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这里龙盘虎踞、钟山龙蟠,山川秀美,古迹遍布,更有着“六朝古都”之美誉。 我是一位爱好游山玩水,寻觅古迹的游客。来到南京,感觉到这里真是太美了,是一座值得每个人都要来此游览的历史文化名城。名不虚传。下面我以一个游客的眼光,把我所见到的南京景色及对南京的部分印象分篇向朋友介绍……。 ▼栖霞山“栖霞寺”牌坊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山中峰西麓,又称“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是佛教“三伦宗”的祖庭。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平原居士明僧绍隐居摄山(即栖霞山),因舍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所以为栖霞寺之始祖。 ▼“栖霞寺”规模宏大,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栖霞寺”山门 ▼乾隆御笔“摄山栖霞寺” ▼镇守山门的“哼哈二将” ▼钟楼 ▼鼓楼 ![]() ![]() ![]() ▼“御碑亭”一一寺前左侧有一御碑亭,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明征君碑”是唐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李治诏立。是南朝栖霞寺明僧绍五世孙为纪念先祖,向李治帝求取的“御碑”,并立于栖霞寺前。 ![]() ▼御碑高2.74米,宽1.31米。碑首为6龙拱额,上篆书“明征君碑”4字,由唐朝书法家王知敬书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起草,书法家高正臣行书题写,通篇2376字。碑阴刻有“棲霞”二字,相传为高宗李治御书。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 ![]() ![]()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依山势而建,层层上行,格局严整美观。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 蜒起伏的山嶂,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征君碑,寺后有千佛崖等众多名胜。 ![]() ![]() ![]() ![]() 寺门前有铜象左右守护,寓意“平安、吉祥、如意”。 ![]() ![]()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背后是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阶而上,是寺内主要殿堂“毗卢宝殿”。 ![]() ![]() ![]() ![]() ▼“毗卢宝殿”一一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二位弟子梵玉、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褚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殿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 ![]() ▼毗卢遮那佛 ![]() ![]() ![]() ▼二十褚天神像 ![]() ![]() 我以前到过很多寺庙,看到其它寺庙与栖霞寺有几处不同,1、一般寺庙门前都是石狮镇守;栖霞寺却是铜象把门。2、一般寺庙主殿为“大雄宝殿”;而栖霞寺主殿为“毗卢宝殿”。3、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边为文殊、普贤菩萨侍立,殿两边为十八罗汉守护;“毗卢宝殿”供奉“毗卢遮那佛”两边是弟子梵玉、帝释侍立,殿两边为二十褚天神像守护。具体原意,我不了解。但我又见到了一种寺庙的佈局,使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 ![]() ▼穿过毗卢宝殿,进入依山而建的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藏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 ![]() ▼方丈室,门上一幅篆书对联书为“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不知是何寓意,有趣。 ![]() ![]()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前50米,是彩虹桥与明镜湖的合称。明镜湖原为桃花涧水的汇集地,湖水澄清,光可照人,湖上有座六角亭,以状若彩虹的曲桥相连,雅号“彩虹明镜”。湖中立一滴水观音石像,手持圣水瓶,将圣水洒向大地,护佑人们吉祥安康! ![]() ![]() ![]() ![]() ![]() ▼“彩虹亭”一一六角形,丹楹黛瓦,翘角飞檐。其上“彩虹亭”三字为当代高僧茗山法师题写。彩虹桥曲折临波,与亭连为一体,湖边竖有一碑,高2米余,刻有“彩虹明镜”四字。 ![]() ![]() ![]() ![]() ![]() ![]() ![]() ![]() ![]() ▼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一一“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槃”。 ![]() ![]() ▼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塔身刻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 ![]() ![]() ![]() ▼二层以上,各层上下檐面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顶刹柱为莲花形,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 ▼“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历经了千年风雨,虽有部分石檐毁坠,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 ![]() ![]() ▼ “三圣殿”,又称大佛阁。位于舍利塔东,阁内供奉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弋开凿。是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 ![]() ▼殿内供三尊巨型佛像,体型巨硕,拔地参天,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正中是无量寿佛像,佛像坐高10.8米,连座高13.3米,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岗石窟之佛。两侧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10米。合称“西方三圣”。精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门旁两佛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3米多。 ▼正中无量寿佛坐像 ![]() ▼旁边观世音菩萨立像,造型优美、雕刻精细。 ![]() ![]() ![]() ▼大佛阁后,舍利塔东,山崖间是“千佛崖”,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千佛崖位于南方,与云岗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 ![]() ▼千佛崖内凿佛像500余尊。崖壁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神龛洞窟,龛内雕刻各种佛像,在最后一个石窟中,出现了一尊手执铁锤的石工雕像,是佛像的开凿者把自已的形象也凿入佛龛。千佛崖的佛像精美壮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 ![]() ![]() ![]() ![]() ![]() ![]() ![]() ![]() ![]() ▼游完一圈,开始返回“栖霞寺”。一路上景色迷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天不作美,天色昏暗、时阴时晴,现在已下起了雨,为了不被雨淋,只好匆匆返回。 ![]() ![]() ![]() ![]() ![]() ![]() ![]() ![]() ![]() ▼寺边草坪上有三尊石雕小僧人,从他们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这是在告戒人们,世间万事都要少说、少看、少听,难得糊涂。 ![]() ![]() ![]() ![]() ![]() ![]() ![]() ![]() ![]() 今天游览了栖霞寺、栖霞山,虽然天气不太好,游玩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看了古寺,观了红叶,逛了石窟,游了镜湖,收获颇丰。本篇主要介绍了“栖霞寺”,下篇再向朋友介绍满山红叶的栖霞山……。再见! 发布于 06-06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南京玄武秦淮鼓楼建邺栖霞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