽畔,盟鸥化外,一带江烟没。莺呖呖,水潺湲,旧时风调浑如接。寥阔动幽思,人世温寒浸诗骨。轻尘弱絮,幻影空花,堕粉沾吟靥。甚呕心字句太荒唐,料都与,年芳共销歇。纵蕴藉,洒落东风无处说。冷落桃蹊红隐隐,迷断壑、山色黄昏。且莫掩芳林,十里馀香径,鸟声却相闻。杨柳深青江烟蕴,细雨外、燕处申申。犬吠鸡鸣未绝,愁见桥边,思随流水沄沄。绿水悠悠青岫隐,延仄径、行至黄昏。暮色染平林,晚翠淹石砌,怡然远嚣闻。 携杖溪桥寻春韵,四处有、信鸟飞申。久恋桃红柳碧,禽脆鱼香,从今山野为邻。泮水芹芽春尚浅。新笋出、犀角初匀。树湿晓莺飞,静落苍苔上,粉香细于尘。争唼桃花游鱼小,一簇簇、影度前津。晋代渔人隐约,柔橹声轻,穿行云叶邻邻。约清明,纷雨后,雁渡南楼,遗我相思豆。不若多情窗外柳,自古烟愁,空惹春容瘦。 带花归,香满袖,已是黄昏,远寺钟声骤。倦鸟还林云返岫,散绮残霞,晚色浓於酒。说归期,寒食后,望断苍江,沥雨摧红豆。真恼无情堤上柳,不系行舟,恁惹清词瘦。 絮纷纷,沾翠袖,谁起哀筝,真个惊人骤。醉看流云缠远岫,饮尽相思,再启桃花酒。送江亭,人散后,细叶疏荫,梅子青如豆。涨墨浮烟堤上柳,密密斜斜,写得春笺瘦。雨沾衫,风袭袖,数点猩红,蓦地轻飞骤。山豁东南迷远岫,不问归程,只唤当垆酒。恨江风引雨湿梨花,不语泪痕多。苔新人迹少,荒郊古涧,飞絮穿莎。燕子莺儿啼歇,休问冷香何。红白虽相得,莫教春过。静锁一庭碎影,三人欢已断,犹忆离歌。水调声声怨,留取伴吟哦。唤愁醒、壶觞自酌,黯凝情、并蒂倚柔柯。花依旧,东君怪我,误入烟萝。又泠泠细雨惹轻愁,花落许多多。恼烟堆津渡,雾迷溪口,风乱青莎。是处红蒸翠冉,只影奈如何?燕子归云上,只是经过。常记当时春暖,柳外莺声脆,好衬情歌。许卜来缘浅,春去独沈哦。念去去、江波千里,问归期、夜色没交柯。悠悠笛,谁家忽起,碎了丝萝。甚近来无梦到梨花,稍纵隙驹过。泽畔添新涨,浅红破萼,绿上青莎。李径桃溪行遍,寂寞奈愁何。薄日遥山外,回眄清波。笑我形单自吊,海隅为客久,犹殢吟窝。况经年奔走,多少事成讹。叹春风、失之交臂,向黄昏、翠袖倚斜柯。黯然与,浮岚厮并,小泊烟萝。墙倚杏花红,小树低丛。半开半落怨春风。相逐馀芳村落里,点缀青空。蛙跳稻畦中,雨后浓浓。绿烟深处掩来踪。行到桥边溪一色,且醉西东。魂断小桥东,谁负嫣红?愁深不是怨春风。醉里漫思春夜事,倏忽成空。凉月照帘栊,憔影忡忡,见时偏又泪成洪。如水柔情皆换了,一霎鸣蛩。随步市桥东,迤逦薰风,绿阴欲比客愁浓。半角城垣斜照外,满树嫣红。万象竞青葱,履草丰茸。一年花信近梧桐。春色动摇波影里,诗酒相逢。图书 网上优惠价 原创首发:现代诗5首;古韵10首合辑,20首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