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325课:细说“踝”与“跖”,“盗跖”的名字,你可能读错了!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足”部的两个汉字:踝、跖。事物名称的字属于硬性知识,需要硬记。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踝。读huá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踝,足踝也。从足,果声。”形声字。本义是踝骨,小腿和脚交接处,左右两旁凸起的部分。俗称“螺丝骨”。也叫踝子骨。

(凸起的脚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谓之外踝,在内谓之内踝。”比如陆游《春日六首》之四:“雨来三日泥没踝,过尽梅花浑不知。”又比如茅盾《脱险杂记》:“他这脚已经发肿,在踝部,而且发烫。”
踝在本义之外,有时也代指脚和脚后跟。比如《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郑玄注:“踝,跟也。”这里的踝,指的是脚后跟。《聊斋志异·武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这里的踝,指的是脚。
踝的小篆写法如图:

(踝的小篆写法)
2、跖。读zh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跖,足下也。从足,石声。”形声字。本义是脚掌,脚底。徐锴《说文系传》:“足底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所谓脚掌也。或借蹠为之。”也就是说,跖同“蹠”。《六书故·人九》:“跖,足掌也。”

(足底)
比如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夜息南山,同卧一席;守隶防夫,觝顶交跖。”睡的时候,头挨着头,脚挨着脚。
又特指鸡足踵。就是鸡爪子。比如《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千而后足。”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几千只鸡爪才感到满足。

(鸡爪子)
本义之外,跖还有其他用法:
(1)踏,踩。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跖,蹑也。”比如《淮南子·齐俗》:“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高诱注:“长胫者以踏插(就是锹)者使之深。”就是:腿长的被安排去踩锹,脊背强壮的被安排去背土(用每个人的长处)。
(2)跳跃。《汉书·扬雄传上》:“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指秦神恐惧跳跃,魂倚堤岸。
(3)古人名,这个古人非常有名,就是盗跖。在这里,跖这个字容易错读为tuò。《孟子·尽心上》:“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赵岐注:“跖,盗跖也。”要了解舜与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与善的不同。

(动画片里的跖)
据《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记载,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说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在很多典籍里,跖都是大盗。但是后来的主流正史,则将跖作为春秋时期的奴隶起义军的领袖,在鲁国起义,组成九千人的义军,转战黄河流域。由于跖带领的匪喜爱“取人妇女”,所以华北地区信奉盗跖为娼妓的守护神,尊之为“白眉神”。
跖的小篆写法:

(跖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