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市〗明征君碑、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崖石窟

 轻风无意 2017-09-20
〖南京市〗明征君碑、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崖石窟

栖霞山大概就是那种每年只有几个星期才会比较热闹的地方。本人不喜拍照时人头攒动,所以看到冷清的山门,自然有些窃喜。在公众假日找个没多少人的正规景点,也还是有难度的。


先来张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导览图。


嗯,山上似乎景点不少,不过没有红枫的诱惑,还真提不起多大兴趣。这两天为了看石刻,已经暴走了不少路,明天又要爬紫金山,还是留些体力吧。


栖霞山之行目的明确,就是三处国保——明征君碑、栖霞寺舍利塔和千佛崖石窟。


山门左侧大门紧锁的小亭子被大部分游客所忽略。亭子里面,正是中国仅存的数块唐代行书碑之一,建于唐上元三年(676)的明征君碑,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永明元年,又徵为国子博士。徵君隐居求志,义越于由光;不降凝心,迹高于园绮。凿坏贞遁,漱石忘归,鹤版载临,豹姿逾远。俄有法师僧辩,承风景慕,翼徒振锡,翻然戾止。法师业隆三藏,道迈四依,戒行坚明,律轨严净。欣然一遇,叶契千龄,子琴为莫逆之交,温雪岂容声之友。”南朝名士明僧绍隐居于建康摄山(今栖霞山),舍家宅创建了栖霞寺。他多次受朝廷征召而不应,世称“征君”、“隐君”。明僧绍的五世孙明崇俨是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高宗求立此碑。高宗亲自起草碑文,高正臣行书书写,王知敬篆书碑额,通篇2376字。


结合上张图片,猜我是怎么拍的?哈哈,这就是卡片机的优势了(其实LX5已经不算是“卡片”了……)。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唐高宗时改为“功德寺”,是当时江南最大的佛寺之一,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为“四大丛林”。五代南唐时改称“妙因寺”,并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徐铉书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复名栖霞寺。清咸丰年间寺院毁于兵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僧宗仰慕款重修。


现存的木构建筑如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等大都是光绪以后重建,看上去平淡无奇,所以不多停留,直奔寺后。


民国时代的寺院建筑,似乎并未一意求古,大殿被若干多层砖砌房屋所环绕,导致栖霞寺的容积率是我见过的最高的之一。


栖霞寺舍利塔,就这样以黑暗尽头的高光的形式进入我的视线。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建塔的缘由有二说:第一种是《帝京景物略》所记载的:“隋文帝遇阿罗汉授舍利一囊,与法师昙迁数之,奠定多少,乃以七宝函致雍歧等三十州,州建一塔”;第二种为《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记载:“相传文帝遇异尼,得舍利数百颗,分八十三州,各树塔,蒋州其一也”。


原塔早已塌毁废弃,五代南唐时高越、林仁又重新修建,现存塔应建造于南唐(937~975)。塔高约15米,为灰黑色大理石八角五层塔,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舍利塔。


这残破的三层出檐,已经成为栖霞寺舍利塔标志性的外观特点了。


履莲、须弥座和仰莲。


仅仅是这基座雕刻已经够精美了。


须弥座上部的残留石刻。


舍利塔浮雕之最精彩部分,是须弥座各面所雕刻的释迦八相图。据说是江南地区仅见的中古时期佛传图。佛八相图,即释迦牟尼成道八相图,描绘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个重要阶段。<一>白象入胎、佛母受孕: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婚后一直未生育,心情低落,兜率天打算以托梦的形式帮她个忙。一日,摩耶夫人就梦见有菩萨骑着六牙白象进入自己的右肋下,随即怀孕。浮雕中可见完整的宫殿建筑,腾云驾雾骑着白象的菩萨,王后以及侍女等。


<二>太子降生、祥瑞再现: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一日在花园中散步,见到一棵无忧树(菩提树),于是用手扶住小憩片刻,此时悉达多太子即从她的右肋下诞生。浮雕右侧为摩耶夫人在树下,太子已经降生,身后的侍女均着唐代服饰,左侧太子端坐,上方云雾中九龙喷水。


<三>出城游历、体验疾苦: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说法之相也。浮雕右侧为太子骑马与随从浩浩荡荡出行,左侧为老、病、死的三个场景,中间为两个比丘。注意当时城门的形制。


<四>违抗父命、逾城出走:原本锦衣玉食的悉达多说服父王让他出城游玩,却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后来又遇到神装扮的和尚,向他讲述出家的意义。太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舍弃王宫生活,出家修行。浮雕右侧可见骑马逾城的太子与随从,左上角有个打坐的人,两侧还各有一只动物,可能是“双鹿听经”。


<五>雪山苦行、终成正果:悉达多出走后,遍访名师,寻求真理,却不得要领,狼狈不堪。幸亏此时有个牧牛女路过,见他可怜就给了些牛奶。恢复体力之后,悉达多来到菩提树下静坐,在经历了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后终于豁然开朗。浮雕正中为释迦牟尼,左边为供奉牛奶的牧牛女和她的两头奶牛,左上角有两童子跪在香炉前,另外右侧上方有一个飞天。


<六>初转氵去车仑、四方传道。释迦牟尼找到了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后,开始向周围的人免费宣传自己的研究心得,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被他的精彩演讲所吸引。在听讲座的人群中,甚至还有两只狮子。


<七>树大招风、降服魔众。由于释迦牟尼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了魔王的恐慌。魔王为了破坏释迦的传道,先是派出美色诱惑,失败后又拼凑了各路虾兵蟹将前去骚扰。浮雕中佛祖正中端坐,周围是各色妖魔鬼怪。


<八>巨星陨落、杏林涅盘。佛祖传教五十年,在八十岁时身患重病,自感时日无多,于是召集众弟子传达遗言,去世后弟子将他的遗体火化,天空中升起了五色祥云。浮雕右侧为佛祖去世时的场景,听过佛祖讲座的那两只狮子也来了,左侧为火葬之场景。


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


可惜文殊菩萨已经湮灭不见踪影。


舍利塔身后紧挨着千佛岩石窟。


千佛岩石窟始有佛像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蜂房鸽舍,号称“千佛崖”。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佛像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489),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由于千佛岩石窟开凿于质地粗糙、疏松易剥落的侏罗纪长石砂岩之上,如今石窟艺术价值已经大打折扣。1925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缮一新,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但也因此进一步损害了石刻的原有风韵。


这位和尚同时兼做导游,讲解的不错。


沿小道上山,路旁石窟不绝。


由于佛教知识有限,所以至今石窟类文物只能算是外行看热闹的程度,见窟就拍,一路拍过,算是到此一游了。


隐约看到了“千佛岩”三字题刻。


还是对古塔兴趣大些,回首望去,这尺度的舍利塔确实少见啊。


窟顶的红色是建窟时的遗存吗?


硬朗的石塔、婀娜的造像。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无量殿,又称大佛阁,千佛岩最大佛像即在其中。入内拍照被殿内老太太喝止了。


阁旁的另一窟。


继续看其他洞窟,心里却在想着怎么在无量殿偷拍张无量寿佛。


回到无量殿,折腾一番,最终只拍到个窟口胁持菩萨。


只能留张长焦照片作为记忆了。


由于景区整修的原因,石窟以东、无量殿以上封路不通。后来一查资料,果然,上面还有大量未看的石窟。出寺,想从西侧大路上山,没走多会儿就意兴阑珊,好吧,到此为止,待到红叶季节来重访,顺便把错过的石窟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